中国1000万"老漂族"的"心甘"和"委屈"

“老漂”成为时代现象

我的新书《银发摆渡人》出版后获得了很多关注。所谓的“银发摆渡人”其实就是漂泊到异乡帮子女带孩子、做家务的老年群体,也就是俗称的“老漂族”。“老”和“漂”仅仅是表象,漂泊的背后是摆渡,帮子女渡过育儿生活难关。
这个想法其实是受我一个同学的启发。他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老人不就在撑船吗?一个老人,他要帮子女在生命的河流里渡过一段难关。
老漂现象是中国人口流动过程中的一个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开枝散叶到重新聚合”。
“开枝散叶”是青年人离开父母和家乡,到外地立业成家。“重新聚合”是老人到子女所在的城市和子女团聚。老漂现象的出现是中国人口流动逻辑的自然延伸。依据“七普”和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当前我国专门为照顾孙辈而流动的老年人口有1000万左右。
除了规模性的人口流动,“老漂族”出现的另外一个逻辑是代际支持的无限责任模式。
在中国文化里,父母尽的是无限责任,不仅要养育孩子,还要帮孩子带孩子。在国外,父母不认为给子女带孩子是自己的义务。我一个同事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他说美国年轻夫妻自己带孩子有的很“狼狈”,老人只有在极特殊情况下才会提供支持。
代际支持的无限责任的另一面是城市核心家庭难以独立应对抚育任务,或者说核心家庭功能的超载,老人带孩子也就成了城市青年家庭的刚需。
有人会问,既然“老漂”是一种时代现象,那么它有一天会消失吗?
在我看来,老漂现象产生的社会性原因是劳动力流动所引发的老年人口流动,深层次的原因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不平衡。只要这两种不平衡存在,老漂现象就不会消失。
所以,在可见的未来,“老漂族”依然会长期持续存在。
“老漂族”的“心甘”和“委屈”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中国1000万"老漂族"的"心甘"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