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施一公200亿办新大学 要5年超清华 咋样了
他曾是普林斯顿讲席教授,声名在外却毅然回国,凭实力任清华副校长。
刚坐稳清华副校长,却突然辞职,砸200亿办大学扬言超越清华,他图啥?
这番豪言引不少嘲讽,所有人都认为他自不量力。
现在,7年过去,当初他的“豪言壮志”,到底有没有实现?
从清华副校长到“教育叛逆者”
手握清华副校长光环,却突然辞职“另起炉灶”,这番操作让无数人都蒙了。
施一公的这一生,从来都绕不开“传奇”二字。
出生于郑州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名牌大学高材生。
即便早年随家人下放乡下,他也没丢掉学霸本色。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清华、提前一年拿双学位。
一路顺风顺水的他,却在出国深造前遭遇重创:父亲因车祸离世。
在母亲“搞科研才能成就自己”的鼓励下,他孤身赴外。
从科研新人拼到普林斯顿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站在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够不到的高度。
可“国际人才”的标签,从来不是他的终点。
后来,正是事业高峰期的他选择了回国并加入清华大学。
在清华的十年里,他像不知疲倦的耕牛,默默深耕在教学与科研领域。
带团队拿下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把清华生命科学推到全国第一。
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研发人才,还一路做到副校长。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在这发光发热到老时,他却在2018年突然宣布离职。
他慷慨激昂,宣称要建立一所“不一样的大学”。
彼时的国内教育界,“应试思维”仍有市场。
他很快便发现,国家急需具备创新力和批判性的英年才俊。
“不破不立”成了他的执着,哪怕要从零开始找资金、建团队。
为了凑齐启动资金,他东奔西跑,好在他的理念打动了不少支持者。
最终200亿资金到位,西湖大学正式落地,消息传出,质疑声铺天盖地。
可施一公没辩解,只是默默扛下所有压力,等着用时间证明一切。
顶着“自不量力”的骂名,他硬是把自己的“理想大学”建了起来。
可招生时的窘境,又让他陷入了新的争议。

高起点开局,却陷“招生难”困境
本该是被学子争夺的“顶配”大学,首招却不到20人报考。
面对众人的质疑与嘲笑,他又是如何让学校走上正轨的?
西湖大学从诞生起,就带着“高跳板”的光环。
起初,施一公为它定下“小而精、研究型”的定位,不收本科生。
只收从事科研研究生或以上人员,入职的老师更是清一色的行业大拿。
有海外名校终身教授,有国家级科研项目带头人。
每一个都在自己的领域有不可替代的贡献。
按说这样的配置,本该吸引无数学子争抢,可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一击。
2018年首招,尽管他们提前半年就去各大高校演讲,最终仅招19名研究生。
消息曝光后,嘲讽声更激烈了。
更让他苦恼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只招研究生”的模式越来越难推进。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刚坐稳清华副校长,却突然辞职,砸200亿办大学扬言超越清华,他图啥?
这番豪言引不少嘲讽,所有人都认为他自不量力。
现在,7年过去,当初他的“豪言壮志”,到底有没有实现?
从清华副校长到“教育叛逆者”
手握清华副校长光环,却突然辞职“另起炉灶”,这番操作让无数人都蒙了。
施一公的这一生,从来都绕不开“传奇”二字。
出生于郑州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名牌大学高材生。
即便早年随家人下放乡下,他也没丢掉学霸本色。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保送清华、提前一年拿双学位。
一路顺风顺水的他,却在出国深造前遭遇重创:父亲因车祸离世。
在母亲“搞科研才能成就自己”的鼓励下,他孤身赴外。
从科研新人拼到普林斯顿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站在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够不到的高度。
可“国际人才”的标签,从来不是他的终点。
后来,正是事业高峰期的他选择了回国并加入清华大学。
在清华的十年里,他像不知疲倦的耕牛,默默深耕在教学与科研领域。
带团队拿下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把清华生命科学推到全国第一。
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研发人才,还一路做到副校长。
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在这发光发热到老时,他却在2018年突然宣布离职。
他慷慨激昂,宣称要建立一所“不一样的大学”。
彼时的国内教育界,“应试思维”仍有市场。
他很快便发现,国家急需具备创新力和批判性的英年才俊。
“不破不立”成了他的执着,哪怕要从零开始找资金、建团队。
为了凑齐启动资金,他东奔西跑,好在他的理念打动了不少支持者。
最终200亿资金到位,西湖大学正式落地,消息传出,质疑声铺天盖地。
可施一公没辩解,只是默默扛下所有压力,等着用时间证明一切。
顶着“自不量力”的骂名,他硬是把自己的“理想大学”建了起来。
可招生时的窘境,又让他陷入了新的争议。

高起点开局,却陷“招生难”困境
本该是被学子争夺的“顶配”大学,首招却不到20人报考。
面对众人的质疑与嘲笑,他又是如何让学校走上正轨的?
西湖大学从诞生起,就带着“高跳板”的光环。
起初,施一公为它定下“小而精、研究型”的定位,不收本科生。
只收从事科研研究生或以上人员,入职的老师更是清一色的行业大拿。
有海外名校终身教授,有国家级科研项目带头人。
每一个都在自己的领域有不可替代的贡献。
按说这样的配置,本该吸引无数学子争抢,可残酷的现实却给了他一击。
2018年首招,尽管他们提前半年就去各大高校演讲,最终仅招19名研究生。
消息曝光后,嘲讽声更激烈了。
更让他苦恼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只招研究生”的模式越来越难推进。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7年前施一公200亿办新大学 要5年超清华 咋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