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都不要了?港府只准官辦選舉論壇

立法會換屆選舉不足壹個月便舉行投票,港府連辦39場論壇造勢,卻傳出不少負面消息,包括只准官辦論壇,臨時叫停叁家電視台籌備中的選舉論壇,有“只許州官放火”之嫌;傳媒更發現,有出席論壇助選的市民,連候選人的名字也說不出,而相關報道更被火速下架;最普遍的批評則是論壇候選人均是“零互動”和“零質詢”,被指欠缺可觀性。不過,負責辦選舉的高官則滿意官辦論壇的效果,稱達良性競爭目標。


港府在周壹(11日)確認 161名候選人全屬“愛國者”的首日,已隨即安排身為政府部門的“香港電台”啟動選舉論壇“攻勢”,連續贰拾日舉辦39場“愛國者同心治港”論壇,讓候選人可以在官方選題和安排下發表政綱。由在叁個選舉界別中競爭相對激烈的地區直選組別打頭陣,於伍天內分上丶下午場,為拾個地區選區舉辦論壇。

根據已舉辦的八場選舉論壇,在形式上與以往類似,除讓各候選人介紹其政綱外,更設有提問丶辯論丶跟進及總結肆個環節;但細節卻與過往大不同,包括論壇主持並非由資深傳媒人擔任,而是改由沒有新聞經驗的藝人代替;在論壇開始時,會要求在場候選人的助選團和支持者齊喊叁次“投入選舉,共創未來”的口號,而非喊候選人自己的選舉口號;首日論壇的辯論環節,更出現候選人各自表述已預先准備的問題和答案後,“零質詢”和“零辯論”的情況。

負責主辦選舉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直言“效果理想”,指論壇能讓候選人有機會充分展示政綱和對不同議題的看法,強調選舉論壇是良性競爭和交換意見的場合,已做到讓外界加深認識候選人的效果,達到當局的目標。

不過,在周贰(12日)的選舉論壇後,有電視台訪問多名出席論壇的助選市民發現,出席助選者叫不出候選人名字的情況;也有助選團成員承認,是經同鄉會安排參與論壇和助選;更有出席的選民指出,論壇安排過於倉促,他們只是突然被叫來出席活動,不清楚活動的細節。

更惹爭議的是,上述報道在播出幾小時後,內容被大幅修改,有關出席者負評論壇和叫不出候選人名字等訪問內容,分別在該電視台的官網和社交平台專頁被下架,只保留候選人和官員等的報道內容。

“壓力非常大”致取消民辦選舉論壇?

此外,《明報》今(13日)早的政治專欄引述消息指,無線(TVB)丶有線和Now TV叁間私營電視台籌備中的選舉論壇,周壹突然全部被叫停。該報引述消息人士解釋稱,現時距離選舉只余下叁周半的時間,若候選人要出席六至柒個論壇,壓力非常大,希望候選人把精力留在拉票方面。消息更透露,有候選人連官辦的選舉論壇也不想出席。

至於首日論壇候選人“零辯論”和“零質詢”導致內容沉悶的問題,該專欄引述消息指,論壇是由港府主辦,已向各候選人建議,要增加“良性互動”。至於有出席者指通知時間倉促,則是因為論壇安排時間緊迫所致;而有出席者並非當區選民,亦是預期之中,認為外界毋須過分吹毛求疵。


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九龍東的陳進雄今早亦向網媒《集志社》證實,曾收到私營電視台邀請出席選舉論壇,但在本周初被告知因為候選人出席者不足而要取消。他對此感到無奈,強調自己沒有政黨背景,很希望出席選舉論壇宣揚政綱和理念,沒了私營電視台舉辦的論壇,會影響他的選舉宣傳。



13.11 政制局長曾國衛(圖左)滿意官辦的選舉論壇效果,但有媒體發現,出席助選者(圖右)說不認識候選人,該報道內容其後更被下架。 © 片段截圖,麥燕庭提供

在選舉論壇負評如潮之際,有多次選舉經驗丶曾任香港最大政黨民建聯的創黨主席曾鈺成,今早亦在報章撰文講述過往論壇的好處。他憶述,過往自己經常以選舉論壇上的唯壹“親中”代表而要以壹敵眾,並逐壹點名以往在論壇上遇到的“對手”,形容最樂意與李柱銘辯論,指對方用“妙語”諷刺民建聯,能引發他思考應如何反駁和應對。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中日外交風暴:"日本不要去" 多家航司機票免費退改 王志文不留骨灰 不要墓地 引發無數網友深思
    最近特朗普諸事不順?如何影響美國的中期選舉? 熊仔在行動:香港立法會選舉前 國安教育先行
    健保補助未拆彈 成共和黨痛點 威脅期中選舉 不要在網上買"這4樣"東西,看完真後怕
    院士給老人的建議:這5物不要吃 健康風險太大了 "瘋話"壹壹兌現 不要懷疑中國崩潰論
    中國戰狼薛劍爭議不斷 曾稱以色列是納粹 插手日本選舉 "這是對中國的集體警告:不要輕舉妄動"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