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做过调查记者,你将用一生去怀念它
为了尽快抵达现场,在去成都的路上,他已经提前托朋友联系好了成都的“黑车”等他。当晚,他就到了受灾严重的都江堰,第二天,到了极重灾区北川。
杨万国成了《新京报》乃至整个中国新闻业最早一批进入地震极重灾区的记者,并在这里连续高强度地工作了一个月。
那天下午,他给我讲北川那个“腿没了,芭蕾在”的“残奥女孩”李月,讲锯腿求生的龚天秀,讲“救囚犯,舍妻女”的狱警唐首才,也讲他在灾区的“不避生死”和“一往无前”。
一个又一个至今闪烁的新闻现场,组成了他记者生涯的前半程。
刚去震区的时候,余震不断。他买了个哨子挂在脖子上。他说,如果被困在废墟里一两天嗓子就喊不出声了,可以吹哨求救。
这样的细节,不是真正直面过的死亡的人,是想不到的。
最初两天,他们只能在一家媒体驻绵阳的记者站蹭地方写稿,房子裂了,交完稿已是深夜,他们不敢睡在室内,跑到小区门卫室找到一堆市民捐的旧衣服,铺几件就露宿门卫岗亭边。
只有一名老记者不害怕,睡在屋里,年轻人都不敢。
那段日子,他连续高强度工作,睡觉极少。灾区事儿太多,几乎忙不完。《新京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连推出了两期震动业界的的特刊——《逝者》和《活着》,杨万国贡献不少。
地震之后他患上了荨麻疹,医生诊断说,可能是地震时严重缺乏睡眠导致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03
就在杨万国戴着哨子写稿的时候,《京华时报》记者康少见也在地震灾区,他那时是负责突发新闻的编辑。
康少见同样是湖北人,也毕业于湖北大学,在社科院读硕士的时候就加入了《京华时报》,算是报社元老。
彼时彼刻,《京华时报》和《新京报》是当时京城市场化媒体的“双子星”。
2008年5月12日下午,他在北京的办公室同样感受到了杨万国感受的震动。
他第一反应是:要去现场。
于任何一个合格的记者而言,去现场在彼时彼刻,几乎是一种本能。
报社里请战声一片,但领导迟迟没做决断。领导有自己的难以言说的顾虑。
被新闻理想激荡的康少见径直冲进了报社当家人朱德付的办公室,问《南方周末》出身的朱先生:这样的新闻,您做记者的时候,可以不去吗?
最终,报社决定低调派出一个近20人的团队,赶赴四川。
康少见去了四个特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后来又去了映秀,还帮忙抬出了最后获救的幸存者马元江。马元江在映秀的废墟中被埋了近179小时,是汶川地震幸存者中被埋时间最长的人。
康少见反复跟我提起他在彭州银厂沟谢家店子看到的惨象,几公里的山崩将一片农家乐掩埋得仅剩半扇木墙,一个小队的人仅3人幸存。
他说,刚到现场的时候,他差点踩到一具尸体。
17年前的惨象,他几乎终生难忘。

康少见
2008年的时候,简光洲也在汶川地震的现场采访。但于他个人而言,那一年最重要的一篇报道的标题是:《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杨万国成了《新京报》乃至整个中国新闻业最早一批进入地震极重灾区的记者,并在这里连续高强度地工作了一个月。
那天下午,他给我讲北川那个“腿没了,芭蕾在”的“残奥女孩”李月,讲锯腿求生的龚天秀,讲“救囚犯,舍妻女”的狱警唐首才,也讲他在灾区的“不避生死”和“一往无前”。
一个又一个至今闪烁的新闻现场,组成了他记者生涯的前半程。
刚去震区的时候,余震不断。他买了个哨子挂在脖子上。他说,如果被困在废墟里一两天嗓子就喊不出声了,可以吹哨求救。
这样的细节,不是真正直面过的死亡的人,是想不到的。
最初两天,他们只能在一家媒体驻绵阳的记者站蹭地方写稿,房子裂了,交完稿已是深夜,他们不敢睡在室内,跑到小区门卫室找到一堆市民捐的旧衣服,铺几件就露宿门卫岗亭边。
只有一名老记者不害怕,睡在屋里,年轻人都不敢。
那段日子,他连续高强度工作,睡觉极少。灾区事儿太多,几乎忙不完。《新京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连推出了两期震动业界的的特刊——《逝者》和《活着》,杨万国贡献不少。
地震之后他患上了荨麻疹,医生诊断说,可能是地震时严重缺乏睡眠导致免疫系统出了问题。
03
就在杨万国戴着哨子写稿的时候,《京华时报》记者康少见也在地震灾区,他那时是负责突发新闻的编辑。
康少见同样是湖北人,也毕业于湖北大学,在社科院读硕士的时候就加入了《京华时报》,算是报社元老。
彼时彼刻,《京华时报》和《新京报》是当时京城市场化媒体的“双子星”。
2008年5月12日下午,他在北京的办公室同样感受到了杨万国感受的震动。
他第一反应是:要去现场。
于任何一个合格的记者而言,去现场在彼时彼刻,几乎是一种本能。
报社里请战声一片,但领导迟迟没做决断。领导有自己的难以言说的顾虑。
被新闻理想激荡的康少见径直冲进了报社当家人朱德付的办公室,问《南方周末》出身的朱先生:这样的新闻,您做记者的时候,可以不去吗?
最终,报社决定低调派出一个近20人的团队,赶赴四川。
康少见去了四个特重灾区之一的彭州,后来又去了映秀,还帮忙抬出了最后获救的幸存者马元江。马元江在映秀的废墟中被埋了近179小时,是汶川地震幸存者中被埋时间最长的人。
康少见反复跟我提起他在彭州银厂沟谢家店子看到的惨象,几公里的山崩将一片农家乐掩埋得仅剩半扇木墙,一个小队的人仅3人幸存。
他说,刚到现场的时候,他差点踩到一具尸体。
17年前的惨象,他几乎终生难忘。

康少见
2008年的时候,简光洲也在汶川地震的现场采访。但于他个人而言,那一年最重要的一篇报道的标题是:《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如果你曾经做过调查记者,你将用一生去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