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最新无人战斗机试飞,空战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11月5日,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空军两种无人战斗机近日相继完成首飞,美媒宣传它们“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从概念到试飞的转变”,是“前所未有的开发速度”。
10月31日,美空军宣布,国防科技初创公司安杜里尔Anduril的YFQ-44A无人战斗机原型机在加州(专题)一测试场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这是美国空军“协作作战飞机”(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 CCA)项目第一阶段即“增量1”中第二个进入飞行测试阶段的原型机。
应对大国竞争的“协同作战飞机”项目
在现代战争不断演变的格局下,空战模式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而无人技术的发展将导致无人机在未来空战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传统空战中,“高端有人机主导”的模式面临“数量不足”与“战损代价高昂”的双重困境——以美军为例,F-35单价约8000万美元,飞行员培训成本超1000万美元,使其在高威胁环境中难以“大规模投入”。而无人机通过“低成本可消耗”特性,打破了“性能与成本”的线性关系:一方面,通过集群作战弥补单机性能差距;另一方面,以“可接受的装备损失”换取有人机与飞行员的安全,显着降低战争的人力与经济代价。
不过短时期之内,面对愈加复杂的战场环境和瞬息万变的战争进程,指望无人机的智能系统在指挥和决策中迅速做出最优决定并不现实。由于人脑的思维与判断优势,未来在无人机作战中仍将会采用“人在回路中”这一模式。而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把无人机的控制站搬到了空中,由飞行员近距离直接指挥无人机。二者取长补短,既可以发挥无人机成本低、无伤亡的优点,又能提升作战集群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弥补无人机执行特定任务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指挥与决策能力不足的短板。因此有人/无人机协同成为了各国军方研究重点。
而“协同作战飞机”(CCA)就是美军为应对大国竞争而发起的相关项目。CCA是一类具备高度智能化与自主性的无人机系统,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自主飞行、人机编组、先进传感器和导航等技术,旨在远程或自主运行,并执行情报、监视、侦察、目标获取、火力打击等一系列任务,实现与有人作战平台的深度协同,形成“人机协同杀伤网”,甚至充当“可换取对方高价值资产”的诱饵。
从研发路径来看,CCA项目来自美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NGAD,根据时任美国空军部长的弗兰克·肯德尔的设想,NGAD的开发工作以所谓的“系统簇”的方式推进,“系统簇”内除了包括一款大型有人战斗机,还应当包括多款可以协同NGAD作战的无人飞机。CCA计划于2022年3月的美国空军协会年会上被肯德尔正式披露,按照肯德尔的初始计划,美军的CCA估计会有1000架左右的规模,其中400架配属给NGAD,600架则配属给最新升级的F-35A Block4,形成有人战斗机和无人战斗机1:2的比例,CCA本身具备一种机体、不同功能的基本特点。
资料显示,“自主决策能力”和“高效数据链通信”是CCA的核心技术。前者能够帮助无人机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基于对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自主做出飞行、任务执行等决策,大幅缩短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时间,提升作战响应速度。后者则能够让无人机实现与有人机及其他作战平台之间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确保信息共享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保障协同作战的顺畅进行。
有分析认为,CCA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智能化程度高。与传统无人机相比,CCA由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自主化程度较高,无需按照人类指令进行行动,不仅可独立作为作战单元,执行侦察、打击和干扰等各类任务,还能够与体系中的其他无人机或有人机节点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空中作战体系。
二是任务切换灵活。CCA采用开放式架构、多功能系统、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任务载荷,可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更换传感器、武器等有效载荷,由此获得可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CCA,能迅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三是作战功能多样。CCA可以独立执行侦察、打击等多种任务,且无需人类飞行员的实时操控,可以在高风险环境中有效降低作战人员伤亡,同时提升作战效率。
美接连试飞成功的两型无人机
目前,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的YFQ-42A无人机与安杜里尔公司的YFQ-44A无人机(“Y”代表“具备量产代表性的测试机型”,“F”代表“战斗机”,“Q”则代表“无人驾驶平台”)是CCA的关键装备。在经过一系列筛选后,2024年4月安督瑞尔的“Fury”方案和通用原子的“Gambit”方案成为赢家,两家被分别授予初始开发合同,制造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和试飞工作,同年两家公司的设计方案通过审查,开始制造原型机。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10月31日,美空军宣布,国防科技初创公司安杜里尔Anduril的YFQ-44A无人战斗机原型机在加州(专题)一测试场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这是美国空军“协作作战飞机”(Collaborative Combat Aircraft CCA)项目第一阶段即“增量1”中第二个进入飞行测试阶段的原型机。
应对大国竞争的“协同作战飞机”项目
在现代战争不断演变的格局下,空战模式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而无人技术的发展将导致无人机在未来空战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传统空战中,“高端有人机主导”的模式面临“数量不足”与“战损代价高昂”的双重困境——以美军为例,F-35单价约8000万美元,飞行员培训成本超1000万美元,使其在高威胁环境中难以“大规模投入”。而无人机通过“低成本可消耗”特性,打破了“性能与成本”的线性关系:一方面,通过集群作战弥补单机性能差距;另一方面,以“可接受的装备损失”换取有人机与飞行员的安全,显着降低战争的人力与经济代价。
不过短时期之内,面对愈加复杂的战场环境和瞬息万变的战争进程,指望无人机的智能系统在指挥和决策中迅速做出最优决定并不现实。由于人脑的思维与判断优势,未来在无人机作战中仍将会采用“人在回路中”这一模式。而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把无人机的控制站搬到了空中,由飞行员近距离直接指挥无人机。二者取长补短,既可以发挥无人机成本低、无伤亡的优点,又能提升作战集群的整体智能化水平,弥补无人机执行特定任务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时指挥与决策能力不足的短板。因此有人/无人机协同成为了各国军方研究重点。
而“协同作战飞机”(CCA)就是美军为应对大国竞争而发起的相关项目。CCA是一类具备高度智能化与自主性的无人机系统,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自主飞行、人机编组、先进传感器和导航等技术,旨在远程或自主运行,并执行情报、监视、侦察、目标获取、火力打击等一系列任务,实现与有人作战平台的深度协同,形成“人机协同杀伤网”,甚至充当“可换取对方高价值资产”的诱饵。
从研发路径来看,CCA项目来自美国空军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NGAD,根据时任美国空军部长的弗兰克·肯德尔的设想,NGAD的开发工作以所谓的“系统簇”的方式推进,“系统簇”内除了包括一款大型有人战斗机,还应当包括多款可以协同NGAD作战的无人飞机。CCA计划于2022年3月的美国空军协会年会上被肯德尔正式披露,按照肯德尔的初始计划,美军的CCA估计会有1000架左右的规模,其中400架配属给NGAD,600架则配属给最新升级的F-35A Block4,形成有人战斗机和无人战斗机1:2的比例,CCA本身具备一种机体、不同功能的基本特点。
资料显示,“自主决策能力”和“高效数据链通信”是CCA的核心技术。前者能够帮助无人机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基于对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自主做出飞行、任务执行等决策,大幅缩短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时间,提升作战响应速度。后者则能够让无人机实现与有人机及其他作战平台之间的高速、可靠数据传输,确保信息共享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保障协同作战的顺畅进行。
有分析认为,CCA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智能化程度高。与传统无人机相比,CCA由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自主化程度较高,无需按照人类指令进行行动,不仅可独立作为作战单元,执行侦察、打击和干扰等各类任务,还能够与体系中的其他无人机或有人机节点协同作战,形成强大的空中作战体系。
二是任务切换灵活。CCA采用开放式架构、多功能系统、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任务载荷,可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更换传感器、武器等有效载荷,由此获得可执行不同作战任务的CCA,能迅速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三是作战功能多样。CCA可以独立执行侦察、打击等多种任务,且无需人类飞行员的实时操控,可以在高风险环境中有效降低作战人员伤亡,同时提升作战效率。
美接连试飞成功的两型无人机
目前,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的YFQ-42A无人机与安杜里尔公司的YFQ-44A无人机(“Y”代表“具备量产代表性的测试机型”,“F”代表“战斗机”,“Q”则代表“无人驾驶平台”)是CCA的关键装备。在经过一系列筛选后,2024年4月安督瑞尔的“Fury”方案和通用原子的“Gambit”方案成为赢家,两家被分别授予初始开发合同,制造原型机用于地面测试和试飞工作,同年两家公司的设计方案通过审查,开始制造原型机。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美最新无人战斗机试飞,空战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