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 硅谷"超级婴儿"热:精英们开始定制婴儿 选智商 挑性格…
真的存在“超级婴儿”吗?
不仅是多基因风险评分不足以预测一个孩子未来到底会不会得病,马斯克等人明里暗里推崇的“超级婴儿”还涉及了一些遗传作用难以准确评估的表型。
例如说到“超级婴儿”时无法回避的智力筛选。马斯克的“聪明的人要多生”显然也是暗示通过遗传筛选获得更高智力的下一代。
但是,如今的研究显示影响智力的遗传因素极为复杂,至少有超过500个基因牵涉其中。不同研究方法下,智力受遗传的影响程度相去甚远,从20-80%不等。有研究显示在婴幼儿时期智力与遗传的关联小,成人时更高,似乎预示了很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还有着名的弗林效应,20世纪,很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针对智力水平的IQ测试得分越来越高的现象。如此短时间内的改变,显然并非来自人类基因库的改变,更有可能是受营养、教育等各种环境因素影响。
当我们都无法确定遗传具体如何影响智力时,又怎么可能仅靠基因序列来准确预测智力呢?
其实,在人工智能飞跃发展的当代,智力、智能本身该如何定义都值得商榷。2017年,AlphaGo战胜了当时围棋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如今,人类棋手不仅赢不了AI,还仰赖与AI切磋提升棋艺。表面上,这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绝对碾压。
但问题在于,AlphgGo战胜柯洁是基于分析、学习、模仿海量的历史棋谱。而柯洁作为最顶尖的棋手,看过的棋谱几乎不及AlphaGo的万一。如果我们将AlphaGo的训练模型缩小到柯洁学习过的棋谱数量水平,这个版本的AlphaGo别说与职业选手比肩,是否能与业余爱好者对弈,恐怕都有疑问。而最出色的人类棋手都未必是看过棋谱最多、训练最多的棋手。这既是智力复杂性的体现,也是人类智能的特殊性。又岂能通过基因筛选来预设?
05
“超级婴儿”的历史阴影
部分硅谷精英制造高智力“超级婴儿”的喧嚣,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曾在上世纪30年代风靡欧美,试图纯化人种的优生学。
纳粹德国甚至设立了一个名为Lebensborn(生命之泉)的机构,按照纳粹种族优生理论,鼓励党卫军与被占领的北欧地区女子生育,以及在占领区筛选绑架符合雅利安标准的孩童,再将这些孩子交由“种族纯洁健康”的父母领养——多为德国党卫军家庭,以增加纯种“雅利安人”的数量。
但是,生命之泉非但没有制造出更优秀的人类,反而给那些孩子带来了困扰终身的身份危机,也成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丑陋的一幕。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从科学、技术角度看,制造“超级婴儿”似乎注定是缘木求鱼,该现象仍需引起警觉:它与其说是未来科技的突破,倒不如说是历史阴霾的再现。
有些人或许会说,有纳粹优生学的前车之鉴,硅谷超级婴儿热很难在全球掀起波浪。可我们不能忽视,即使在小范围内流行,它仍可造成伤害。
个人层面,尝试试管婴儿的准父母们本就普遍有生育焦虑,基因筛选、超级婴儿的炒作会给他们徒增烦恼。
对于那些被筛选的胚胎,基因组与遗传的复杂性也意味着所谓的择优未必不是同时在择劣。排除自身免疫疾病风险更高的胚胎,是否顺道排除了更强的抗感染、抗肿瘤能力?排除更高的精神分裂症风险,是否也会抛弃更不拘一格、富有创造力的思维?
我们身上的基因组背后是亿万年面对复杂自然环境进化而来的结果,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仅仅20余年时,就自信自己比大自然更懂什么样的基因型更好,这是否过于自信了?
而当精英们沉醉于所谓基因筛选可以带来更好的下一代,一个胚胎的评分可以预测未来的超级婴儿梦时,我们的社会是否会轻视普及教育的意义,忽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毕竟,如果基因筛选可以制造超级婴儿,那么反过来,陷入困苦的人,是否属于自身基因不好,本就该被淘汰?
这会是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强大的文明吗?
非常可疑。DNA终究只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它不足以决定生命的高度,更无法预测从起点到终点,一路的蜿蜒曲折与缤纷多彩。
撰文|周叶斌
责编|李珊珊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不仅是多基因风险评分不足以预测一个孩子未来到底会不会得病,马斯克等人明里暗里推崇的“超级婴儿”还涉及了一些遗传作用难以准确评估的表型。
例如说到“超级婴儿”时无法回避的智力筛选。马斯克的“聪明的人要多生”显然也是暗示通过遗传筛选获得更高智力的下一代。
但是,如今的研究显示影响智力的遗传因素极为复杂,至少有超过500个基因牵涉其中。不同研究方法下,智力受遗传的影响程度相去甚远,从20-80%不等。有研究显示在婴幼儿时期智力与遗传的关联小,成人时更高,似乎预示了很强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还有着名的弗林效应,20世纪,很多发达国家都出现了针对智力水平的IQ测试得分越来越高的现象。如此短时间内的改变,显然并非来自人类基因库的改变,更有可能是受营养、教育等各种环境因素影响。
当我们都无法确定遗传具体如何影响智力时,又怎么可能仅靠基因序列来准确预测智力呢?
其实,在人工智能飞跃发展的当代,智力、智能本身该如何定义都值得商榷。2017年,AlphaGo战胜了当时围棋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如今,人类棋手不仅赢不了AI,还仰赖与AI切磋提升棋艺。表面上,这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的绝对碾压。
但问题在于,AlphgGo战胜柯洁是基于分析、学习、模仿海量的历史棋谱。而柯洁作为最顶尖的棋手,看过的棋谱几乎不及AlphaGo的万一。如果我们将AlphaGo的训练模型缩小到柯洁学习过的棋谱数量水平,这个版本的AlphaGo别说与职业选手比肩,是否能与业余爱好者对弈,恐怕都有疑问。而最出色的人类棋手都未必是看过棋谱最多、训练最多的棋手。这既是智力复杂性的体现,也是人类智能的特殊性。又岂能通过基因筛选来预设?
05
“超级婴儿”的历史阴影
部分硅谷精英制造高智力“超级婴儿”的喧嚣,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曾在上世纪30年代风靡欧美,试图纯化人种的优生学。
纳粹德国甚至设立了一个名为Lebensborn(生命之泉)的机构,按照纳粹种族优生理论,鼓励党卫军与被占领的北欧地区女子生育,以及在占领区筛选绑架符合雅利安标准的孩童,再将这些孩子交由“种族纯洁健康”的父母领养——多为德国党卫军家庭,以增加纯种“雅利安人”的数量。
但是,生命之泉非但没有制造出更优秀的人类,反而给那些孩子带来了困扰终身的身份危机,也成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丑陋的一幕。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从科学、技术角度看,制造“超级婴儿”似乎注定是缘木求鱼,该现象仍需引起警觉:它与其说是未来科技的突破,倒不如说是历史阴霾的再现。
有些人或许会说,有纳粹优生学的前车之鉴,硅谷超级婴儿热很难在全球掀起波浪。可我们不能忽视,即使在小范围内流行,它仍可造成伤害。
个人层面,尝试试管婴儿的准父母们本就普遍有生育焦虑,基因筛选、超级婴儿的炒作会给他们徒增烦恼。
对于那些被筛选的胚胎,基因组与遗传的复杂性也意味着所谓的择优未必不是同时在择劣。排除自身免疫疾病风险更高的胚胎,是否顺道排除了更强的抗感染、抗肿瘤能力?排除更高的精神分裂症风险,是否也会抛弃更不拘一格、富有创造力的思维?
我们身上的基因组背后是亿万年面对复杂自然环境进化而来的结果,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仅仅20余年时,就自信自己比大自然更懂什么样的基因型更好,这是否过于自信了?
而当精英们沉醉于所谓基因筛选可以带来更好的下一代,一个胚胎的评分可以预测未来的超级婴儿梦时,我们的社会是否会轻视普及教育的意义,忽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毕竟,如果基因筛选可以制造超级婴儿,那么反过来,陷入困苦的人,是否属于自身基因不好,本就该被淘汰?
这会是一个更好的社会,更强大的文明吗?
非常可疑。DNA终究只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它不足以决定生命的高度,更无法预测从起点到终点,一路的蜿蜒曲折与缤纷多彩。
撰文|周叶斌
责编|李珊珊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