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停摆与地方翻盘:美国政治的新临界点到来

撰文:孙太一




孙太一专栏

美国政府的再次停摆,表面上似乎只是围绕《平价医疗法案》补贴问题的争执,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两党长期权力不对称的集中爆发。对民主党而言,预算谈判是目前为数不多能撬动政策影响力的杠杆;而对共和党来说,他们认为民调在手、选民支持稳固,因而有足够底气让僵局持续。双方都认为“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结果便是政府机关关门、公共服务停摆,成千上万的公务员被迫无薪休假。

两党自信“民意在我”

各自纵容“政府停摆”

这种情形在美国政治史上并非首次出现,但这次格外特殊。通常,总统会出面居中调停,试图止损。然而川普却显得格外从容,甚至有意让停摆持续。保守派内部的判断是,这一僵局短期内对共和党更有利,因为选民更容易将经济混乱归咎于国会的无能,而非白宫的决策。民主党方面当然不认同,他们引用另一套民调来证明停摆对执政党损伤更大。两边都自信“民意在我”,结果谁也不退。

但随着时间推移,舆论的焦点逐渐从政策分歧转向治理能力。航班延误、福利中断、民众抱怨声不断,原本的政治算计正在转化为公众怨气。共和党内部出现微妙动摇,部分温和派议员开始担心,这场“政治秀”可能最终演变为选举负资产。

民主党在地方选举翻盘

逆转胜源于不满川普

与国会僵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选举中民主党的普遍胜利。纽约市选出的新市长曼达尼(Zohran Mamdani,又译“马姆达尼”)成为首位民主社会主义穆斯林和南亚裔市长,这个结果在社交媒体上被热烈庆祝,被视作美国政治多元化的又一次突破。但如果仅用“进步派胜利”来概括这一趋势,恐怕并不准确。

曼达尼的当选固然有象徵意义,但从整体得票率看,民主党内的温和派候选人在其他州反而赢得更稳、更高。新泽西、弗吉尼亚等地的建制派民主党人,以明显优势超出预期获胜,这表明在当前的社会氛围中,选民倾向于支持“能治理”的务实路线,而非“理念先行”的激进政策。即便在“左翼”重镇纽约,对曼达尼的质疑声仍未消失。


民主党此次大胜的根源,其实在于对川普政府第二任期的普遍不满。许多原本支持共和党的拉丁裔选民,因为感受到移民政策的“变味”——从打击非法移民到带有种族偏向的执行方式——而转向民主党阵营。这一反弹心理,叠加川普政府在经济与社会议题上的分裂效应,让民主党在城市地区重新凝聚了反对派联盟。

全新竞选逻辑逐渐浮现

选民“不谈文化只谈荷包”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地方选举的成功,也归功于民主党策略上的转向。过去几年,美国政治辩论被“文化战争”主导——从性别议题到校园课程,争议不断。然而,民主党候选人在此次选举中普遍避免卷入这些争论,而是把重点放在通胀、就业、医保、住房成本等“钱包议题”上。这种聚焦经济的策略重新吸引了一批关键选民:那些在经济转型中受冲击、但社会观念相对温和的中产阶层与蓝领群体。

对这些选民来说,意识形态并非首要考虑,生计才是核心焦虑。川普的贸易政策和关税战曾承诺让制造业回流,但结果是物价上涨、部分岗位流失。民主党抓住这一痛点,以“稳定生活”为口号成功动员。曼达尼、AOC乃至桑德斯所代表的进步派在经济议题上话语鲜明,主张提高最低工资、扩大社会保障,这在底层选民中产生了共鸣。某种意义上,这种“左翼民生牌”正在重塑美国选举的叙事重心。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脱钩已达极限!中美面临"核爆"临界点 无法回头 地球气候突破首个"恐怖临界点"
    伊朗核武接近临界点?聚焦以色列的轰炸理由 美债日债都崩了 看准这个临界点
    压力到达临界点 北京说谎被打脸 传苗华戴头套被带走 习统治达"临界点"
    巴菲特"清仓"逼近监管临界点:连抛三日,套现4.6亿 中国的跋扈已到国际社会忍耐的临界点  (23条评论)
    大麻烦来了,俄军即将到达耗尽的"临界点" 接近临界点!全球AI面临6000亿美元难题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