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在新加坡住了三年 终于明白为何有钱人都爱这里

人是标签,贫穷是编号


在帮一家小店老板整理账目时,我发现他的客户分类详尽无遗:本地中产、马来劳工、印度工人、中国富二代……

我问他为何分得如此细致,他解释说因为消费习惯不同。

这话听起来并无恶意,但听在我耳里,却格外刺耳。

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你的收入、你的座驾、你常去的餐厅,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规则将人划分得清清楚楚,却也让人渐渐忘记:生活,并非一场填表游戏。

表面秩序,内心压抑

最后一个月,我开始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压抑,不是因为缺钱,也不是因为工作不顺,而是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模范市民”。

不敢吃太辣的食物,怕气味影响他人;不敢用油性护肤品,怕在地铁里被人皱眉;连笑都不敢太大声,怕打扰到别人发呆。


有一次,我笑得太响,邻座的阿姨看了我一眼,我立刻低头,连笑容都收敛了几分。

新加坡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确实是个宜居之地。只要你愿意成为一个“生活机器”,每天按部就班,不喧哗、不造次、不情绪化,那么这里确实很舒适。

可我心中的那股子劲儿,却越憋越难受。

离开那天,我拖着行李箱走出公寓,风不大,阳光正好,楼下的组屋整齐得如同玩具模型。我低头一看,拉杆上的手心,已经汗湿了一片。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暗斥北京反应过度?新加坡总理立挺日本 Ariana Grande新加坡宣传遭强揽 澳洲网红判囚
    柬"太子集团"头目被曝曾在新加坡遭"黑吃黑" 中国商人涉新加坡洗钱案 英国没收恐龙化石豪宅艺品
    6鞭起步,最高12鞭!新加坡立法对电诈人员实施鞭刑 柬电诈集团头目陈志1.5亿新元资产在新加坡遭冻结
    迎合北京,新加坡对台立场反反复复 巩俐的前夫是圈外高级打工人,75岁在新加坡养老
    新加坡总理:全球迎来后美国秩序的混乱十年过渡 李在明被指在新加坡藏有1万亿韩元,本党议员回应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