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战争:"影子总统"曾将美国拖入战争泥潭
切尼卸任后主要在弗吉尼亚州居住,并在多地拥有别墅。与小布什不同,切尼退休后仍常就政事(特别是国家安全、防务和外交政策)发表看法。2011年他出版回忆录《我这一生》。
最大政绩是两场战争
切尼在国防部长任上的最大政绩,是指挥了入侵巴拿马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切尼曾说,五角大楼时光是其公共服务生涯中最有意义的时期,也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89年接受防长任命时,切尼在老布什家中看到一幅名为《和平缔造者》的油画,里面有林肯总统、格兰特将军、谢尔曼将军。“整个(南北)战争期间,我的曾祖父都在谢尔曼将军的麾下服役,当我走进房间与总统商讨担任防长一职时,我突然想到,如果他看到自己的曾孙有一天坐在白宫,与总统商讨接管美国军队的重任,他会作何感想。”他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
刚上任时,切尼的重心是削减国防预算,毕竟冷战眼见要收尾了。到了第二年,他计划把美军从220万人逐步裁撤到160万人。到他1993年初离任时,美军约有180万人。
切尼认为,东欧国家存在很高的政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风险,他敦促北约向转型后的东欧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并强调北约在后冷战时代依然至关重要。他觉得老布什政府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判断过于乐观,他希望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也能解体。他曾公开表示担忧,认为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等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可能会获得核武器部件。
1990年8月2日,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科威特,一天之内便占领全境。切尼迅速赶往沙特,同王室要员们举行会谈。这场会晤没有任何客套话,直奔主题。沙特国王同意让美军士兵进驻沙特,一则防卫国家,二则以此作为基地收复科威特。
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回忆说:“切尼对信息的渴求近乎疯狂,我们几乎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向我的工作人员提出各种问题。”
当美军为首的联军向伊拉克发动进攻,这场仗打得非常漂亮,联军损失之轻微超过世人想象。美军遭到的最大诟病是没有乘胜进入伊拉克境内,进而把萨达姆赶下台。
切尼在1994年4月向媒体解释说:“如果我们去了巴格达,就孤立无援了。不会有其他人与我们并肩作战。一旦占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你又能建立什么政权呢?”
他表示,伊拉克是一个非常动荡的地区,如果推翻了中央政府,伊拉克很可能会四分五裂:西部的叙利亚想要占领一部分,东部的伊朗想要占领一部分,他们为此打了八年仗;北部有库尔德人,如果他们脱离控制与土耳其的库尔德人联合起来,会威胁到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如果你真的想占领伊拉克,那将是一个泥潭。”
应该说,切尼当时的判断非常精准。然而还不到十年,他便推动发动伊拉克战争,让美国陷入这一泥潭。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展开一系列反恐活动,切尼亦是策划人之一,强调奉行单边主义和以强硬的军事手段解决对外关系。他帮助小布什制定了反恐战争策略,多次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跟“基地”组织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进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紧接着叛乱四起,美军焦头烂额,被迫在2007年增兵超过2万人。由此,切尼的民望跟小布什一样下挫,不少反战分子在切尼的人像上画上魔鬼图腾,讽刺他跟小布什、拉姆斯菲尔德等人一样好战成性。
此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机构发布的战后调查报告表明,伊拉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就没有再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切尼和其他政府官员夸大、歪曲或未能正确解读相关情报。即便如此,切尼晚年依然坚称:“事后看来,即便考虑到我们得到了一些错误情报,我们的这一判断仍是正确的。”
2004年访华受高度关注
切尼跟中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他的八年副总统任上。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是1975年12月,当时以白宫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陪同总统福特访华。
2004年4月13日,身为副总统的切尼再度访问中国。时值中国入世后经济腾飞阶段,中美双边贸易额在过去25年中增长了约50倍,且潜力强劲。
作为小布什政府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切尼在美对华政策上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观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重视中国,主张对华交往,发展中美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崛起疑心重重,生怕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最大政绩是两场战争
切尼在国防部长任上的最大政绩,是指挥了入侵巴拿马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切尼曾说,五角大楼时光是其公共服务生涯中最有意义的时期,也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89年接受防长任命时,切尼在老布什家中看到一幅名为《和平缔造者》的油画,里面有林肯总统、格兰特将军、谢尔曼将军。“整个(南北)战争期间,我的曾祖父都在谢尔曼将军的麾下服役,当我走进房间与总统商讨担任防长一职时,我突然想到,如果他看到自己的曾孙有一天坐在白宫,与总统商讨接管美国军队的重任,他会作何感想。”他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
刚上任时,切尼的重心是削减国防预算,毕竟冷战眼见要收尾了。到了第二年,他计划把美军从220万人逐步裁撤到160万人。到他1993年初离任时,美军约有180万人。
切尼认为,东欧国家存在很高的政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风险,他敦促北约向转型后的东欧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并强调北约在后冷战时代依然至关重要。他觉得老布什政府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判断过于乐观,他希望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也能解体。他曾公开表示担忧,认为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等国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可能会获得核武器部件。
1990年8月2日,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科威特,一天之内便占领全境。切尼迅速赶往沙特,同王室要员们举行会谈。这场会晤没有任何客套话,直奔主题。沙特国王同意让美军士兵进驻沙特,一则防卫国家,二则以此作为基地收复科威特。
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回忆说:“切尼对信息的渴求近乎疯狂,我们几乎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他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在国家军事指挥中心向我的工作人员提出各种问题。”
当美军为首的联军向伊拉克发动进攻,这场仗打得非常漂亮,联军损失之轻微超过世人想象。美军遭到的最大诟病是没有乘胜进入伊拉克境内,进而把萨达姆赶下台。
切尼在1994年4月向媒体解释说:“如果我们去了巴格达,就孤立无援了。不会有其他人与我们并肩作战。一旦占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你又能建立什么政权呢?”
他表示,伊拉克是一个非常动荡的地区,如果推翻了中央政府,伊拉克很可能会四分五裂:西部的叙利亚想要占领一部分,东部的伊朗想要占领一部分,他们为此打了八年仗;北部有库尔德人,如果他们脱离控制与土耳其的库尔德人联合起来,会威胁到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如果你真的想占领伊拉克,那将是一个泥潭。”
应该说,切尼当时的判断非常精准。然而还不到十年,他便推动发动伊拉克战争,让美国陷入这一泥潭。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展开一系列反恐活动,切尼亦是策划人之一,强调奉行单边主义和以强硬的军事手段解决对外关系。他帮助小布什制定了反恐战争策略,多次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跟“基地”组织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2003年3月20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进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紧接着叛乱四起,美军焦头烂额,被迫在2007年增兵超过2万人。由此,切尼的民望跟小布什一样下挫,不少反战分子在切尼的人像上画上魔鬼图腾,讽刺他跟小布什、拉姆斯菲尔德等人一样好战成性。
此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机构发布的战后调查报告表明,伊拉克在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就没有再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切尼和其他政府官员夸大、歪曲或未能正确解读相关情报。即便如此,切尼晚年依然坚称:“事后看来,即便考虑到我们得到了一些错误情报,我们的这一判断仍是正确的。”
2004年访华受高度关注
切尼跟中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他的八年副总统任上。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是1975年12月,当时以白宫办公厅主任的身份陪同总统福特访华。
2004年4月13日,身为副总统的切尼再度访问中国。时值中国入世后经济腾飞阶段,中美双边贸易额在过去25年中增长了约50倍,且潜力强劲。
作为小布什政府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切尼在美对华政策上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观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重视中国,主张对华交往,发展中美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崛起疑心重重,生怕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两场战争:"影子总统"曾将美国拖入战争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