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德语媒体:暂时停火的中美制度之争
德语媒体:《世界报》评论认为,中美首脑韩国峰会达成的协议,绝非两个超级大国间恢复了信任,只是“各怀鬼胎的权宜之策”而已。《商报》评论称,中国一方面将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当作地缘政治武器,一方面却在亚太峰会上高谈“供应链的开放和稳定”,欧洲应对这种自欺欺人的政治秀保持警惕。
详细内容*… pic.twitter.com/7moMsRVZZF—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November 3, 2025
《世界报》评论认为,中美首脑韩国峰会达成的协议,绝非两个超级大国间恢复了信任,只是“各怀鬼胎的权宜之策”而已。《商报》评论称,中国一方面将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当作地缘政治武器,一方面却在亚太峰会上高谈“供应链的开放和稳定”,欧洲应对这种自欺欺人的政治秀保持警惕。
《世界报》发表长篇评论写道,尽管本周在韩国举行的中美峰会上双方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中美之间的激烈争夺既没有得到解决,更没有决出胜负。现在唯一的期望是,这种“威慑平衡”能够使双方都不敢轻易使事态升级。这篇题为《暂时停火的制度之争》的评论写道:
“德国的主流观点认为,特朗普以其破坏性的关税政策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毕竟,这位共和党总统不仅对中国,也对欧盟和其他国家筑起了贸易壁垒。尽管对特朗普激进的单边主义行动提出批评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批评特朗普出于民族主义自私心态破坏了原本健康的全球贸易秩序,却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全球经济关系早在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之前就已陷入了混乱,而中国虽不是造成这种混乱的唯一原因,但却是主要原因。
在从一穷二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了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好处:它以低廉劳动力生产的大量产品倾销入国际市场,它以庞大市场吸引外国企业,但外企入驻则必须同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外企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加快了中国赶超西方的速度。现如今,中国在机械制造、汽车以及其他未来型产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年的世界出口冠军德国。”
《世界报》评论指出,这股强劲的“中国冲击波”给欧洲和美国带来了极大的不安,跨大西洋两岸要求保护本土工业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特朗普早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就对中国破坏“公平交易”的行为提出过批评,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也已意识到,特朗普所言并非无中生有。
“二战后,全球化趋势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持续增长的繁荣,但其前提条件则是所有参与方都应遵守同样的规则,但中国却并没有这样做。在这个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内,政治领导层决定价格、薪资、投资以及市场准入。而中国的政府补贴更是逼走了所有的潜在竞争对手,公平竞争根本无从谈起。

世界报:中国将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作为施压武器,令美欧等国陷入被动。图像来源: 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现在,西方正在经历又一次‘中国冲击波’。在稀土以及特定芯片领域所拥有的垄断地位,已经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逼迫其他国家就范的施压工具,美国、德国和欧盟的处境都非常被动。有鉴于此,西方必须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国战略,以便共同摆脱对这一亚洲霸权的单方面依赖。特朗普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也对北京的主导地位忧心忡忡。欧洲出于自身利益,也应当加入这一‘抗衡中国的务实派阵营’。只要各方团结一致就能战胜任何危险的违规者。”
习近平高谈“开放供应链”
《商报》评论写道,在韩国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高谈“开放供应链”、“全球稳定”与“多边合作”,努力塑造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北京将稀土当作地缘政治武器,不断对台湾进行文攻武吓,并对俄罗斯的侵乌战争提供支持:
”在国际舞台上畅谈‘开放供应链’的,偏偏是习近平,这无疑是极大的讽刺,因为正是北京早已将关键原材料当作政治武器。这是一种大国的叙事方式,先确定自身利益,然后试图在此基础上制定国际秩序。谁要是将这些关于稳定和全球安全的漂亮说辞当真,显然完全没有理解中国扩张权力的意图。从中亚到东南亚,再到日本和韩国,北京在亚太地区的所作所为,绝非多边主义的善举,而是在为自己的战略安全区划线,以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商报》: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畅谈“供应链的开放与稳定”,极具讽刺意义。图像来源: Yonhap/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然而,习近平的自信表象之下,或许也暴露出一个弱点。欧洲及其他地区正在努力打破中国在稀土等领域的垄断地位。德国工业界正在打造替代方案,尽管进展缓慢,但决心却越来越大。一旦供应多元化的努力获得成功,北京就将失去其最强劲的施压武器。恰恰是习近平提出的‘自给自足’,将使中国失去利用别国的依赖而进行施压的可能性。
习近平之所以想让中美贸易战升级,会不会是因为他认为,中国的威慑力已经处于巅峰?这虽然纯属揣测,但却值得深思。
有鉴于此,欧洲人对来自北京的美好承诺应保持警惕。‘开放供应链、合作以及稳定’等词汇的背后,是中国自身的战略利益考量,而绝非造福全球的善举。如果对这些词汇不加批判的全盘接受,显然是对局势的误判,也终将成为虚假信息的受害者,而虚假信息早已成了实力较量的一部分。
中国正在争取时间,在美国之外构建自身的安全网络,同时也在测试伙伴融入这一新秩序的意愿。这就是新的现实,人们当然可以去抱怨它,但为此做好准备却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详细内容*… pic.twitter.com/7moMsRVZZF—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November 3, 2025
《世界报》评论认为,中美首脑韩国峰会达成的协议,绝非两个超级大国间恢复了信任,只是“各怀鬼胎的权宜之策”而已。《商报》评论称,中国一方面将稀土等关键原材料当作地缘政治武器,一方面却在亚太峰会上高谈“供应链的开放和稳定”,欧洲应对这种自欺欺人的政治秀保持警惕。
《世界报》发表长篇评论写道,尽管本周在韩国举行的中美峰会上双方达成了一些共识,但中美之间的激烈争夺既没有得到解决,更没有决出胜负。现在唯一的期望是,这种“威慑平衡”能够使双方都不敢轻易使事态升级。这篇题为《暂时停火的制度之争》的评论写道:
“德国的主流观点认为,特朗普以其破坏性的关税政策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毕竟,这位共和党总统不仅对中国,也对欧盟和其他国家筑起了贸易壁垒。尽管对特朗普激进的单边主义行动提出批评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批评特朗普出于民族主义自私心态破坏了原本健康的全球贸易秩序,却是完全错误的。事实上,全球经济关系早在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之前就已陷入了混乱,而中国虽不是造成这种混乱的唯一原因,但却是主要原因。
在从一穷二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利用了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好处:它以低廉劳动力生产的大量产品倾销入国际市场,它以庞大市场吸引外国企业,但外企入驻则必须同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外企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大加快了中国赶超西方的速度。现如今,中国在机械制造、汽车以及其他未来型产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当年的世界出口冠军德国。”
《世界报》评论指出,这股强劲的“中国冲击波”给欧洲和美国带来了极大的不安,跨大西洋两岸要求保护本土工业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特朗普早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内,就对中国破坏“公平交易”的行为提出过批评,而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也已意识到,特朗普所言并非无中生有。
“二战后,全球化趋势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持续增长的繁荣,但其前提条件则是所有参与方都应遵守同样的规则,但中国却并没有这样做。在这个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内,政治领导层决定价格、薪资、投资以及市场准入。而中国的政府补贴更是逼走了所有的潜在竞争对手,公平竞争根本无从谈起。

世界报:中国将稀土等关键原材料作为施压武器,令美欧等国陷入被动。图像来源: 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现在,西方正在经历又一次‘中国冲击波’。在稀土以及特定芯片领域所拥有的垄断地位,已经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逼迫其他国家就范的施压工具,美国、德国和欧盟的处境都非常被动。有鉴于此,西方必须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国战略,以便共同摆脱对这一亚洲霸权的单方面依赖。特朗普已经发出了这样的呼吁,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也对北京的主导地位忧心忡忡。欧洲出于自身利益,也应当加入这一‘抗衡中国的务实派阵营’。只要各方团结一致就能战胜任何危险的违规者。”
习近平高谈“开放供应链”
《商报》评论写道,在韩国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习近平高谈“开放供应链”、“全球稳定”与“多边合作”,努力塑造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北京将稀土当作地缘政治武器,不断对台湾进行文攻武吓,并对俄罗斯的侵乌战争提供支持:
”在国际舞台上畅谈‘开放供应链’的,偏偏是习近平,这无疑是极大的讽刺,因为正是北京早已将关键原材料当作政治武器。这是一种大国的叙事方式,先确定自身利益,然后试图在此基础上制定国际秩序。谁要是将这些关于稳定和全球安全的漂亮说辞当真,显然完全没有理解中国扩张权力的意图。从中亚到东南亚,再到日本和韩国,北京在亚太地区的所作所为,绝非多边主义的善举,而是在为自己的战略安全区划线,以削弱美国的影响力。

《商报》: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畅谈“供应链的开放与稳定”,极具讽刺意义。图像来源: Yonhap/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然而,习近平的自信表象之下,或许也暴露出一个弱点。欧洲及其他地区正在努力打破中国在稀土等领域的垄断地位。德国工业界正在打造替代方案,尽管进展缓慢,但决心却越来越大。一旦供应多元化的努力获得成功,北京就将失去其最强劲的施压武器。恰恰是习近平提出的‘自给自足’,将使中国失去利用别国的依赖而进行施压的可能性。
习近平之所以想让中美贸易战升级,会不会是因为他认为,中国的威慑力已经处于巅峰?这虽然纯属揣测,但却值得深思。
有鉴于此,欧洲人对来自北京的美好承诺应保持警惕。‘开放供应链、合作以及稳定’等词汇的背后,是中国自身的战略利益考量,而绝非造福全球的善举。如果对这些词汇不加批判的全盘接受,显然是对局势的误判,也终将成为虚假信息的受害者,而虚假信息早已成了实力较量的一部分。
中国正在争取时间,在美国之外构建自身的安全网络,同时也在测试伙伴融入这一新秩序的意愿。这就是新的现实,人们当然可以去抱怨它,但为此做好准备却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