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1600余万在校生,县域高中如何振兴?
被“掐尖”的县中:如何留住生源?
从四川一个小县城的初中毕业后,黄宇轩今年顺利考上了重庆一所城区的“超级中学”。他表示,自己在县城的成绩一直“拔尖”,中考前甚至被学校的老师视为“状元”人选之一。黄宇轩称,他一直怀疑在县城的成绩是不是自己的真实实力,会不会在县里拔尖,但在城市只能算“平庸”。因此,他希望可以去城区高中和“一群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比一比”,并最终如愿上了重庆一所重点高中。
“县中难以考上好大学”,这是黄宇轩们普遍的观念。
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2024年中考前十名中,有9人选择去安康城区读高中。县中流失优质生源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2025年7月,宁陕县人大代表、宁陕中学教师钟应红提出“关于留住我县优质生源的建议”,从小学起,宁陕县就有大量的学生转出。优质生源的流失造成县中每年“双一流”学生的录取比例小,很难考上好的重点大学。
宁陕县教育体育局回复钟应红称:“为有效遏制优质生源外流现象,每年选拔全县小升初前50名学生在宁陕中学设立了一个创新实验班,从创新实验班近两年中考成绩来看,2024年前十名中有9名为创新实验班学生,2025年前十名均为创新实验班学生,但安康中学、安康高新中学2024年、2025年从我县分别招录10名、9名优质生源,导致我县特优生源留不住。”
公开信息显示,宁陕中学始建于1956年秋,是宁陕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该校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约2420人,创新实验班自2021年秋季起开设,目的是每年锁定全县小升初前50名学生,遏制优质生源外流。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为此,钟应红建议,对在宁陕中学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出台相应硬性政策,比如初中三年后必须留在本校就读高中。宁陕县教育体育局回复称,下一步,争取减少县域外学校在该县录取初三毕业生名额,同时办好宁陕中学,扩大影响力,争取优质生源外流现象能够有效遏制。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华对县中尖子生被“掐走”的现象感受颇深。杨华从2018年开始关注县中教育,每年都会组织团队去各地县中调研,在调研了数十个县、近百所中学后,他将调研成果汇聚成《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一书,在这本书里,杨华认为县中衰弱最直接的原因是“超级中学”的跨区域“掐尖”。
杨华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从县中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数量“断崖式”下降。比如,湖北某县的示范高中在2004年—2008年间,共有16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但是在2008年—2021年间,却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考上清北,一本上线率也只有31%。
杨华在大量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真正对县中构成伤害的是“超级中学”的掐尖,而不是普遍认知中的县级财政投入不足。他以湖北某县为例,每年有十几名尖子生被全省排名靠前的中学“掐走”,数十名学生被武汉其他中学“掐走”。
杨华认为,县中振兴首先需要规范“超级中学”的办学和招生,掐断“超级中学”跨区域掐尖的政策和利益链条。
事实上,为了留住县中的优质生源,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2025年9月25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在答复相关提案时介绍,为留住该县优质生源,将优质生源留在县内比例作为学校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要求“确保古蔺县优质生源留在县内初中学校学生数达85%”。
根据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教育局在2025年9月23日公布的信息,2024年中考全县前300名学生流出县外共24人,和2023年的66人、2022年的38人、2021年的66人相比,外流优生已大幅减少。犍为县教育局方面表示,接下来,会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学校的资金投入,使学生在县域内也能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也在探索控制优生外流举措。据泰顺县教育局此前介绍,当地探索实施师生奖教激励和入学助困政策。由县人民教育基金会安排资金专项用于鼓励优生留在县内高中就读、激励初中学校防控优生外流。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从四川一个小县城的初中毕业后,黄宇轩今年顺利考上了重庆一所城区的“超级中学”。他表示,自己在县城的成绩一直“拔尖”,中考前甚至被学校的老师视为“状元”人选之一。黄宇轩称,他一直怀疑在县城的成绩是不是自己的真实实力,会不会在县里拔尖,但在城市只能算“平庸”。因此,他希望可以去城区高中和“一群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比一比”,并最终如愿上了重庆一所重点高中。
“县中难以考上好大学”,这是黄宇轩们普遍的观念。
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2024年中考前十名中,有9人选择去安康城区读高中。县中流失优质生源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2025年7月,宁陕县人大代表、宁陕中学教师钟应红提出“关于留住我县优质生源的建议”,从小学起,宁陕县就有大量的学生转出。优质生源的流失造成县中每年“双一流”学生的录取比例小,很难考上好的重点大学。
宁陕县教育体育局回复钟应红称:“为有效遏制优质生源外流现象,每年选拔全县小升初前50名学生在宁陕中学设立了一个创新实验班,从创新实验班近两年中考成绩来看,2024年前十名中有9名为创新实验班学生,2025年前十名均为创新实验班学生,但安康中学、安康高新中学2024年、2025年从我县分别招录10名、9名优质生源,导致我县特优生源留不住。”
公开信息显示,宁陕中学始建于1956年秋,是宁陕县唯一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该校现有教学班44个,在校学生约2420人,创新实验班自2021年秋季起开设,目的是每年锁定全县小升初前50名学生,遏制优质生源外流。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为此,钟应红建议,对在宁陕中学创新实验班的学生出台相应硬性政策,比如初中三年后必须留在本校就读高中。宁陕县教育体育局回复称,下一步,争取减少县域外学校在该县录取初三毕业生名额,同时办好宁陕中学,扩大影响力,争取优质生源外流现象能够有效遏制。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华对县中尖子生被“掐走”的现象感受颇深。杨华从2018年开始关注县中教育,每年都会组织团队去各地县中调研,在调研了数十个县、近百所中学后,他将调研成果汇聚成《县中:中国县域教育田野透视》一书,在这本书里,杨华认为县中衰弱最直接的原因是“超级中学”的跨区域“掐尖”。
杨华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从县中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数量“断崖式”下降。比如,湖北某县的示范高中在2004年—2008年间,共有16名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但是在2008年—2021年间,却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考上清北,一本上线率也只有31%。
杨华在大量调研后得出一个结论:真正对县中构成伤害的是“超级中学”的掐尖,而不是普遍认知中的县级财政投入不足。他以湖北某县为例,每年有十几名尖子生被全省排名靠前的中学“掐走”,数十名学生被武汉其他中学“掐走”。
杨华认为,县中振兴首先需要规范“超级中学”的办学和招生,掐断“超级中学”跨区域掐尖的政策和利益链条。
事实上,为了留住县中的优质生源,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2025年9月25日,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在答复相关提案时介绍,为留住该县优质生源,将优质生源留在县内比例作为学校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中要求“确保古蔺县优质生源留在县内初中学校学生数达85%”。
根据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教育局在2025年9月23日公布的信息,2024年中考全县前300名学生流出县外共24人,和2023年的66人、2022年的38人、2021年的66人相比,外流优生已大幅减少。犍为县教育局方面表示,接下来,会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学校的资金投入,使学生在县域内也能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也在探索控制优生外流举措。据泰顺县教育局此前介绍,当地探索实施师生奖教激励和入学助困政策。由县人民教育基金会安排资金专项用于鼓励优生留在县内高中就读、激励初中学校防控优生外流。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BBC:哈佛数千在校生亦担忧受影响 |
福耀科技大学首批设4个本科专业,在校生暂定8千人 |
中国2月不含在校生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15.3%(图) |
藤校在校生 都在dating app干什么? |
泰国商场枪案枪手身份曝光 在校生 |
在校生今夏 打工机会和工资都大增 |
毕业生vs在校生谁精子更强?上海 |
吴亦凡曝恋情 女方系在校生超清纯 |
美国统计 中国留美在校生超过35万 |
济南一职业学院在校生坠楼身亡 |
推荐:
涉及1600余万在校生,县域高中如何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