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运会:跨越历史和时代的国家叙事




???????

本月(11月)9日,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联合主办的中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将开幕。相比起奥运和亚运,全运会对日渐步入世界前列的中国精英体育而言可能不算最瞩目的舞台,但2025年的全运却有特殊的意义——两个前殖民地城市历史上第一次参与举办中国国家运动会。

英国过去也用英联邦运动会来做一个平台,”香港教育大学健康与体育学系高级讲师雷雄德说,“它也是借用体育来做一个文化的交流,从而去巩固英国的价值观。”

雷雄德认为,香港曾作为殖民地参加英联邦运动会,现在以主办城市之一的身份参与中国全运,对于年轻一代塑造对中国的认识也有相同的作用。



中国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合办。

“问问现在的(香港)年轻人,中国有多少个省,真的很多人会答不出来,”雷雄德在电话中告诉BBC中文,但是全运会各地代表团到来,香港年轻人通过做义工等方式与他们互动接触,对中国各地的多元文化将是一个“很好的体会”。

“这对于国家认同有一定的帮助。”他说。

香港官员对于全运的国家身份教育意义亦作强调。专责促进香港与北京联系合作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在6月中旬就表示,本届全运会是“宣扬爱国主义”的“大好良机”,强调通过举办全运加深香港民众的“民族意识和自信,以及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香港特首李家超4月会见中国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时也表示,要加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体育方面的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

从舶来品到“体育救国”


透过体育赛事凝聚人心,历史上在任何地方都并不罕见。有学者指出,中国人参与现代竞技体育,更是长期受民族主义驱动,常常是国族认同和政治表达的场域。

今天的“全运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可以追溯到晚清。

1910年,美国传教士爱克斯纳(D. T. Max Exner)通过上海基督教青年会(YMCA)发起“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也称“全国学界运动会”),在南京劝业场进行当时极为新颖的男子田径、足球、篮球、网球四个项目比赛,获得空前成功。

这在后来被民国政府追授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成为西方体育运动进入中国的里程碑。

爱克斯纳批评当时的清朝男子留辫子、抽烟,令国家缺乏活力。当时的知识分子也意识到“东亚病夫”不仅是国民身体虚弱,也代表着军事经济国力衰败。

“古代中国的一个价值理念是排斥竞争,”华中师范大学的体育历史学者李传奇说,封建时代中国人根本不知道竞技体育为何物。而接触西学的梁启超等人主张引入西方“尚武”精神,强化国民性。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开局判输 象棋大师全运会离奇失误 00后美少女亮相全运会 女版的刘翔  (1条评论)
    14岁男孩全运会夺金第2天赴美留学 厉害!这些明星竟然曾是全运会冠军
    司机捡到全运会金牌误以为是月饼 9秒95!苏炳添首夺全运会百米冠军
    14岁男孩全运会夺金第2天出国留学 苏炳添10秒06晋级全运会百米决赛
    全运会明星合唱这歌 建议改句歌词… 全运会唱"社会主义好":帝国主义跑了  (3条评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