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艺术家眼里的中国是怎样的?

对皮力而言,在21世纪第一个1/4的关键时刻举办此次展览意义非凡。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次展览的主标题定为“2008年以后的艺术与中国”而非“2008年以后的中国艺术”实则有特殊考量:“我们不光展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还展示那些以中国作为主题或方法论的创作,包括海外华人艺术家和港澳台艺术家,华人的身份、华人的记忆对他们而言都是作品意义的一部分。我们的核心是想从一个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贾樟柯电影《风流一代》中,庆祝2008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的人群,这个场景距今已经四分之一个世纪。资料图

本期展览“保持在线:云中游荡”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以“网络治理措施和由庞大用户和快速发展迭代支撑起的数字平台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的特殊生态,而在地缘政治和数码科技发展彼此影响、相互交织的当下,这种特殊性也开始具备了某种普遍性。正如皮力所言,“通过这个展览,我们探讨了人类在面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问题的时候能做什么,我们有哪些知识和经验可以与世界分享,这也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

后续展览“保持在线:全球供应”则将聚焦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改变了劳动本质、风景和人际关系。“许多新的行业开始出现,比如快递员;很多人背井离乡,南方出现打工潮,而许多东北城市出现了空心化;留守儿童的问题在近几年发生了变化——过去五六年里珠三角地区机器人工厂开始盛行,大批民工转而上网去做直播带货,这完全改变了劳动者的样貌。所以我们认为,互联网技术和劳动者两个概念是我们理解2008年以后中国的两个重要角度。”皮力说。

云中游荡




80后香港艺术家林博彦的作品《一件日趋困难和无用的任务》,展示数十台被淘汰的手机,上面播放美国电商亚马逊的平台真人验证素材。南方周末记者 刘悠翔 摄

2008年至今,互联网和数码技术发生了诸多变化:2007年,第一代iPhone上市,人们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2004年-2011年,Facebook从校园社交网络逐步扩展为全球性社交网络平台,中国本土社交网络平台亦在那段时间起步,而今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内在组成部分;2008年金融危机后,共享经济模式因资源优化需求而加速落地,代表性平台如Airbnb(2008年成立)和Uber(2009年成立)推动了住宿、交通等领域的商业化共享,2010年后滴滴等本土平台崛起,共享经济被纳入国家政策;2023年以来,生成式AI的发展速度和它改变人类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超乎想象。

皮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互联网的大潮流中,中国艺术家与海外艺术家已不存在所谓信息差,该展览展出的作品大致反映出艺术家对互联网的不同关注角度。2010年前后,出现了一类“后网络”(Post-Internet)艺术家,他们把互联网的视觉审美融入了作品创作。“如何把互联网上的那些奇观拿来做艺术?在今天看来,(这些作品)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现象。”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温市办最大艺术节 超500艺术家参加 惊世骇俗的当代艺术,是艺术家的自娱自乐吗?
    面相变了?老艺术家宋丹丹遭网友炮轰人设彻底崩盘 艺术家在喜马拉雅山脉放烟花?引发巨大环保争议
    中国异议艺术家艾未未 乌克兰展新作 莫迪抵天津 印侨民热烈欢迎 观赏中国艺术家歌舞
    中国异议艺术家深入俄乌前线引关注 当岁月沉淀成光,经典始终在场 | 今天13:10《可凡倾听》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十周年特别策划
    艺术家高兟因批毛旧作被控罪 妻儿被禁离境近一年 失联艺术家下落:陕西榆林警方行拘20日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