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悬而未决的日子,每一顿饭都吃得小心翼翼
自 2022 年底开始了席卷北美的科技行业大裁员,我也不幸身在其中。作为亲历者,写下这些文字,只为记录那些步步为营、如履薄冰的日子。
01
消失的同事
2022 年 10 月的一天,很久不去办公室的老板出奇地很早上了线,我才坐到工位上,他一个电话就打来了:“有个事跟你说,今天早上刚通知的。露西被裁了。我也不知道具体原因。你这几天千万别联系她,也不要在公司讨论,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那几天,露西还在休假中呢。
大组悄无声息地走了几个人,没人解释,也不许讨论。当时疫情刚刚放开,大多数人还在居家办公,所以他们的离开像是人间蒸发。露西是疫情期间入职的,公司根本没给她安排工位。她走了,座位没少,事情没乱,仿佛她从未来过。她一向“佛系”,上不上班似乎也无所谓,离开后,组会也只是少了一张头像。
但隔壁组的风波可就大了。被裁的是个资历相当老的工程师,干了快 20 年,项目里不少关键代码是他写的。他走的那一刻,整个项目差点瘫痪。他带走的,不只是他的工时产出,还有那一堆没人真正懂得的代码逻辑和隐性知识。
所谓人走茶凉,不过有的茶自始至终都没热过,而有的茶一旦失温,寒意便蔓延开来。
如果说露西被裁尚属情理之中,算得上“预料之内”,那么那位资深工程师的突然离开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领导层始终三缄其口,不肯透露半点裁员的真正理由。我们仿佛被罩进了一层厚厚的阴云里,每天都像在等一只看不见的手点名——谁会是下一个,没有人知道。
又过了一个月,Meta 打响了裁员潮的第一枪。紧随其后的是亚马逊、谷歌,一夜之间,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裁员难民”。有刚毕业还在试用期的新人,也有在公司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员工,履历再亮、资历再深,都挡不住被清出局的命运。
四大科技巨头的裁员消息还未平息,马斯克便在推特上演了一场“快刀斩乱麻”式的大清洗。听说那天所有员工被告知不要去公司,等到一天结束,一半人已被悄无声息地丢了饭碗。
有的人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音讯全无,人间蒸发。而幸存者只能在感到幸运的同时选择无视和沉默,继续上班、下班,继续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02
消失的安全感
遇到裁员,让我们最先担心的,不是钱包,而是能不能继续留在这个国家的问题。身份悬而未决的那段日子,每一顿饭都要吃得小心翼翼。
作为拿到 H1B 签证、敲开赴美工作大门的幸运儿们的一员,我深知被裁意味着什么:距离被遣返,不过四个月的缓冲期。
一个刚被亚马逊裁掉的印度小哥,H1B 身份时间所剩无几,他一边焦头烂额地投简历,一边想办法尽快转租掉公寓。否则,面临的不只是被遣返,还要硬吞一笔高达两个月房租的租房毁约赔偿。那种窒息感,不是普通“失业”二字所能形容的。
进入美国难于登天,被踢出去却轻而易举。在西雅图被裁员恐怖笼罩的这段时间,我们连回国探亲的勇气都没有了。生怕就在航班落地的那一刻,收到了裁员通知。一旦人在境外、身份失效,哪怕机票还在,人却可能回不了家了。
如果没有房贷,只需控制开支、勒紧裤腰带,手头的存款足够支撑一段时间,熬到找到新工作。但真正压力巨大的,是那些刚好在裁员前掏空积蓄用来付首付的人。还没来得及缓一口气,就得面对每月如期而至的月供。工作没了,收入断了,账户见底,而银行的还款日却从不迟到。一旦撑不下去,房子可能被法拍,生活节奏彻底崩塌。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01
消失的同事
2022 年 10 月的一天,很久不去办公室的老板出奇地很早上了线,我才坐到工位上,他一个电话就打来了:“有个事跟你说,今天早上刚通知的。露西被裁了。我也不知道具体原因。你这几天千万别联系她,也不要在公司讨论,就当这事没发生过。”
那几天,露西还在休假中呢。
大组悄无声息地走了几个人,没人解释,也不许讨论。当时疫情刚刚放开,大多数人还在居家办公,所以他们的离开像是人间蒸发。露西是疫情期间入职的,公司根本没给她安排工位。她走了,座位没少,事情没乱,仿佛她从未来过。她一向“佛系”,上不上班似乎也无所谓,离开后,组会也只是少了一张头像。
但隔壁组的风波可就大了。被裁的是个资历相当老的工程师,干了快 20 年,项目里不少关键代码是他写的。他走的那一刻,整个项目差点瘫痪。他带走的,不只是他的工时产出,还有那一堆没人真正懂得的代码逻辑和隐性知识。
所谓人走茶凉,不过有的茶自始至终都没热过,而有的茶一旦失温,寒意便蔓延开来。
如果说露西被裁尚属情理之中,算得上“预料之内”,那么那位资深工程师的突然离开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领导层始终三缄其口,不肯透露半点裁员的真正理由。我们仿佛被罩进了一层厚厚的阴云里,每天都像在等一只看不见的手点名——谁会是下一个,没有人知道。
又过了一个月,Meta 打响了裁员潮的第一枪。紧随其后的是亚马逊、谷歌,一夜之间,社交媒体上涌现出大量“裁员难民”。有刚毕业还在试用期的新人,也有在公司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员工,履历再亮、资历再深,都挡不住被清出局的命运。
四大科技巨头的裁员消息还未平息,马斯克便在推特上演了一场“快刀斩乱麻”式的大清洗。听说那天所有员工被告知不要去公司,等到一天结束,一半人已被悄无声息地丢了饭碗。
有的人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音讯全无,人间蒸发。而幸存者只能在感到幸运的同时选择无视和沉默,继续上班、下班,继续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02
消失的安全感
遇到裁员,让我们最先担心的,不是钱包,而是能不能继续留在这个国家的问题。身份悬而未决的那段日子,每一顿饭都要吃得小心翼翼。
作为拿到 H1B 签证、敲开赴美工作大门的幸运儿们的一员,我深知被裁意味着什么:距离被遣返,不过四个月的缓冲期。
一个刚被亚马逊裁掉的印度小哥,H1B 身份时间所剩无几,他一边焦头烂额地投简历,一边想办法尽快转租掉公寓。否则,面临的不只是被遣返,还要硬吞一笔高达两个月房租的租房毁约赔偿。那种窒息感,不是普通“失业”二字所能形容的。
进入美国难于登天,被踢出去却轻而易举。在西雅图被裁员恐怖笼罩的这段时间,我们连回国探亲的勇气都没有了。生怕就在航班落地的那一刻,收到了裁员通知。一旦人在境外、身份失效,哪怕机票还在,人却可能回不了家了。
如果没有房贷,只需控制开支、勒紧裤腰带,手头的存款足够支撑一段时间,熬到找到新工作。但真正压力巨大的,是那些刚好在裁员前掏空积蓄用来付首付的人。还没来得及缓一口气,就得面对每月如期而至的月供。工作没了,收入断了,账户见底,而银行的还款日却从不迟到。一旦撑不下去,房子可能被法拍,生活节奏彻底崩塌。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裁员:悬而未决的日子,每一顿饭都吃得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