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男子确诊肠癌,7个月后去检查 医生:都干了啥

但真要说起这事儿,还真不是人人都适合拿香蕉当保健品,尤其是肠道出过问题的中老年人,得琢磨清楚自己身体的底细。
肠道真不是想吃啥就能吃啥的地方,尤其年纪大了,肠道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再加上原本就有息肉或慢性炎症的人,一旦出点状况,不注意饮食和排便方式,哪怕天天吃水果、粗粮,照样可能往坏里发展。
就有不少人,迷信“吃香蕉、吃粗粮就通便”,却忽视了肠道传来的求救信号,等检查的时候,肠镜一照,肠癌就在那里了。很多人觉得肠癌不会找上门,尤其平时饮食不算太差,也不怎么便秘,更不抽烟不喝酒。
但其实,肠癌不是“坏习惯”的专属产物,肠道上的小伤口、小炎症,一直被忽略,反反复复刺激,加上一些错误的饮食和观念,完全可能一步一步滑向癌变。香蕉、粗粮,这些看起来健康的食物,如果吃得不合时宜,真的是给肠子添乱。
天天吃香蕉,却忽视便秘模式改变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习惯于通过“看大便”判断身体状况,但问题是,只看“通不通”远远不够,还得看便便的形状、频率、颜色变化。这些细节才是肠道给出的“预警信号”。
但大多数人根本没这意识,只要不拉不出,或者不是很稀,就觉得“挺正常”,直到有一天突然便血、腹胀、消瘦,才慌了手脚,检查一看,病变早就悄悄来了。
从专业角度看,大便的形状如果变细、变扁、像铅笔一样,或者一次比一次量少,就说明肠道可能有狭窄或肿物挡路。
便频也很重要,突然一天三次,但每次都不成型,或者是原本习惯隔天一次,忽然连续几天都没动静,都不能轻易归结为“饮食问题”。有研究指出,约有四分之一的结直肠癌患者,最早出现的就是排便模式改变。
盲目吃粗粮,不顾肠道伤口
还有人一听说粗粮好,立马就把细粮全换掉,顿顿糙米、全麦、燕麦轮着吃。可粗粮的膳食纤维含量高,如果肠道黏膜已经发炎或者有轻微破损,吃多了反而像砂纸一样擦伤肠壁,时间长了,不仅修复不了,还越刮越伤。
慢慢地就可能诱发溃疡、出血,甚至癌变。这类伤害不会立刻表现出来,反而潜伏很久,等到身体抗不住了,才爆发。一些人觉得便秘不就是排不出来嘛,多吃香蕉,吃润滑肠道的食物就好了。
但香蕉并不是真正解决便秘的良药,它主要靠果胶、可溶性膳食纤维促进排便,在轻度便秘的时候可能有效,但如果本身肠道蠕动功能就减弱、或者肠壁有器质性病变,香蕉根本帮不上忙,甚至可能因为糖分高,增加肠道发酵、胀气、拉肚子,反而打乱排便节奏。
只关心“通不通”,不看“形状和频率”
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排便顺畅”就是肠道健康的象征,殊不知,有些肿瘤正是隐藏在“顺畅”的背后。
中晚期肠癌的患者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肿瘤位置靠近直肠末端,初期并不会完全阻塞,而是让大便从肿瘤边缘挤过,短期内没堵死,看上去没啥问题,但实际上肠道已经在默默受伤。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2023年报告,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稳居恶性肿瘤前列,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增长趋势明显。
而且,超过60%的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多都是平时没有任何症状,或者觉得“肚子偶尔疼、排便有点变化,不算事”的人群。
在一项对1200名确诊肠癌患者的回访调查中,近七成受访者在半年内出现过排便频率、形状、颜色等改变,但超过八成没有主动就医,甚至一部分人还尝试用香蕉、蜂蜜水、粗粮粥等食疗方式“自救”,结果错过了早筛。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不是没有信号,而是看不懂这些信号,也不当回事。
排便这事,说起来挺私密,但正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人,每天都在经历,所以才更容易被忽略。很多人甚至到了医院,都很难描述自己便便的具体情况,只能说“大概还行”、“感觉通畅”。
但医生其实最想听的是:“最近形状有没有变细?颜色有没有发黑?是不是经常粘马桶?每天几次?有没有便意却排不出?”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5男子确诊肠癌,7个月后去检查 医生:都干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