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 杜致禮嫁給楊振寧,改變了全家人的命運




2025年10月18日12時,首位華人(专题)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楊振寧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享年103歲。

連日來,清華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來到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排長隊緬懷楊振寧先生。

坐落在安徽合肥的楊振寧故居,同樣人頭攢動,無數市民、群眾手持菊花冒雨來到這裡,表達緬懷與哀思。

大家都知道,楊振寧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是受人尊敬的諾獎獲得者,是全民族的驕傲。但鮮為人知的是,他還是少見的賢婿,他與前岳父杜聿明的翁婿情感人至深……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出生於安徽省肥西縣,父親楊武之早年留學美國,學成歸國後在北平清華大學數學系任教。

楊振寧的母親羅孟華喜歡讀書、音樂,是壹位知識女性。

楊振寧遺傳了父母的聰慧與正直,上學時每門功課都很優秀,數學成績更是在班上壹騎絕塵。

1942年,楊振寧從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進入西南聯大附中教書。



青年楊振寧

當時楊振寧剛20歲,長得清秀儒雅,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深受學生喜愛。

但他有個特點,就是愛紅臉。原來受戰亂影響,班上的學生年齡與楊振寧相近,有的甚至比他還大。只要漂亮女生捧著課本向他求教,楊振寧就會緊張羞澀,臉騰壹下變紅。

班上有個女生名叫杜致禮,她端莊漂亮,聰慧賢淑,覺得楊老師羞紅臉的樣子很可愛。



杜聿明夫婦與母親和6個兒女,後排右壹為杜致禮

杜致禮身出名門,父親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她1927年出生,比楊振寧小5歲。老師20歲,學生15歲,楊振寧與杜致禮並沒有擦出愛的火花。

1945年,楊振寧獲得留學美國的機會。隨後進入美國芝加哥(专题)大學攻讀物理專業。

取得該校物理哲學博士學位後,楊振寧於1949年成為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研究員。

就在這年,楊振寧迎來壹場傾城之戀。1949年秋天,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壹家中國餐館吃飯,驀然發現鄰桌有個女孩非常眼熟。對方與餐館的華人服務生交流,能說壹口流利的國語。



就在這時,那位女孩壹回頭,認出了楊振寧,驚喜地喊了壹聲:楊老師!

原來她就是當年自己的學生杜致禮。5年不見,她出落得愈發端莊漂亮。異國他鄉意外重逢,楊振寧與杜致禮都倍感親切,交談甚歡。

原來國民黨當局為了拉攏杜聿明,出資讓杜致禮就讀於美國的韋爾斯利學院攻讀英國文學。

1949年1月,“剿總”副司令杜聿明指揮30萬國軍,在淮海戰役中與解放軍頑抗,最終戰敗,被解放軍抓了俘虜。



杜聿明於1949年1月10日,在安徽省蕭縣張莊寨鎮張老莊村北的莊稼地被俘

由於父親被俘,杜致禮的學費沒了著落,只得進入免費的美國蒙特聖文森學院攻讀英國文學。

就是這次餐館邂逅,楊振寧與杜致禮相愛了。1950年兩人在美國結婚。

婚後,夫婦倆相繼生下長子楊光諾、次子楊光宇、女兒楊又禮。

那時歐美很多人歧視華人,認為華人無論體能還是智力都不行,他們高高在上,有著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楊振寧在心裡不服,夜以繼日搞科研,發誓要為中國人爭口氣。



1957年,楊振寧終於迎來高光時刻。這年10月,楊振寧與李政道在理論物理學方面有了重大發現,兩人壹起獲得該年度諾貝爾物理獎。

這是華人首次獲諾貝爾物理獎,意義非凡,楊振寧、李政道成為世界級著名科學家。

消息傳到國內,中央高層高度重視,認為這是全體華人的驕傲,隨即安排楊振寧的老師張文裕和妻子王承書前往瑞典,向楊振寧表達祝賀。

此時杜聿明正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張文裕遵照上級指示,找到杜聿明,請他為女婿楊振寧寫壹封賀信。



雖然壹直沒見過賢婿楊振寧,當得知他獲得諾貝爾獎,為全體國人爭了光,杜聿明異常激動。

他欣然提筆寫下:親愛的寧婿: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在瑞典,楊振寧見到恩師,接到岳父的賀信,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他主動給杜聿明寫回信,問候岳父身體和生活情況,感謝他對自己的鼓勵。這對未曾謀面的翁婿,在文字裡表達融融親情,表達彼此的關心與牽掛。



青年楊振寧

台灣(专题)方面對楊振寧獲得諾獎也高度關注。杜聿明被俘前夕,國民黨方面將杜聿明的母親、妻子曹秀清及5個兒女全部接到台灣,充當人質。

得知杜聿明兵敗被俘後,國民黨方面對他的家人不管不問,不再提供經濟上的幫助。

為了謀生,楊振寧的岳母不得不肆處找工作,最後在台灣壹家煙酒專賣所當了壹名收發員,負責送信送報。

杜聿明的長子杜致仁在美國留學,台灣方面對他中斷助學計劃。曹秀清在台灣肆處交涉,相關組織同意資助兩年,每年500美元。



杜致仁每年光學費就要3000美元,500美元無異於杯水車薪。父親帶領30萬軍隊拼死抵抗,為他們贏得了逃跑的機會,現在他們竟然這樣待自己!

杜致仁壹時想不開,竟然在美國選擇服安眠藥自殺。曹秀清得知噩耗,因悲痛過度,哭暈過好幾次。

楊振寧獲諾獎後,曹秀清突然成了台灣最高領導人的坐上賓。對方花言巧語,請求曹秀清說服女兒女婿,讓他們盡快來台灣為國民黨效力,並幫助曹秀清購買了台灣到美國的往返機票。

曹秀清的心早就涼透了,對台灣方面不抱任何希望。



楊振寧與杜致禮

1959年,曹秀清飛赴美國普林斯頓,楊振寧和妻子趕赴機場迎接。他與杜致禮壹樣,開口閉口喊岳母“媽媽”,曹秀清感受到濃濃的親情,激動得淚濕眼眶。

曹秀清直接將飛回台灣的機票退掉了,將錢寄給了台灣的雙胞胎兒子。

因為他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哥哥大學畢業後,沒有人脈找不到好工作,結果進入壹家高爾夫球場當了壹名服務生。

弟弟杜致嚴因家境貧困早早輟學,成了壹名計程車司機,兄弟倆生活潦倒。

得知岳母壹家在台灣的遭際,楊振寧痛心不已。征求岳母意見後,楊振寧和妻子杜致禮幾經奔波,以投親為名,幫她取得了長期居住美國的資格。



早年楊振寧

在美國,楊振寧對岳母非常孝順。曹秀清是陝西米脂人,楊振寧叮囑家裡的保姆,每餐都做壹道陝西菜,照顧岳母的胃口。

每天上午去研究所,他都要當面向岳母告辭:媽媽,我要去上班了。下班壹進門,也先要向岳母報平安。

曹秀清在美國跟著女兒女婿,生活非常舒心,但夜深人靜,她經常思念遠在大陸的丈夫,壹次次暗自垂淚。

楊振寧能體會岳父母長期分離之苦。1963年,他通過私人渠道聯系我國外交部,這年春天他買機票讓岳母飛赴日內瓦,請我國外交人員護送岳母轉機飛赴北京。



杜聿明工作過的單位

杜聿明因表現良好,早在1959年獲得特赦,定居北京,在中央文史館工作。


夫妻分別10多年,在北京重逢那壹刻,杜聿明與妻子都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淚水。他們互相給對方擦淚,怎麼也擦不幹,淚水裡苦澀與欣喜,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

杜聿明夫婦知道,如果沒有賢婿楊振寧,兩人很可能壹輩子無法團圓。

當時國內物資匱乏,生活比較艱苦。為讓岳父母安度晚年,楊振寧在美國給他們購置空調、電動縫紉機、彩電、照相機、冰箱等,通過海關送給岳父母。

女婿如此貼心,杜聿明和妻子內心倍感溫暖。

1971年,隨著中美關系緩和,楊振寧取得了回中國大陸進行學術訪問的資格。



這年春天,楊振寧和妻子杜致禮乘飛機來到中國。在北京,楊振寧第壹次見到了岳父,杜聿明上上下下仔細打量這位諾獎女婿,嘴裡連連稱贊。

楊振寧眼裡的岳父,根本不像指揮過千軍萬馬的高級將領,分明就是個慈祥可愛的老人,翁婿倆互相尊重。

中午,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設宴招待楊振寧、杜致禮夫婦及杜聿明壹家。就餐時,楊振寧畢恭畢敬稱呼曹秀清“媽媽”,稱呼杜聿明卻很西式地喊他“杜先生”。

周總理笑著糾正:應該入鄉隨俗,這是你的岳丈。楊振寧心領神會,立刻跟著妻子稱呼杜聿明“爸爸”,在座的人都笑了。



楊振寧與杜致禮

楊振寧與杜聿明夫婦沒有任何隔閡,心裡流淌的只有濃濃的親情。

這次北京之行,楊振寧陪岳父游覽了八達嶺長城。站在烽火台上,望著蒼蒼茫茫的遠山,望著蜿蜒起伏的長城。

聯想到炮火離亂之苦,心頭湧蕩家國情懷,翁婿倆壹起唱起愛國歌曲《長城謠》:萬裡長城萬裡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

唱著唱著,楊振寧和岳父的眼角都濕潤了。

楊振寧這次回國,成為美籍科學家回國第壹人。在他帶動下,相繼有100多名美籍華人科學家回到國內,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中。此間楊振寧發揮的作用不可估量。



杜聿明解放前就患有腎病,這些年壹直沒有除根,楊振寧將此牢牢記在心上。

他將杜聿明的病歷復印壹份帶到美國,請那邊的醫生朋友幫忙治療。只要美國治療腎病的新藥壹上市,楊振寧就會立即買回寄給岳父。

有了楊振寧的幫助,杜聿明的腎病大為好轉。他逢人就說,自己的女婿不僅搞科研是好樣的,而且待自己非常貼心。

1972年、1973年、1974年,楊振寧又多次回國探親,每次他都帶著禮物去探望岳父母。他們的翁婿深情感動了身邊無數人。



中年楊振寧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不幸病逝,享年77歲。遠在美國的楊振寧得知噩耗,與妻子杜致禮流下悲痛淚水,急匆匆買機票回國奔喪。

為讓楊振寧與妻子杜致禮見到岳父最後壹面,全國政協的領導特意推遲杜聿明遺體告別、及追悼會日期。

楊振寧重情重義,他與岳父杜聿明的翁婿情並沒有就此畫上句號。

此後20多年,楊振寧和妻子經常回國為岳父掃墓。每年的岳父忌日,他和妻子都會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祭奠。



楊振寧與翁帆

2004年12月24日,喪偶的楊振寧與28歲的女博士翁帆在廣東汕頭登記結婚。

楊振寧的第贰任岳父名叫翁雲光,他1943年出生,比楊振寧還小21歲。

但楊振寧對他同樣拾分尊重,與翁雲光交流總是以商量的口吻,表現出非常高尚的人格修養。

2025年10月18日,楊振寧先生在北京離世,無數網友表達緬懷與悼念。他熱愛祖國,勤奮敬業,他獲得的殊榮是全球華人的驕傲。

另外楊振寧的人格魅力、重情重義,與岳父杜聿明感人至深的翁婿深情,同樣值得我們欽佩敬重。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更多...
    何院士爆料,楊振寧之前兩次病危都是翁帆及時處理 白發人送黑發人 楊振寧大兒子疑已去世
    楊振寧:與第壹任妻子杜致禮是生死之交 她是與楊振寧合影的絕密女人,美誤判放她回國
    2006年李政道公開駁斥楊振寧,楊父道歉成絕唱 楊振寧遺體告別式未見中共高層出席 更像民間性質  (1條評論)
    原來翁帆母親是她,出身高知,丈夫身份也不壹般 楊振寧給翁帆的永別信曝光:不用掛念我,要...
    習罕見消失 楊振寧葬禮異常 溫家寶送花圈  (1條評論) 楊振寧葬禮直擊:長孫抱遺像,壹處細節感人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