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污染曝光后,有关部门潜入一个13人的微信群来应对舆情
这680次点击,像是一场幽灵放映。大多数人甚至来不及看清内容,屏幕上的文字就已经化为乌有。没有想到,在这篇短暂的文章里附上的微信群的二维码“关注四川绵阳朝阳磷肥厂污染”,因此拉开一场大戏帷幕……
文章被删除的速度快得惊人。一个阅读量不足一千的帖子,通常不会引起审查系统如此迅速而精准的反应。这种效率暗示着一种高度警觉的监控机制,它并非被动地等待舆情发酵,而是在火星出现的瞬间就已启动。这并非笨拙的官僚主义延迟,而是一种经过演练的、主动的协议,其目标是在问题成为公众话题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就在文章消失前,10个新的用户通过那个群二维码,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这个微信群。算上文章作者“坚果兄弟”、他的两位朋友,群成员的总数不多不少,正好是13人。这个数字本身让人想起“最后的晚餐”。新加入的10人中,除了2位撰稿人,有6个来自四川绵阳或绵阳相关。


一夜之间,这个原本为信息交流而设的数字空间,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关注者社群,而变成了一个微缩的、封闭的剧场。舞台已经搭好,灯光聚焦于这13个ID。一场围绕真相、谎言和权力的暗战,即将在这个小小的微信群里上演。一开始,没有人知道,这13个人当中,谁是真正的村民,谁是热心的关注者,谁又是带着任务潜入的“有关部门”人员。
核心问题已经浮现:这些神秘的“绵阳来客”究竟是谁?他们为何而来?
二、13人微信群:数字舞台上神秘的演员们
随着13名成员集结完毕,这个微型剧场的帷幕缓缓拉开。对话开始流动,但很快,一些角色的言行就暴露出异样。他们的发言看似随意,却处处透露出精心设计的痕迹,仿佛每句话都经过了排练。一场数字化的侦探游戏就此展开,线索就隐藏在他们的头像、昵称和前后矛盾的言辞之中。
“涛哥”:充满矛盾的本地人
“涛哥”是群里最先活跃起来的角色之一。他最初的形象,是一个关心家乡环境的普通本地人。在被删除的文章下,他曾留下了一条评论,语气客观而关切:“如果真的有危险气体出来确实很危险。最近好像停产了?这几天没看到车辆出入”。这条留言将他塑造成一个细心观察的在地居民,他的话似乎为事件的严重性提供了旁证,又暗示情况可能已有所好转。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文章被删除的速度快得惊人。一个阅读量不足一千的帖子,通常不会引起审查系统如此迅速而精准的反应。这种效率暗示着一种高度警觉的监控机制,它并非被动地等待舆情发酵,而是在火星出现的瞬间就已启动。这并非笨拙的官僚主义延迟,而是一种经过演练的、主动的协议,其目标是在问题成为公众话题之前,就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就在文章消失前,10个新的用户通过那个群二维码,悄无声息地进入了这个微信群。算上文章作者“坚果兄弟”、他的两位朋友,群成员的总数不多不少,正好是13人。这个数字本身让人想起“最后的晚餐”。新加入的10人中,除了2位撰稿人,有6个来自四川绵阳或绵阳相关。


一夜之间,这个原本为信息交流而设的数字空间,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关注者社群,而变成了一个微缩的、封闭的剧场。舞台已经搭好,灯光聚焦于这13个ID。一场围绕真相、谎言和权力的暗战,即将在这个小小的微信群里上演。一开始,没有人知道,这13个人当中,谁是真正的村民,谁是热心的关注者,谁又是带着任务潜入的“有关部门”人员。
核心问题已经浮现:这些神秘的“绵阳来客”究竟是谁?他们为何而来?
二、13人微信群:数字舞台上神秘的演员们
随着13名成员集结完毕,这个微型剧场的帷幕缓缓拉开。对话开始流动,但很快,一些角色的言行就暴露出异样。他们的发言看似随意,却处处透露出精心设计的痕迹,仿佛每句话都经过了排练。一场数字化的侦探游戏就此展开,线索就隐藏在他们的头像、昵称和前后矛盾的言辞之中。
“涛哥”:充满矛盾的本地人
“涛哥”是群里最先活跃起来的角色之一。他最初的形象,是一个关心家乡环境的普通本地人。在被删除的文章下,他曾留下了一条评论,语气客观而关切:“如果真的有危险气体出来确实很危险。最近好像停产了?这几天没看到车辆出入”。这条留言将他塑造成一个细心观察的在地居民,他的话似乎为事件的严重性提供了旁证,又暗示情况可能已有所好转。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推荐:
当污染曝光后,有关部门潜入一个13人的微信群来应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