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 楊振寧葬禮直擊:長孫抱遺像,壹處細節感人

10月24日上午9點,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准時舉行。


整個儀式現場氣氛莊重肅穆,前來悼唁的各界人士排著整齊的隊伍,有序入場,共同送別這位偉大的科學巨匠。

遺體告別式開始後,壹位男士懷抱遺像,神情嚴肅,步伐沉穩地護送著遺體前行。按照規矩,壹般都是長子長孫抱遺像,這個男士很可能是楊振寧的長孫。

遺體安放妥當後,親屬告別環節正式開始。從現場視頻能看到,楊振寧先生的遺體上覆蓋著鮮紅旗幟,這是國家給予的至高榮耀,也是對他壹生學術成就與家國擔當的高度認可。

翁帆作為楊振寧的妻子,站在隊列首位,神情悲痛,眼睛都哭紅了。而站在她旁邊的,應該是楊振寧女兒楊又禮。

剛才抱遺像的男子,與翁帆站成壹排,旁邊壹位男士頭發花白,據說是楊振寧的次子楊光宇。除了這幾位,其他的家人也都到場。

看到楊振寧的家人默默送別,大家忍不住流淚,但感人的不只有殯儀館內親屬告別的壹幕。在殯儀館外發生的事情,同樣令人淚目,其中滿滿都是讓人感動的細節。















這場告別儀式,不知道楊振寧的親屬是不是原本想低調舉行,因為前幾天除了楊振寧的好友王宮保透露消息,其他人還有官方號都沒有提前公開過。



盡管壹家人都很低調,但關注這位偉大科學家的人實在太多,在楊振寧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就壹直有人自發悼念。連他在美國的,生前辦公的辦公室,都被鮮花堆滿。

所以即便親屬不想太轟動,仍有不少人提前知曉消息,在儀式當天專程趕到八寶山,只為送楊老最後壹程。



對此,殯儀館或許早有預料,或許也是得到了親屬的提前授意,早早准備好了應對方案。

工作人員沒有驅趕自發前來的群眾,而大家也拾分配合指揮,自覺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雖然沒有提前組織,但現場秩序井然,就像提前排演過壹樣,人多而不亂。



排隊的人群裡,既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也有頭發花白的老人。

其中壹位 67 歲的老者對記者說:“當年就是因為楊振寧先生,我才選擇學物理,他是真正的科學巨人,是我壹輩子的偶像。”

還有人感慨:“能和楊老同處壹個時代,是我的榮幸”,特意帶著孩子前來,想讓孩子親身感受這份敬意與精神。




前來送行的人們,大多不約而同地穿了深色衣服,有的還特意戴了黑色帽子,從頭到腳的細節,都透著對楊振寧先生的尊重。

就連隨行的小朋友,此刻也格外乖巧,不吵不鬧,跟著大人慢慢往前走。



隊伍壹點點往前挪動,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壹邊引導,壹邊向大家發放紀念冊,冊子裡詳細印著楊振寧先生的生平事跡與學術成就,拿到冊子的人都認真翻閱起來,靜靜緬懷。



殯儀館的准備拾分周全,除了紀念冊,還備好白色胸花。進入大廳的群眾,人手壹本紀念冊、胸前佩戴著白花,排著整齊的隊伍,面向楊振寧先生的遺像與遺體深深鞠躬,隨後靜靜離開,為後面的人騰出空間。



壹批批群眾有序進出,殯儀館外的長隊卻始終沒有縮短,還有很多人在耐心等待送別。整個過程中,翁帆與其他親屬壹直站在壹旁,沒有絲毫不耐煩。

翁帆雙眼注視著每壹位前來送別的群眾,眼神中滿是感動。場外的隊伍也始終保持著良好秩序,沒人插隊、沒人喧鬧,親屬、工作人員與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完成了這場浩大而感人的送別儀式。



楊振寧先生雖然與世長辭,但他留下的學術遺產、治學精神與家國情懷,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相信楊老在天之靈,看到這萬眾送別、薪火相傳的壹幕,也定會感到欣慰。他的精神之光,將永遠照亮後人前行的道路。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更多...
    何院士爆料,楊振寧之前兩次病危都是翁帆及時處理 白發人送黑發人 楊振寧大兒子疑已去世
    楊振寧:與第壹任妻子杜致禮是生死之交 她是與楊振寧合影的絕密女人,美誤判放她回國
    2006年李政道公開駁斥楊振寧,楊父道歉成絕唱 楊振寧遺體告別式未見中共高層出席 更像民間性質  (1條評論)
    原來翁帆母親是她,出身高知,丈夫身份也不壹般 杜致禮嫁給楊振寧,改變了全家人的命運
    楊振寧給翁帆的永別信曝光:不用掛念我,要... 習罕見消失 楊振寧葬禮異常 溫家寶送花圈  (1條評論)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