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 老狐狸品钦得不到诺贝尔,但也许能成就一座奥斯卡

《一战再战》(One Battle after Another,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影迷昵称PTA)如果不是今年最好看的美国电影,也是最好看的政治讽喻电影。


但这种好看里面有非常狡猾的地方,这种狡猾与编剧品钦(Thomas Pynchon)有关。大作家品钦是个老狐狸,单看他《万有引力之虹》里面那些踩红线的性描写,和《葡萄园》里对六十年代的刻薄态度可知,这种狡猾也许就是他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阻碍——但也许会成就一座奥斯卡

即使完全按商业片的标准,《一战再战》也算得上一部“爽片”,可以让观众全程肾上腺素激升含笑看完。但它的主题是革命的轶事以及遗事,这个主题出现在电影、小说里往往等同于悲壮。



那么,到底是革命令《一战再战》成为爽片,还是电影还原了革命本来的爽?

也许可以借用拉康(Jacques Lacan)的“绝爽”(jouissance)概念来解释此片的矛盾样貌。此“爽”与欲望相关(当然),但偏向于一种身体的、过剩的满足感,甚至包含了痛苦和折磨,是一种“以痛为快”的快感——它在本片首先体现在反派白种主义者洛克乔(Lockjaw)上校对女主角、黑人革命领袖帕菲迪亚(Perfidia)的欲求上,又反过来体现于帕菲迪亚对她本应极端厌恶的洛克乔上校的性欲迎合,两者注定灵肉分离甚至相悖相杀。

——但如果撇开这些类B级片的感官刺激,这种“绝爽”也可以理解为导演对左翼革命冲动的一种剖析和调侃,正因为革命悲壮和绝望,它带给参与者一种殉道的快感,类似性爱中的死亡体验(参照《感官世界》)一样叫人欲罢不能,一战再战。

讨论完性爱因素,本片更大篇幅是关于革命过后如何承接新的革命的挑战,有诚恳有胡闹,尤其接入近在眉睫的美国排拒难民/非法移民的现状,让影片的诉求变得复杂,也会有投机之嫌。




虽说母本是《葡萄园》,但《一战再战》的时空有点错乱,又有点错打错着。片中崛起于架空的2000年代,名为“法国75”的暴力革命分子,更像一九六十年代美国的黑豹党、欧洲的赤色旅,性与革命并行,但又自我主义领先于解放世界,随时投降,随时变节出卖,远不如日本赤军刚烈。电影后半则是2022年(片中莱昂纳多饰演的鲍勃说自己生于1980年今年42岁)的这群革命份子的现状,勉强对应于《葡萄园》里一群追忆火红1960年代的1980年代(里根时代)的中年革命分子。

他们的共同源头表面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一战再战,不就是不断革命吗?这点曾经被游击队长切·格瓦拉发扬光大。切·格瓦拉的游击队最理想而不可即的一点,正是圣徒般的自我牺牲精神,很明显,《一战再战》里面缺乏这样的革命者。

One Battle after Another这个句子,其实来自1969年,美国真实存在过的武装组织The Weather Underground (一般译作“地下气象人”,来自鲍勃·迪伦的《地下乡愁蓝调》[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中的金句:“你不需要气象人告诉你风向哪边吹。”)的宣言,原句说的是:“从现在开始,将是一战再战——年青白人将加入战争并承担必要风险。美国猪小心了,这是一支从你们内部生长的军队并将把你们干翻。”这属于典型马克思主义论述,如《共产主义宣言》里那句“资产阶级首先生产的是它自己的掘墓人”的变形。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父能量"爆棚,我们的奥斯卡·伊萨克套装来了! "权力最好春药" 金马与奥斯卡两名导遭爆权势性骚
    奥斯卡影帝传"被下毒封口"前保镳揭凶手竟是他 奥斯卡新规评委须看完影片再投票,网友:以前不是?
    奥斯卡影帝夫妻命案案 遗嘱恐无效 26亿遗产动向成焦 奥斯卡影帝夫妻离奇陈尸 致死原因:家中鼠患猖獗…
    多发性硬化症重大突破 2学者科学界奥斯卡获殊荣 再添悲剧色彩!奥斯卡影帝夫妻之死 有最新发现
    奥斯卡影后杨紫琼喊"中国台北"台湾网友不满 奥斯卡影帝猝逝遗嘱惊人细节披露 恐掀抢钱大战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