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年轻,尿毒症,只在"这里"找到光




李晓明的世界很久没有那么吵闹过。

在窗帘紧闭、工友来来去去、缝纫机喋喋不休的工厂里,24岁的平车工李晓明度过了非常忙碌的夏天。他要上班,每天做重复性的活——缝裤袋和腰带,从早上9时一直到晚上9时。在成品服装堆积而成的世界中间,他没有太大的野心和欲望,心愿都是很微小的:

身体不出差错;

夏天多出点汗(这样才能多喝水);

想看看大海。

这些心愿是他抵达广州后,才开始一步步在脑海里畅想的。两年前,他得了靠透析机才能续命的尿毒症,终日体会到人生的虚无,曾以为“人生完了,以后干啥也干不了”。他想过从七楼的家跳下去,但没付诸行动。“说白了,还不敢死,还想活。”

2024年,想活下去的李晓明,与35岁的阿苏、18岁的林敏、54岁的宝姨,都在互联网刷到了同一类信息——在广州,有几家特殊的民营血液透析中心(以下简称:血透中心)。到这些血透中心透析的病人,可以获得“惊喜福利”:一份工作。

处在绝境里的人们没想到,有一天,他们共同相信了互联网上“像骗人”的招募信息,从困境中出走,“漂”到广州,与天南海北的尿毒症患者在工作中相遇。他们以“肾友”相称,以此定义他们共同的命运。

他们来到了同一间透析中心。二楼、三楼是病床,透析机全天像滚筒洗衣机一样运转,担任肾友们的“人工肾脏”。四楼却是一家能容纳百人的服装厂,透析完毕的肾友,哒哒哒地踩着踏板,在缝纫机前埋头工作,试图用工作的钱换续命费。



服装厂内,工人们正在工作/南风窗记者郭嘉亮摄


通过“以工养病”,肾友们生病后与社会脱节的命运重新咬合。这类从岭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特殊工厂,并非完全生于偶然,它们的诞生得益于各项公共政策互相嵌套的培育。

故事与钱相关,但又不完全是这样。当生命的存续只能依赖机器肾脏,生病的人们逐渐疏离于社会,“活着”这件事所仰赖的就不再是活着本身。在由布料、缝纫机、透析器组成的看似重复的生活之中,有更重要的东西在支撑绝望者的生命。

01

碰壁

来到南方工厂的半个月后,李晓明接到了一通电话。“你爸爸听说你跑出来打工了,都急哭了。”那头是大姑的声音。他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父亲会哭。

他没把来南方的计划告诉父亲。那个已经和母亲离婚,但是每天早上4时起床种藕、养虾,为他挣治病钱的男人。他知道坦白后的结果。父亲不会同意,担心他在外地受累。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请假1天照顾尿毒症母亲被辞退?法院判了 女子备孕10年生下宝宝患尿毒症 每天透析12小时
    缝纫机与透析机:尿毒症工厂里的生存实验 尿毒症年轻化 这些习惯正在毁掉你的肾
    感冒输液后导致尿毒症?专家有话说.... 《燃罪》尿毒症母亲自杀骗保,郝成才伪装富二代,虚荣的杀伤力
    中国首个拥有猪肾的人出现了,曾患8年尿毒症 全网心疼!捡废品的13岁尿毒症男孩最新情况披露
    为了活下去! 13岁尿毒症晚期男孩深夜捡废品 二十多岁他们怎么就患上了尿毒症?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