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跌得最慘的專業,紛紛不存在了
此前的202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取消英語專業的消息引發了廣泛關注,因為它是首個裁撤該專業的985高校。事實上,英語專業早已處於逐年萎縮的困境中。
英語專業當前的境遇,恰如贰拾年前的會計專業。
據媒體報道,湖南省已經對包括英語在內的全省設置超過30所高校的本科專業,實施學科專業布點限制政策,要求不再新設且逐年調減招生規模;福建省明確規定,近叁年就業落實率(不包括靈活就業)偏低,以及專業布點數超過全省本科高校50%的本科專業將不再增設,英語專業赫然在列;河南省將67個專業納入2024年控制限制新增本科專業目錄,英語專業也榜上有名。
多個省份同時對高校英語專業進行調整,背後的趨勢不容忽視:時代變革下,跟不上形勢的專業已經面臨洗牌,即便是曾經強勢如英語,也難以幸免。
英語專業的衰退令人驚詫,正是因為它曾經輝煌多年。根據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數據,早在拾年前,英語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就超過10萬人,位居本科畢業生規模最大專業之首。即便在當前,中國仍有高達994所本科院校開設英語專業,占本科院校總數近八成。

資料圖
如此多的院校培養英語專業畢業生,首當其沖面臨的就是就業問題。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壹個顯著特征是其工具性,往往是哪裡需要就往哪裡去。根據教育部學生服務與素質發展中心公布的數據,"英專生"主要就業方向包括教育(占比39.8%)、制造業(占比7.8%)、金融業(占比6.2%)。2023年就業藍皮書數據同樣顯示,2023屆英語專業應屆本科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70%,低於本科平均水平的72%。
值得注意的是,對教育行業的依賴是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壹大特點。即便是北京外國語大學這樣的英語王牌院校,其發布的《2020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也呈現了類似的結果:教育行業以34.66%的比例,高居畢業生就業榜首。
缺乏對口工作的英語專業畢業生,同時還面臨著薪資偏低的困境。2023屆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僅為5467元,低於本科平均月收入6050元。為何英語專業在就業市場的表現如此不盡如人意?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時代的擠壓。
首先,2021年"雙減"政策的實施,重創了英語教輔行業。教育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9月,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比例高達95.6%,線上機構壓減比例達到87.1%。其中數量最多的英語培訓機構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
其次,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帶來了強烈沖擊。在AI飛速進步的背景下,機器翻譯已能覆蓋80%的日常場景,僅2024年就有12%的初級翻譯崗位消失。
然而,除了時代的擠壓,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英語專業自身。國內英語教育長期以來過於注重應試,最終導致大量"啞巴英語"畢業生的出現。而在實際工作中,對英語聽說能力的要求壹直存在。更為關鍵的是,當前產業升級轉型,時代急需的是復合型人才,英語專業畢業生即便精通英語,也面臨著既懂英語又懂專業的畢業生的激烈競爭。
在這壹點上,知名考研輔導老師張雪峰就主張,當今英語專業的核心價值不應局限於背單詞、練語法,而是培養跨文化思維、國際視野和復合技能。達到這種要求後,英語專業畢業生在求職市場仍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數據顯示,普通英語專業畢業生崗位月薪在5000-8000元之間,而"英語+數據分析"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年薪卻能達到25萬以上。
然而,每年10萬的英語專業畢業生要獲得這樣的就業機會確實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而大多數人的就業狀況在大環境承壓下並不樂觀。
回到開頭,為什麼英語專業遭遇大范圍裁撤?要知道即便之前就業情況壹般,英語專業依然能在各大高校穩定開設課程。
這個問題,就涉及到另壹個重大事件:高校專業大洗牌。
2023年,教育部等伍部門聯合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壹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在這樣的背景下,英語專業既無法在就業市場觸底反彈,又難以搭上新技術、新產業的快車,許多高校裁撤英語專業,也就不難理解了。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