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 演員工會出台協議,大型平台謹慎"入局",微短劇能拯救好萊塢嗎?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董銘】曾不受主流影視圈“待見”的微短劇,如今正憑借其“吸金”能力持續影響全球影視娛樂行業。對此,好萊塢也有新動作——不僅開始打造本土微短劇平台,也越發重視該行業給演員、編劇等從業者帶來的長遠影響。
新平台
據美國《好萊塢報道者》15日報道,美國“E!娛樂電視”頻道創始人阿蘭·穆魯卡宣布,即將推出美國首個微短劇平台Verza TV。該報道稱,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微短劇平台都來自中國,而Verza TV作為主打移動端的美國本土微短劇流媒體平台,希望通過“試看+付費”模式來打開當地市場——用戶可以免費收看前5集,剩下部分則需支付4.99美元。
“我將再次改變受眾觀看、參與娛樂的形式。”穆魯卡認為,在移動端優先的時代,如今的觀眾會在手機上消費壹切,“而我們則要將這種體驗提升至全新的水平”。據悉,這個新平台將於11月中旬正式上線,其主打節目包括真人秀、獨家紅毯采訪和微短劇等,希望融合明星號召力和創意思路,既吸引年輕人,也為老觀眾帶去精致感和可信度。
如今,微短劇在美國方興未艾。《好萊塢報道者》的數據顯示,2024年微短劇市場總收入超過6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還將翻壹番。據LAist網站報道,如今不少影視科班出身的年輕人也紛紛加入微短劇制作團隊,例如去年剛從美國電影學院畢業的莉莉·萊昂,現在就在兩部微短劇中擔任助理導演和劇本監督。這類微短劇通常可以在ReelShort或DramaBox等手機應用平台上看到,被視為“TikTok時代的肥皂劇”,其預算低、集數多,對好萊塢就業市場產生了影響。
新機會
據《滾石》雜志估算,如今僅在洛杉磯地區,每個月就會有30部至40部微短劇在當地制作,其酬勞不算高,拍攝日程也很緊張,比不上部分有美國工會保障的正規崗位。但對於萊昂這樣剛入行的畢業生來說卻很重要,“這些微短劇的好處就是壹直有活幹。劇組壹直在招人,對於像我這樣的年輕導演或編劇來說,足以保持新鮮感。”
微短劇給影視行業的新人帶去更多機會,在娛樂行業分析師羅伯特·斯坦納看來,微短劇“哪怕目前不會得到艾美獎,也不應被主流輕視。若按當前趨勢發展下去,這個領域只會越來越好”。
“微短劇熱潮能否拯救陷入困境的好萊塢?”《福布斯》認為,如今好萊塢傳統職業的失業率接近40%,微短劇代表了壹種低成本的替代方案,“用適合移動端的故事,在飽受摧殘的好萊塢創造出工作崗位、創意和機遇。”Quasa網站稱,這些大批量、趕進度的作品不僅給新演員們帶去磨練演技的機會,也給導演和編劇團隊保留更大的創作自由度,像ReelShort這樣的微短劇平台甚至打造了內部編劇團隊。報道稱,現在在美國部分地區拍微短劇的收入也算“體面”:配角每天可拿300美元,主角日薪1000美元,而那些傳統演員的標准日薪往往也才150美元左右。
另據“截止日”網站13日報道,美國演員工會不久前宣布了側重於豎屏微短劇的新協議,呼吁在這種預算低於30萬美元、快節奏制作的影視項目中,“保護工會成員的利益”。
全球微短劇年收入預計110億美元
微短劇市場在全球范圍內迅猛增長。據意大利FormatBiz網站援引全球技術市場咨詢機構Omdia的評估數據,預計這種新興影視娛樂形式在2025年將創造110億美元的收入。該機構媒體和娛樂主管瑪麗亞·魯阿·阿蓋特稱,這種情節緊湊、情感強烈的微短劇正在重新定義數字時代的“優質故事”:“它們(微短劇)將社交媒體的即時性與電視劇的情感體驗深度結合在壹起,觀眾願意為這種‘抓人’的情節付費,這說明哪怕專注力持續時間越來越短,高參與度也能創造更多價值。”
《福布斯》從行業內部得知,目前已有不少好萊塢電影投資者把目光轉向微短劇,其更低的成本能換回更高盈利,未來的業務也有望全球化。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行業仍缺乏“由明星、粉絲和媒體組成的完整生態系統”,大型流媒體平台仍處於觀望態度。
目前微短劇的收入模式相對簡單直接,大多數平台會讓用戶免費試看前幾集——先把他們吸引過來,想看後面部分就得支付費用了。據Omdia統計,目前這些微短劇平台上,平均每名用戶的支出在每周20美元或每月80美元左右。該機構還表示,中國目前仍是全球微短劇生產和消費中心,收入占全球的83%,其主導地位來自龐大的移動端用戶和復雜的數字生態系統,能將商業運營、故事內容和用戶參與有效地融合在壹起。
除了中國,美國、日本、韓國、英國和泰國在微短劇市場也發展迅速。在Omdia看來,結合傳統影視劇集和新興短視頻特點的微短劇,未來將成為數字娛樂的新基石,“敘事和推送形式的創新,將重塑全球觀眾的收看習慣。”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