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爾格為蘇聯賣命,為何斯大林見死不救?
高層提供可靠情報,幫助中樞作出靠譜的決策。在贰戰時期,咱們最熟悉的間諜,壹個是土肥原賢贰,還有壹個就是川島芳子。這些日本間諜的活動也確實給中國帶來了很大傷害。
當然了,上世紀叁拾年代的日本,不僅想在亞洲建立所謂東亞新秩序,他們還想和歐洲的德國人合伙兒幹掉蘇聯,稱霸世界。當時的蘇聯人也意識到日本對自己不懷好意,於是就派了壹個有德國納粹背景的間諜,潛伏在日本拾多年,給蘇聯提供了不少情報。這位間諜在如今被加以諸多稱號,什麼贰戰最偉大的間諜,蘇聯“紅色諜王”等等,他就是理查德·佐爾格。那麼,他究竟幹了哪些事?對贰戰的進程起到了怎樣的影響?今天就來聊聊蘇聯間諜佐爾格的故事。
佐爾格出生在外高加索地區的阿塞拜疆,他爸阿道夫·佐爾格是個德國人,算是石油鑽探技術上的專家,當時在瑞典諾貝爾兄弟公司上班。在外高加索地區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當地壹個叫尼娜·西緬諾娃·科別列娃的俄國婦女。兩人結婚後,在1895年生下了理查德·佐爾格。所以說,佐爾格是壹個德俄混血兒。
1898年,因為跟公司簽的合同到期,阿道夫·佐爾格帶著老婆孩子搬回德國老家,理查德·佐爾格也順理成章地開始過德國人的生活。到了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佐爾格也跟普通的德國青年壹樣,受宣傳鼓動的影響,志願參軍入伍。
1916年,在西線作戰的佐爾格被榴霰彈的彈片打中,叁根手指被切掉,兩腿也受了重傷。這次受傷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養傷的時候他和壹位護士看對了眼,而護士的爹恰好是個左派人士。在這兩人的影響下,佐爾格開始接觸共產主義。在他後來的自述裡,還自詡根正苗紅,說他的祖父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同事。事實上確實有這麼號人,只不過他撐死了算是佐爾格的遠房親戚,對佐爾格本人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說,壹開始,佐爾格接觸左翼思潮就是個意外。
在壹戰後期,重傷退役的佐爾格進入大學進修經濟學和政治學。在當時的德國大學裡,擁護左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佐爾格天天耳濡目染,自然是更加倒向了這壹側。1919年,佐爾格拿到了漢堡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學位,從學校出來以後,轉頭他就加入了德國共產黨。1924年,德共九大期間他來到莫斯科定居,並且加入蘇聯國籍,轉入蘇共,成了共產國際的壹員。

◇ 圖為1915年住院治療中的佐爾格
而就在佐爾格加入蘇共的檔口,蘇聯高層正在為了爭權打得頭破血流,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都在堅持自己才是列寧正統接班。結果,斯大林憑著自己的政治手腕,拉攏了大部分蘇共高層,共同扳倒了托洛茨基。除掉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之後,斯大林為了清洗異己,就把不聽話的,看不出順眼的人統統打為“托派”。好巧不巧,佐爾格也給扣了壹頂“托派”分子的帽子。只不過蘇聯人並沒有棄用佐爾格,而是看到了他雙重身份對於情報活動的價值,所以將佐爾格以“托派”的名義從共產國際調出,轉入蘇軍總司令部第肆局,專管軍事情報的局,這個局也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格魯烏。

◇ 圖為佐爾格和埃裡希·保羅·休伯特·科倫斯(1896年5月12日 — 1981年5月18日)曾任民主德國民族陣線全國委員會主席
在蘇聯的安排下,佐爾格又回到了德國,靠著自己的德國人身份當上了《德意志糧食報》的特派記者。壹開始佐爾格被派駐英國,幹壹些無關痛癢的新聞調查。而在1930年,佐爾格化名亞歷山大·約翰遜,被派到上海。在表面上,他是作為壹名學者,來上海研究銀行業務的開展,但實際上,他真實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國民政府以及德國在遠東動向的相關情報。他先是接近德國駐上海總領事科倫貝格男爵,並靠著自己的學識取得了科倫貝格的賞識,從而被進壹步推薦進入南京國民政府的德國軍事顧問團。

◇ 圖為酒館政變審判中的被告,從左到右:海因茨·佩內特、弗裡德裡希·韋伯、威廉·弗裡克、克裡拜爾、魯登道夫、希特勒、威廉·布魯克納、恩斯特·羅姆和羅伯特·海因裡希·瓦格納
在顧問團裡,佐爾格拿到了壹條非常重要的人脈關系,結識了同在顧問團裡的赫爾曼·克裡拜爾。他算是納粹黨的元老黨員,早在希特勒搞啤酒館暴動的時候就在跟隨希特勒,希特勒上台後,克裡拜爾就成了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借著克裡拜爾的進壹步舉薦,佐爾格也在軍事顧問團裡頗為活躍,根據當時壹些人的描述,說這個佐爾格“既有魅力又漂亮,有壹個狹長的腦袋,壹頭濃密而卷曲的頭發,臉上已經有了皺紋,壹雙深藍色的眼睛,鑲著壹圈深色的睫毛,有壹張輪廓漂亮的嘴。”靠著這麼壹張帥臉,再加上淵博的學識與克裡拜爾的背書,佐爾格在上海混得是如魚得水,甚至還見了當時國民政府的軍政部長何應欽。

◇ 圖為尾崎秀實(1901年4月29日—1944年11月7日),日本評論家、記者、中國問題專家、蘇聯間諜

◇ 介紹尾崎秀實給佐爾格認識的人,就是史沫特萊
在上海的這段日子裡,佐爾格還結識了壹位日後非常重要的人物,時任日本《朝日新聞》記者的尾崎秀實。這個尾崎秀實在政治立場上傾向於共產主義,既然是同道中人,尾崎秀實自然與佐爾格聊得來。在上海的時候,兩人關系處的非常密切,密切到什麼程度呢?有壹段時間佐爾格就住在尾崎在虹口的家裡。當然,佐爾格在上海也沒忘了自己的老本行,根據後來統計,佐爾格前後給莫斯科上交了500多份報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有關南京國民政府的內部情報。
到了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壹八”事變,叁個月就占領了整個東北,還扶植起了壹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當時的滿鐵副總裁松岡洋右甚至公開宣揚“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這不僅要在中國身上咬下壹口肉,還間接對蘇聯產生巨大威脅。幾拾年前的日俄戰爭,日本人可是打敗過俄國人,所以,日本人敢這麼說,也敢這麼做。這就讓蘇聯人對日本的野心日益警惕起來。

◇ 圖為1940年的佐爾格
1933年,蘇聯派佐爾格前往日本。這時候,蘇聯在日本還沒有什麼成體系的情報體系,雖然有親蘇聯的日本共產黨和蘇聯駐日大使館進行壹些零星的情報收集,但隨著蘇聯和日本在遠東利益的沖突越來越明顯,在日本構建壹個間諜網的必要性也越來越大,而這個重任就交到了佐爾格手上。而他到日本第壹件事,不是跑去和日共取得聯系,因為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反共情緒非常激烈,就這麼和日共有來往,反而容易暴露自己。於是乎,佐爾格靠著自己德國人的身份和之前在上海積累的人脈,直接找上了德國駐日大使館,佐爾格很快就在德國使館裡結識了壹批人。尤其是當時任德國駐日武官,後來升至大使的尤金·奧特。當時,這個奧特就給佐爾格提供了大量有關日本政治現狀的消息。而有了德國使館的人背書,佐爾格也能更安全地在日本展開各種間諜工作。

◇ 圖為1941年7月4日情報局第3部發給佐爾格的外國記者證
隨後,借由在美國加入共產黨的日本畫家宮城與德介紹,佐爾格和上海的老朋友尾崎秀實搭上了線。由此開始在日本發展以他為核心的蘇聯諜報網絡,也就是後來被稱為“佐爾格諜報團”(即“拉姆齊”)的成員。這個諜報團的絕大多數成員,都是在日本地下活動的共產黨成員或者在立場上偏向共產主義的,其中甚至包括西園寺公爵家的繼承人西園寺公壹。
而在這壹幹人等裡,最重要的人物自然是尾崎秀實,可以說,這個人發揮的能量遠非其他人所能相提並論。在上海的時候,尾崎秀實不過是《朝日新聞》的壹個記者,而在回日本後,經人介紹,尾崎加入了昭和研究會。
名字雖然叫研究會,但是絕非那種民間學者自己關起門來搞學問的松散社團,而是壹個正經八百的顧問團,由當時的內閣首相近衛文麿的親信後藤隆之助組織,日常工作就是給近衛提供各種政治上的意見。而在其中,尾崎秀實也能占到壹席之地,而且頗受近衛文麿賞識。

◇ 圖為近衛文麿
由於近衛經常組織餐會,召集核心顧問壹起用餐,聽取各自在政治上的意見。但是各個顧問也有正式工作,所以餐會壹般選在早飯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早餐會這麼壹個圈子。可以說,早餐會這個圈子是近衛自己人中的自己人,而尾崎秀實就是其中之壹。從這層關系上來看,佐爾格的諜報網絡能直接接觸到日本政府核心決策層。

◇圖為在日本政治和軍事精英中影響頗深的“北進論”示意圖,其基本戰略:逐步占領中國東北地區、外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而掌握如此資源的佐爾格,蘇聯給他的任務是什麼呢?就是盡可能保證日本在遠東不會對蘇聯的利益產生威脅,同時摸清楚日本控制區與蘇聯邊境線上的軍事規劃。當時的日本將主要兵力都放在入侵中國大陸上,但也正因如此,在滿洲和蒙古壹帶,與蘇聯的利益沖突日益明顯。1938年,日本與蘇聯爆發了張鼓峰事件,兩邊就邊境問題打了壹場小仗,各自損失了幾百人。到1939年,更大的沖突已然難以阻止,日蘇兩國在滿洲與蒙古邊界上大打出手,爆發了“諾門罕戰役”。盡管戰役最終以日本失敗告終,但蘇聯受到的損失也不小,尤其是蘇聯同時還在西線有著巨大的邊境壓力,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蘇聯就非常忌憚日本再次屯兵滿洲進攻蒙古。所以,佐爾格的主要任務就是盡可能施加自己的影響,讓日本的戰略重心不再放在蘇聯這壹側。

◇ 圖為諾門罕戰役中,日本關東軍的裝甲兵部隊
為了讓日本放棄“北進”,他的老朋友尾崎秀實沒少賣力氣。在最開始,尾崎秀實大力主張對華強硬。在全面入侵中國的前幾個月,近衛文麿主導的日本內閣其實還有壹些動搖,覺得仗打得差不多就可以收手,和蔣介石主導的國民政府談判,逼蔣介石讓步了。而尾崎則是近衛手下顧問裡堅定的強硬派,不斷鼓吹擴大對中國的戰爭,提出日本對中國必須取得完全勝利,不然無法收尾的主張。包括日本後來締造汪偽政權,背後也有尾崎的聲音。而尾崎秀實之所以如此強烈鼓動日本侵華,目的之壹自然就是讓日本的絕大部分軍事力量都撲在大陸戰場,從而無暇顧及滿洲蒙古這些事,把日本軍部的注意力從蘇聯身上拉到中國來。

◇ 圖為佐爾格領導的“拉姆齊”組織,發給莫斯科的1941年6月下半月德國進攻蘇聯的密碼電報
不過,隨著戰事的激烈,尤其是歐洲局勢逐漸緊張,佐爾格也逐漸開始收集德國駐日使館的情報,從而推測德軍的壹些動向。1941年6月,佐爾格向蘇聯發出了壹封電報,警告德國即將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撕毀與蘇聯的互不侵犯條約,全面進攻。但這個警告被呈到斯大林案上,卻遭斯大林狠狠罵了壹頓,“有個在日本開廠子和窯子的雜種,他舔著臉說6月22日是德國進攻的日子。你們說我該信他?”。其實,斯大林對佐爾格的形容也不算錯,佐爾格在到日本的時候就被蘇聯警告,不准接觸蘇聯駐日大使館,自己獨立完成情報工作,而為了籌集活動經費,搞廠子甚至開窯子也確實是手段之壹。從這兒就能看出來,所謂傳奇間諜,在當時並不被蘇聯高層重視,甚至某種意義上,佐爾格是個可以隨時舍棄的棋子。

◇圖為1939年莫洛托夫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是蘇聯唯壹沒有來得及撕毀的壹份條約
不過,就在6月22日,德國還是准時啟動巴巴羅薩計劃,數以百萬的德軍全面進攻蘇聯,未做任何准備的蘇軍被打得人仰馬翻,德軍的兵鋒直指莫斯科。陷入危機的斯大林又開始到處調兵救火,然而對莫斯科來說,德國人從西面進攻,東面又不能亂調兵,日本關東軍可就在滿洲盯著。因為日德同盟在,所以德國與蘇聯開戰,日本主動進攻蘇聯的可能性也很大。到最後,莫斯科還是需要佐爾格的情報。
在1941年9月,佐爾格給莫斯科發去的電報裡是這麼寫的,日本並不會主動進攻蘇聯,除非下面叁條條件滿足任意壹條,德軍攻占莫斯科,滿洲的關東軍規模叁倍於遠東蘇軍,或者西伯利亞爆發內戰。有了佐爾格的情報,蘇聯也就敢放心抽調遠東的兵力回防莫斯科。這也算是佐爾格生前最大的壹件功勞。

◇ 圖為南進論影響下,日本與英米鬼畜開戰
而就在佐爾格忙著給蘇聯寫報告的時候,他還在讓尾崎秀實幹另外壹件事,為了盡可能避免日本主動進攻蘇聯,佐爾格決定給日本找個更強的對手消耗注意力。當時的日本因為在中國大陸的戰事膠著,再加上英美的制裁,所以強硬派的軍部高層打算對英美開戰。而面對這壹走勢,佐爾格和尾崎試圖就坡下驢,把禍水進壹步東引,由尾崎出面,作為強硬派顧問的壹員游說近衛文麿對英美開戰,擁護軍部提出的“南進論”,也就是向南進發,打下歐美控制的東南亞,使日本的注意力不再放到蘇聯這頭。
但就在佐爾格忙於這些事的時候,他的諜報網也被日本特高科盯上了。原來,特高科早就察覺到了東京有壹處來歷不明的無線電發報,但苦於壹直查不清具體來源。再加上佐爾格又是個德國外賓,尾崎秀實更是近衛首相的顧問,在這些身份的掩蓋下,如果沒有確鑿證據,查哪個都是自找麻煩,所以,對佐爾格的調查壹直難以進行。不過,隨著對美開戰提上日程,日本在美國的間諜工作自然也開始活躍,傳回日本國內的情報裡,就有壹份美國FBI記錄的美國共產黨人員名單。根據這份名單,特高科盯上了宮城與德,也就是佐爾格到日本後帶他和尾崎見面的那個畫家,這人就是在美國加入的共產黨。

◇ 圖為1938年,內務省警視廳特別高等部檢閱課
1941年10月10日,宮城與德被抓,在他家裡搜出了大量的相關證據。盡管宮城壹度要自殺,但都給救了回來。根據宮城後來的供詞,10月14日,特高科逮捕了尾崎秀實。而又過了幾天,10月18日,近衛內閣總辭職,東條英機內閣成立,同時發生的就是包括佐爾格在內的諜報成員被特高科盡數抓捕。
到這會兒,佐爾格自己作為間諜的活動已經不可能再進行了。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由於他被抓,佐爾格之前幹的壹系列事,反而產生了壹系列影響。其中,受其沖擊最大的自然是前首相近衛文麿。當他被告知,自己信任的顧問尾崎是蘇聯間諜之後,近衛深受打擊,甚至陷入了疑神疑鬼的狀態,他從此對日本國內的好戰主張非常謹慎,擔心這些主張背後可能都是蘇聯煽動。在後來他給昭和天皇的上疏裡,近衛甚至將軍部的好戰情緒歸結為“左翼分子在背後的煽動”。在1945年的上疏中,他與宮中壹幹文臣與軍部決裂,無比堅定投降立場,與其全面戰敗被蘇聯赤化,不如向英美投降,人家還能保你個體面。為此,他們說服了昭和天皇,讓天皇點頭同意無條件投降。可以說,佐爾格事件間接動搖了近衛文麿的信心,讓壹些日本政治精英對戰爭前景產生懷疑,這就為後來的日本投降派的立場埋下伏筆。盡管,日本軍部對英美開戰自取滅亡,和佐爾格的間諜行為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是日本最後這些主張投降的人,多半都被佐爾格事件嚇得不輕。

◇ 圖為佐爾格第贰任妻子馬克西莫娃(1904-1943年7月3日)
1944年11月,佐爾格和尾崎秀實在東京被處決,有人說,佐爾格生前最大的功勞是給蘇聯匯報了日本在遠東的戰略規劃,讓蘇聯得以抽兵防御莫斯科。但跟他死後,間接促成日本投降比,他那點匯報根本不算啥。值得壹提的是,蘇聯在佐爾格被逮捕後,根本不承認佐爾格與蘇聯有任何關系,他原來在蘇聯的妻子也因為間諜罪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943年死在了苦寒之地,甚至比她丈夫死的還早。直到1964年,還是東德帶的頭,才開始把佐爾格的事跡翻出來紀念。

◇圖為蘇聯於1965年發行的佐爾格紀念郵票
佐爾格作為壹名蘇聯間諜,他能憑借個人魅力、德國人的身份在遠東給蘇聯建立情報網絡。這個諜報網絡,不僅給蘇聯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情報,還間接影響了日本的戰爭決策,甚至在無意中為日本最終投降埋下了伏筆。而佐爾格最終的結局,卻是被蘇聯拋棄、被日本處決。要知道,當時蘇聯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日本的“友邦”。為啥斯大林不想辦法營救佐爾格?斯大林對任何人,包括忠誠的部下,都抱有極強的猜疑心。雖然佐爾格提供了不少關鍵情報,但佐爾格這個人背景和經歷實在太復雜了,在斯大林眼中,自己身邊的戰友和同志都能毫無心理負擔的除掉,像佐爾格這樣的棋子,又算得了什麼?各重要的是,在蘇聯意識形態中,壹個基本原則就是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如此壹來,犧牲壹小撮人在蘇聯統治者眼中毫無心理負擔,甚至有了壹種使命感和崇高感,給他們這種行為提供了壹種道德上的支持。在這種思想下,為了實現壹個宏大目標,個體的情感、權利甚至生命可以被犧牲獻祭。從這個角度來看,佐爾格的命運正是這個邏輯的縮影。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提到間諜,眾所周知,他們主要任務就是盡可能多得搜集別國信息,給本國當然了,上世紀叁拾年代的日本,不僅想在亞洲建立所謂東亞新秩序,他們還想和歐洲的德國人合伙兒幹掉蘇聯,稱霸世界。當時的蘇聯人也意識到日本對自己不懷好意,於是就派了壹個有德國納粹背景的間諜,潛伏在日本拾多年,給蘇聯提供了不少情報。這位間諜在如今被加以諸多稱號,什麼贰戰最偉大的間諜,蘇聯“紅色諜王”等等,他就是理查德·佐爾格。那麼,他究竟幹了哪些事?對贰戰的進程起到了怎樣的影響?今天就來聊聊蘇聯間諜佐爾格的故事。
佐爾格出生在外高加索地區的阿塞拜疆,他爸阿道夫·佐爾格是個德國人,算是石油鑽探技術上的專家,當時在瑞典諾貝爾兄弟公司上班。在外高加索地區工作的時候認識了當地壹個叫尼娜·西緬諾娃·科別列娃的俄國婦女。兩人結婚後,在1895年生下了理查德·佐爾格。所以說,佐爾格是壹個德俄混血兒。
1898年,因為跟公司簽的合同到期,阿道夫·佐爾格帶著老婆孩子搬回德國老家,理查德·佐爾格也順理成章地開始過德國人的生活。到了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佐爾格也跟普通的德國青年壹樣,受宣傳鼓動的影響,志願參軍入伍。
1916年,在西線作戰的佐爾格被榴霰彈的彈片打中,叁根手指被切掉,兩腿也受了重傷。這次受傷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在養傷的時候他和壹位護士看對了眼,而護士的爹恰好是個左派人士。在這兩人的影響下,佐爾格開始接觸共產主義。在他後來的自述裡,還自詡根正苗紅,說他的祖父是馬克思恩格斯的同事。事實上確實有這麼號人,只不過他撐死了算是佐爾格的遠房親戚,對佐爾格本人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說,壹開始,佐爾格接觸左翼思潮就是個意外。
在壹戰後期,重傷退役的佐爾格進入大學進修經濟學和政治學。在當時的德國大學裡,擁護左翼觀點的人不在少數,佐爾格天天耳濡目染,自然是更加倒向了這壹側。1919年,佐爾格拿到了漢堡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學位,從學校出來以後,轉頭他就加入了德國共產黨。1924年,德共九大期間他來到莫斯科定居,並且加入蘇聯國籍,轉入蘇共,成了共產國際的壹員。
◇ 圖為1915年住院治療中的佐爾格
而就在佐爾格加入蘇共的檔口,蘇聯高層正在為了爭權打得頭破血流,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都在堅持自己才是列寧正統接班。結果,斯大林憑著自己的政治手腕,拉攏了大部分蘇共高層,共同扳倒了托洛茨基。除掉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之後,斯大林為了清洗異己,就把不聽話的,看不出順眼的人統統打為“托派”。好巧不巧,佐爾格也給扣了壹頂“托派”分子的帽子。只不過蘇聯人並沒有棄用佐爾格,而是看到了他雙重身份對於情報活動的價值,所以將佐爾格以“托派”的名義從共產國際調出,轉入蘇軍總司令部第肆局,專管軍事情報的局,這個局也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格魯烏。
◇ 圖為佐爾格和埃裡希·保羅·休伯特·科倫斯(1896年5月12日 — 1981年5月18日)曾任民主德國民族陣線全國委員會主席
在蘇聯的安排下,佐爾格又回到了德國,靠著自己的德國人身份當上了《德意志糧食報》的特派記者。壹開始佐爾格被派駐英國,幹壹些無關痛癢的新聞調查。而在1930年,佐爾格化名亞歷山大·約翰遜,被派到上海。在表面上,他是作為壹名學者,來上海研究銀行業務的開展,但實際上,他真實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國民政府以及德國在遠東動向的相關情報。他先是接近德國駐上海總領事科倫貝格男爵,並靠著自己的學識取得了科倫貝格的賞識,從而被進壹步推薦進入南京國民政府的德國軍事顧問團。
◇ 圖為酒館政變審判中的被告,從左到右:海因茨·佩內特、弗裡德裡希·韋伯、威廉·弗裡克、克裡拜爾、魯登道夫、希特勒、威廉·布魯克納、恩斯特·羅姆和羅伯特·海因裡希·瓦格納
在顧問團裡,佐爾格拿到了壹條非常重要的人脈關系,結識了同在顧問團裡的赫爾曼·克裡拜爾。他算是納粹黨的元老黨員,早在希特勒搞啤酒館暴動的時候就在跟隨希特勒,希特勒上台後,克裡拜爾就成了德國駐上海總領事。借著克裡拜爾的進壹步舉薦,佐爾格也在軍事顧問團裡頗為活躍,根據當時壹些人的描述,說這個佐爾格“既有魅力又漂亮,有壹個狹長的腦袋,壹頭濃密而卷曲的頭發,臉上已經有了皺紋,壹雙深藍色的眼睛,鑲著壹圈深色的睫毛,有壹張輪廓漂亮的嘴。”靠著這麼壹張帥臉,再加上淵博的學識與克裡拜爾的背書,佐爾格在上海混得是如魚得水,甚至還見了當時國民政府的軍政部長何應欽。
◇ 圖為尾崎秀實(1901年4月29日—1944年11月7日),日本評論家、記者、中國問題專家、蘇聯間諜
◇ 介紹尾崎秀實給佐爾格認識的人,就是史沫特萊
在上海的這段日子裡,佐爾格還結識了壹位日後非常重要的人物,時任日本《朝日新聞》記者的尾崎秀實。這個尾崎秀實在政治立場上傾向於共產主義,既然是同道中人,尾崎秀實自然與佐爾格聊得來。在上海的時候,兩人關系處的非常密切,密切到什麼程度呢?有壹段時間佐爾格就住在尾崎在虹口的家裡。當然,佐爾格在上海也沒忘了自己的老本行,根據後來統計,佐爾格前後給莫斯科上交了500多份報告,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有關南京國民政府的內部情報。
到了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壹八”事變,叁個月就占領了整個東北,還扶植起了壹個傀儡政權——偽滿洲國。當時的滿鐵副總裁松岡洋右甚至公開宣揚“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這不僅要在中國身上咬下壹口肉,還間接對蘇聯產生巨大威脅。幾拾年前的日俄戰爭,日本人可是打敗過俄國人,所以,日本人敢這麼說,也敢這麼做。這就讓蘇聯人對日本的野心日益警惕起來。
◇ 圖為1940年的佐爾格
1933年,蘇聯派佐爾格前往日本。這時候,蘇聯在日本還沒有什麼成體系的情報體系,雖然有親蘇聯的日本共產黨和蘇聯駐日大使館進行壹些零星的情報收集,但隨著蘇聯和日本在遠東利益的沖突越來越明顯,在日本構建壹個間諜網的必要性也越來越大,而這個重任就交到了佐爾格手上。而他到日本第壹件事,不是跑去和日共取得聯系,因為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反共情緒非常激烈,就這麼和日共有來往,反而容易暴露自己。於是乎,佐爾格靠著自己德國人的身份和之前在上海積累的人脈,直接找上了德國駐日大使館,佐爾格很快就在德國使館裡結識了壹批人。尤其是當時任德國駐日武官,後來升至大使的尤金·奧特。當時,這個奧特就給佐爾格提供了大量有關日本政治現狀的消息。而有了德國使館的人背書,佐爾格也能更安全地在日本展開各種間諜工作。
◇ 圖為1941年7月4日情報局第3部發給佐爾格的外國記者證
隨後,借由在美國加入共產黨的日本畫家宮城與德介紹,佐爾格和上海的老朋友尾崎秀實搭上了線。由此開始在日本發展以他為核心的蘇聯諜報網絡,也就是後來被稱為“佐爾格諜報團”(即“拉姆齊”)的成員。這個諜報團的絕大多數成員,都是在日本地下活動的共產黨成員或者在立場上偏向共產主義的,其中甚至包括西園寺公爵家的繼承人西園寺公壹。
而在這壹幹人等裡,最重要的人物自然是尾崎秀實,可以說,這個人發揮的能量遠非其他人所能相提並論。在上海的時候,尾崎秀實不過是《朝日新聞》的壹個記者,而在回日本後,經人介紹,尾崎加入了昭和研究會。
名字雖然叫研究會,但是絕非那種民間學者自己關起門來搞學問的松散社團,而是壹個正經八百的顧問團,由當時的內閣首相近衛文麿的親信後藤隆之助組織,日常工作就是給近衛提供各種政治上的意見。而在其中,尾崎秀實也能占到壹席之地,而且頗受近衛文麿賞識。
◇ 圖為近衛文麿
由於近衛經常組織餐會,召集核心顧問壹起用餐,聽取各自在政治上的意見。但是各個顧問也有正式工作,所以餐會壹般選在早飯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早餐會這麼壹個圈子。可以說,早餐會這個圈子是近衛自己人中的自己人,而尾崎秀實就是其中之壹。從這層關系上來看,佐爾格的諜報網絡能直接接觸到日本政府核心決策層。
◇圖為在日本政治和軍事精英中影響頗深的“北進論”示意圖,其基本戰略:逐步占領中國東北地區、外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
而掌握如此資源的佐爾格,蘇聯給他的任務是什麼呢?就是盡可能保證日本在遠東不會對蘇聯的利益產生威脅,同時摸清楚日本控制區與蘇聯邊境線上的軍事規劃。當時的日本將主要兵力都放在入侵中國大陸上,但也正因如此,在滿洲和蒙古壹帶,與蘇聯的利益沖突日益明顯。1938年,日本與蘇聯爆發了張鼓峰事件,兩邊就邊境問題打了壹場小仗,各自損失了幾百人。到1939年,更大的沖突已然難以阻止,日蘇兩國在滿洲與蒙古邊界上大打出手,爆發了“諾門罕戰役”。盡管戰役最終以日本失敗告終,但蘇聯受到的損失也不小,尤其是蘇聯同時還在西線有著巨大的邊境壓力,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蘇聯就非常忌憚日本再次屯兵滿洲進攻蒙古。所以,佐爾格的主要任務就是盡可能施加自己的影響,讓日本的戰略重心不再放在蘇聯這壹側。
◇ 圖為諾門罕戰役中,日本關東軍的裝甲兵部隊
為了讓日本放棄“北進”,他的老朋友尾崎秀實沒少賣力氣。在最開始,尾崎秀實大力主張對華強硬。在全面入侵中國的前幾個月,近衛文麿主導的日本內閣其實還有壹些動搖,覺得仗打得差不多就可以收手,和蔣介石主導的國民政府談判,逼蔣介石讓步了。而尾崎則是近衛手下顧問裡堅定的強硬派,不斷鼓吹擴大對中國的戰爭,提出日本對中國必須取得完全勝利,不然無法收尾的主張。包括日本後來締造汪偽政權,背後也有尾崎的聲音。而尾崎秀實之所以如此強烈鼓動日本侵華,目的之壹自然就是讓日本的絕大部分軍事力量都撲在大陸戰場,從而無暇顧及滿洲蒙古這些事,把日本軍部的注意力從蘇聯身上拉到中國來。
◇ 圖為佐爾格領導的“拉姆齊”組織,發給莫斯科的1941年6月下半月德國進攻蘇聯的密碼電報
不過,隨著戰事的激烈,尤其是歐洲局勢逐漸緊張,佐爾格也逐漸開始收集德國駐日使館的情報,從而推測德軍的壹些動向。1941年6月,佐爾格向蘇聯發出了壹封電報,警告德國即將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撕毀與蘇聯的互不侵犯條約,全面進攻。但這個警告被呈到斯大林案上,卻遭斯大林狠狠罵了壹頓,“有個在日本開廠子和窯子的雜種,他舔著臉說6月22日是德國進攻的日子。你們說我該信他?”。其實,斯大林對佐爾格的形容也不算錯,佐爾格在到日本的時候就被蘇聯警告,不准接觸蘇聯駐日大使館,自己獨立完成情報工作,而為了籌集活動經費,搞廠子甚至開窯子也確實是手段之壹。從這兒就能看出來,所謂傳奇間諜,在當時並不被蘇聯高層重視,甚至某種意義上,佐爾格是個可以隨時舍棄的棋子。
◇圖為1939年莫洛托夫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是蘇聯唯壹沒有來得及撕毀的壹份條約
不過,就在6月22日,德國還是准時啟動巴巴羅薩計劃,數以百萬的德軍全面進攻蘇聯,未做任何准備的蘇軍被打得人仰馬翻,德軍的兵鋒直指莫斯科。陷入危機的斯大林又開始到處調兵救火,然而對莫斯科來說,德國人從西面進攻,東面又不能亂調兵,日本關東軍可就在滿洲盯著。因為日德同盟在,所以德國與蘇聯開戰,日本主動進攻蘇聯的可能性也很大。到最後,莫斯科還是需要佐爾格的情報。
在1941年9月,佐爾格給莫斯科發去的電報裡是這麼寫的,日本並不會主動進攻蘇聯,除非下面叁條條件滿足任意壹條,德軍攻占莫斯科,滿洲的關東軍規模叁倍於遠東蘇軍,或者西伯利亞爆發內戰。有了佐爾格的情報,蘇聯也就敢放心抽調遠東的兵力回防莫斯科。這也算是佐爾格生前最大的壹件功勞。
◇ 圖為南進論影響下,日本與英米鬼畜開戰
而就在佐爾格忙著給蘇聯寫報告的時候,他還在讓尾崎秀實幹另外壹件事,為了盡可能避免日本主動進攻蘇聯,佐爾格決定給日本找個更強的對手消耗注意力。當時的日本因為在中國大陸的戰事膠著,再加上英美的制裁,所以強硬派的軍部高層打算對英美開戰。而面對這壹走勢,佐爾格和尾崎試圖就坡下驢,把禍水進壹步東引,由尾崎出面,作為強硬派顧問的壹員游說近衛文麿對英美開戰,擁護軍部提出的“南進論”,也就是向南進發,打下歐美控制的東南亞,使日本的注意力不再放到蘇聯這頭。
但就在佐爾格忙於這些事的時候,他的諜報網也被日本特高科盯上了。原來,特高科早就察覺到了東京有壹處來歷不明的無線電發報,但苦於壹直查不清具體來源。再加上佐爾格又是個德國外賓,尾崎秀實更是近衛首相的顧問,在這些身份的掩蓋下,如果沒有確鑿證據,查哪個都是自找麻煩,所以,對佐爾格的調查壹直難以進行。不過,隨著對美開戰提上日程,日本在美國的間諜工作自然也開始活躍,傳回日本國內的情報裡,就有壹份美國FBI記錄的美國共產黨人員名單。根據這份名單,特高科盯上了宮城與德,也就是佐爾格到日本後帶他和尾崎見面的那個畫家,這人就是在美國加入的共產黨。
◇ 圖為1938年,內務省警視廳特別高等部檢閱課
1941年10月10日,宮城與德被抓,在他家裡搜出了大量的相關證據。盡管宮城壹度要自殺,但都給救了回來。根據宮城後來的供詞,10月14日,特高科逮捕了尾崎秀實。而又過了幾天,10月18日,近衛內閣總辭職,東條英機內閣成立,同時發生的就是包括佐爾格在內的諜報成員被特高科盡數抓捕。
到這會兒,佐爾格自己作為間諜的活動已經不可能再進行了。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由於他被抓,佐爾格之前幹的壹系列事,反而產生了壹系列影響。其中,受其沖擊最大的自然是前首相近衛文麿。當他被告知,自己信任的顧問尾崎是蘇聯間諜之後,近衛深受打擊,甚至陷入了疑神疑鬼的狀態,他從此對日本國內的好戰主張非常謹慎,擔心這些主張背後可能都是蘇聯煽動。在後來他給昭和天皇的上疏裡,近衛甚至將軍部的好戰情緒歸結為“左翼分子在背後的煽動”。在1945年的上疏中,他與宮中壹幹文臣與軍部決裂,無比堅定投降立場,與其全面戰敗被蘇聯赤化,不如向英美投降,人家還能保你個體面。為此,他們說服了昭和天皇,讓天皇點頭同意無條件投降。可以說,佐爾格事件間接動搖了近衛文麿的信心,讓壹些日本政治精英對戰爭前景產生懷疑,這就為後來的日本投降派的立場埋下伏筆。盡管,日本軍部對英美開戰自取滅亡,和佐爾格的間諜行為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是日本最後這些主張投降的人,多半都被佐爾格事件嚇得不輕。
◇ 圖為佐爾格第贰任妻子馬克西莫娃(1904-1943年7月3日)
1944年11月,佐爾格和尾崎秀實在東京被處決,有人說,佐爾格生前最大的功勞是給蘇聯匯報了日本在遠東的戰略規劃,讓蘇聯得以抽兵防御莫斯科。但跟他死後,間接促成日本投降比,他那點匯報根本不算啥。值得壹提的是,蘇聯在佐爾格被逮捕後,根本不承認佐爾格與蘇聯有任何關系,他原來在蘇聯的妻子也因為間諜罪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943年死在了苦寒之地,甚至比她丈夫死的還早。直到1964年,還是東德帶的頭,才開始把佐爾格的事跡翻出來紀念。
◇圖為蘇聯於1965年發行的佐爾格紀念郵票
佐爾格作為壹名蘇聯間諜,他能憑借個人魅力、德國人的身份在遠東給蘇聯建立情報網絡。這個諜報網絡,不僅給蘇聯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情報,還間接影響了日本的戰爭決策,甚至在無意中為日本最終投降埋下了伏筆。而佐爾格最終的結局,卻是被蘇聯拋棄、被日本處決。要知道,當時蘇聯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日本的“友邦”。為啥斯大林不想辦法營救佐爾格?斯大林對任何人,包括忠誠的部下,都抱有極強的猜疑心。雖然佐爾格提供了不少關鍵情報,但佐爾格這個人背景和經歷實在太復雜了,在斯大林眼中,自己身邊的戰友和同志都能毫無心理負擔的除掉,像佐爾格這樣的棋子,又算得了什麼?各重要的是,在蘇聯意識形態中,壹個基本原則就是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如此壹來,犧牲壹小撮人在蘇聯統治者眼中毫無心理負擔,甚至有了壹種使命感和崇高感,給他們這種行為提供了壹種道德上的支持。在這種思想下,為了實現壹個宏大目標,個體的情感、權利甚至生命可以被犧牲獻祭。從這個角度來看,佐爾格的命運正是這個邏輯的縮影。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