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又起风波,只能填"满意""非常满意"

近期,又一校园餐问题引热议。
10月14日,辽宁鞍山铁西区实验学校被曝光要求学生在《校园餐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只能填写“满意”或“非常满意”,曝光视频里,学生用橡皮擦将选了“一般”和“不满意”的痕迹都擦掉。
10月15日,铁西区教育局就此事作出回应:铁西区委、区政府立即责成区纪委、区教育局等部门已组成联合调查组,将全面核实处理此事。目前已重新启动不记名问卷调查工作,力求真实听取学生意见,确保调查过程的客观公正。联合调查组后续将依据调查结果,对发现的任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10月15日,铁西区教育局发布情况说明回应这一事件/图源:铁西区教育局
与食品安全这样的大事不同,调查问卷造假似乎属于伤不到筋骨的小事,但在校园餐一再出问题刺激家长神经的当下,这样的“小事”已不再小。家长逐渐意识到,正是对各种看似无关痛痒的细节的一次次容忍与忽略,最后会酿成越来越大的安全事故。所以,面对孩子的餐桌,不能再糊涂下去。
01
不好吃的校园餐
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能填YES”的问卷经历其实并不陌生,在学校里也同样如此。问卷大多都不会设定为非黑即白,在崇尚中庸文化的地方,人们通常也不会选那个最极端的负面选项。比如对某人的评价,即便你讨厌TA,也许也会打2-3分,而不是0分。
比起评判人,评判食物应该轻松多了。一个五岁以上的孩子,大概率也能判断一口吃进嘴里的食物是否好吃,但要他们做出直率的评价有时也是困难的,因为大人不想听到。一个孩子表示不好吃,往往会被批评为“挑食”“浪费粮食”,这种上位者视角的批评,传到小孩子心里,却是混乱和模糊了他们自己的判断,原来食物不好吃不仅仅是食物不好吃,还意味着那么多东西。
校园餐究竟难吃吗?2021年,新华社一篇《吃饱容易吃好难?——中小学“校园餐”槽点何来》的报道里提到,早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有地区中小学生盒饭食物浪费量约占供应量的1/3。“新华社记者走访也发现,‘校园餐’‘不好吃、扔一半’的情况并非个例。不少家长和孩子却大倒苦水,不是因为‘太挑食’,而是餐食确实‘不好吃’。”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