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出售中国资产背后的逻辑 打不过就撤?




从赚中国市场的钱,转向投资中国市场、赚全球的钱

“最近有没有外企想卖中国资产的?有些客户很感兴趣。”一位医疗投资从业人士问《财经》。2025年9月,两家外资医疗企业出售在华资产的消息甫一传出,再次引发业界热议。

这次是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BMS)转让合资药厂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股份,通用电器医疗(GE医疗)考虑出售中国子公司股权。

此前,全球仿制药巨头山德士、日资药企住友制药和协和麒麟等先后售出中国资产,比利时药企优时比出售了在华“成熟产品业务”。追溯至2019年,曾售出中国区资产的跨国药企还有礼来、武田、第一三共等。

与此同时,阿斯利康、西门子医疗、勃林格殷格翰等国际药械巨头,则在2025年宣布了新一轮在华投资计划,分别涉及100亿元、逾10亿元、40亿元。曾经出售中国资产的礼来,也在2024年底宣布投资约15亿元用于工厂产能升级。

几乎同一时间,同在中国,为何有人要退出,有人持续加码?这些跨国药械企业截然不同,甚至左右互搏的选择背后,实际透露出的是行业巨头们对中国市场,某些一致的判断。

1

老药老产品,打不过就撤?

2025年9月确认被BMS售出全部所持股权的合资企业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老药生产的企业。

摩熵医药数据库显示,中美上海施贵宝在中国拥有12款药物有效批文,主要为头孢、对乙酰氨基酚、二甲双胍等常见药物,其中上市最晚的是恩替卡韦,获批于2008年。

“对外企来说,老药没太多价值了,不如卖给中国企业做。”一位国际投资机构药械投研人士告诉《财经》。

细看跨国药企在中国出售的资产,几乎都是较早在中国上市的老药。

优时比委婉的说法是“成熟产品业务”。2024年8月,优时比宣布出售包括神经病学产品、过敏产品及其在珠海的生产基地。其中抗过敏药物西替利嗪,1995年获批在美国上市,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距今已20年。优时比同批售出的其他产品,也都是获批超过十年的老药。


伴随医保谈判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国市场成熟药品价格大幅降低。

截至2024年底,国家医保局进行了十批国家药品集采,共计435种药品通过这种方式降价求量。前九批集采平均降幅在50%左右,个别品种降幅超过90%。特别是二甲双胍这样的老药,集采后,单日药费可降至0.24元,为集采前15%。

集采药品都是已经上市多年、主要成分过了专利保护期、多家企业生产的品种,也就是说临床使用成熟的老药才会纳入集采范围,由此价格卷得格外激烈。

二甲双胍于2020年8月被纳入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其中口服常释和缓释两个剂型共有八家国内仿制药企业中标。中美上海施贵宝的二甲双胍原研药“格华止”未能进入集采,医院端销售额大幅下滑。2021年,该药全国医院终端销售额下滑28.77%,下滑趋势持续到2024年。2023年起,格华止在实体药店的销售额也开始下滑,2025年至今降幅达20%。

即使没有集采,像二甲双胍这样的老药,竞争也已白热化。原研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已受到国产替代冲击。中国至少有350家企业拥有生产二甲双胍及复方产品的药品注册许可,随着更多新型糖尿病用药进入市场,价格战加剧只是时间问题。现如今,一些二甲双胍降至几分钱一片。

同样,此次BMS出售的恩替卡韦原研药,2008在中国上市,两年后首款国产仿制药获批,到2018年,首仿药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了原研药。那时,国家集采还没正式推开。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富二代的"外包妈妈"们:高薪的背后,能买到关爱吗 一场整形手术背后的两场官司,以及停不下的网暴
    中国职业拳击手在澳遇袭 头部被锐器刺伤昏迷 黄仁勋:伤害中国的事,往往更严重伤害美国
    在美读博30岁中国留学生涉嫌下药性侵多人,被控.. 美国顶级科技巨头 大幅削减中国供应链
    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 关键不是稀土 而是… 光刻机之王ASML"满血复活",预警中国订单下滑
    中国异军突起 "各国政府对此深感懊悔" 逃入警局 见中国绑匪带枪和局长聊天 吓到发抖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