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革命:辛亥的灵魂史——辛亥革命 114 周年纪

赵晓评论文章:辛亥革命,不止于一场革命,更不止是一次王朝更迭,而是中国“五四”之前真正的“启蒙之果”。


它不仅与个别基督徒有关,更深植于基督信仰所带来的观念、组织、人脉与教育体系之中。

辛亥革命,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信仰转化为历史动力的一次重要显现,也是英美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小试牛刀。

114后的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决不能离开辛亥灵魂史的记忆与反思。一、思想层面:基督信仰提供“启蒙之士”

1. 自由与尊严观念的输入

基督信仰宣告“人人按上帝形象被造”(创 1:27),

“在基督里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为奴的、自主的”(加 3:28)。

这种“人皆有尊严”的人观,滋养了近代中国“天赋人权”的思想萌芽。

1840年后,中国宣教的大门打开,英美新教宣教士大批进入。

清末教会学校课本与译著,大量引介英美自由宪政传统(洛克之自然法、孟德斯鸠之权力分立、有限政府理念等)。

“人有罪,权力亦有罪,必须受约束”,成为现代宪政的伦理前提。2. 道德革命与制度革命并行

辛亥前的启蒙,与“五四”相反,并非以反宗教为旨归,而是一场带有信仰伦理色彩的道德更新。

主流教会虽多强调“传道优先”,但不少基督徒革命者亦认为“反专制、求公义”是信仰的自然延伸。

武汉圣公会牧师黄吉亭就常以讲台劝勉:

“民族若失公义与真理,灵魂必陷沉睡。”(据地方教会史与后人记述)

这是以信仰语言阐明政治伦理的典型表述。3. 对专制合法性的神学否定

“唯有上帝是主”,意味着“皇帝不是主”。

这一命题动摇“君权神授”的思想根基,为反帝制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点。二、教育与传播:教会学校与近代传媒1. 教会教育的群体影响

武昌文华书院(1871)、博文书院(1890)、圣约翰大学(1879)、金陵大学(前身 1888、合并定名 1910)、岭南学堂(1888),成为新学与启蒙思想的摇篮。

在这些学校里,一代中国青年在几千年历史上,首次系统接触“法治—契约—公民”等现代政治概念。2. 报刊与出版的思想传播

《万国公报》(1868)、《教务杂志》(1874)、《新学报》(1902)等教会刊物,长期、系统地传播近代思想与社会改革观念。

圣公会(19 世纪中叶来华开展事工)与广学会(1887 成立,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持续出版译著与论述,涵盖政治、科学、教育与宗教。


《猛回头》(1898)、《警世钟》(1903)、《革命军》(1903)等书,在包括“日知会”在内的读书社群中广泛流传,成为启蒙与变革思潮的重要读物。3. 文化社团的革命孵化功能

1901 年,黄吉亭、胡兰亭在武昌高家巷圣公会救主堂创立“日知会”,表面为阅览室,实为启蒙讲坛与联络中心;

宗旨“日求一知,开启民智”,运作模式为“讲道—阅读—讨论”。

1906 年起,刘静庵、曹亚伯等加入,将其改组为两湖地区革命党的重要策应平台,与东京同盟会建立联系,设分组与联络网,联络新军与学生。

1908 年“丙午案”后遭破获,幸存成员转入地下,以讲学、布道、出版延续影响,推动文学社、共进会(均 1909)成长;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则由文学社+共进会联合发动,而日知会在思想与人脉上发挥了铺垫与助力作用。三、组织与人脉:教会网络的隐蔽通道1. 牧者—革命者的双重身份

黄吉亭、胡兰亭以教牧身份掩护联络;

刘静庵、曹亚伯兼具日知会与同盟会身份;

张竹君组织红十字救护队,体现信仰的人道实践。2. 教会作为“避难所”与通信点

长沙圣公会教堂曾掩护黄兴、宋教仁脱险;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从辛亥革命到美丽岛事件 赖清德解构中共话语权 辛亥革命背后的5大拐点,历史差点改写
    全网打倒罗翔!他解构了辛亥革命?你又被带节奏了吧 媒体:罗翔老师又翻车了!这次是因为"辛亥革命"  (1条评论)
    如果没有孙中山,或说没有辛亥革命 满清是否延续(图) 上海在理发 上次这样还是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105周年 辛亥革命开端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图展在伦敦开幕
    蔡官田村 一个村庄的100年辛亥革命记忆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