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马熊群垃圾场觅食,"什么都往嘴里送"

即便被犬吠和强光包围,趴在垃圾堆上的藏马熊也不会轻易抬头。


那股混合着酸、甜、辣和坏鸡蛋味的腐臭,不断刺激着这种以嗅觉灵敏着称的动物。它的双掌向下刨挖,一次次把嘴探进更深处,直到找出气味最浓的东西,囫囵吞掉。

在青海玉树的部分垃圾填埋场里,这样的场景每晚都在上演。这些垃圾场大多建在离城镇数公里外的高地上,每天的填埋量达到数十吨。因为人少、量大,夜间的垃圾场变成了熊的餐厅。最多的时候,数十位“食客”摩肩接踵地用餐。

不少人为一睹盛况,专程赶来参观。在距离不到50米的地方,人们顺着车灯与手电的光线,第一次发现,原来熊“无论抓到什么都敢往嘴里送”,一次性饭盒、塑料袋,甚至油桶。

玉树州治多县牧民才仁也是在那时第一次与熊对视。那双反光的眼睛看不出神采,像“电影里的丧尸”,也像“偷东西被抓现行的老鼠”。他无法相信,这就是奶奶口中“象征着吉祥的动物”。

与漆黑恶臭的垃圾场相比,几公里外的县城正散发出迷人的霓虹灯光。县城中心的上空,被四星级酒店、连锁饮品店和“朗玛厅”(酒吧)等上千家商铺的招牌点亮,外卖员在大街小巷穿梭,24小时快递柜前,还不时有人前来取件。

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过去一半,在这个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偏远县城中,便捷的生活和丰饶的物质终于变得唾手可得。也正是在这前后,熊开始出现在垃圾场里觅食。

垃圾“指数级”的增长,是这种奇观的主要成因之一,这是牧民和学者的共识。

作为高原最大的捕食者,当熊越来越依赖人类食物和垃圾时,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人类面前: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青藏高原,一个食物链上层物种的改变,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何种影响?



▲9月21日21时许,多头藏马熊进入治多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觅食。新京报记者 丛之翔 摄

夜幕下的垃圾场

天快要黑了。

治多县城附近的山脚下,小山似的垃圾堆旁,立着几头牦牛,一会儿嗅嗅散落的残羹剩饭,一会儿舔舔嘴唇。吃饱的流浪狗趴在一旁打哈欠,有的在山间追逐打闹。

不远处,几辆越野车拐进颠簸的石子路,冲上山坡,一头扎在垃圾填埋坑前。人们下车,挥手、大喊,驱赶着这些误入的牦牛。

等天黑得只能看见远山的轮廓与星星时,垃圾场陷入一片死寂。


突然,远处山上响起一片密集的狂吠,在黑暗中缓缓逼近。与之相伴的,是重物不断砸向地面的“咚——咚——咚——”和尖锐物划过砂石的声响。

一个黑影在垃圾堆前渐渐清晰起来。周围几只半米高的藏獒嗥个不停,身形却还赶不上黑影的一半。在夜空的衬托下,那双耳朵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大。因为过于强壮,它的肩膀像驼峰般凸起,那是常年在草原刨洞觅食的自然进化结果。

照片登在一块蓝底白字的警示牌上——一张神色茫然的肖像照——它有两只圆润的黑耳朵、空洞的小眼睛和狗一般尖长的嘴筒。牌子竖在215国道边,从治多县城出发,行驶约五公里就能看到。

“填埋场非游乐场,防熊警惕不能忘,内有藏马熊出没!”上面写着。

藏马熊的学名叫西藏棕熊,它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警示牌不远处,就是海拔接近5000米的治多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它坐落在县城西边的一座山包上,正在使用的二期填埋坑靠近山顶,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

站在坑旁,能看清四周山体上斑驳的雪顶。远眺,是海浪般绵延不绝的群峰。翼展快3米的秃鹫不时从头顶划过,飞入云雾中。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7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深圳最大垃圾场 将建成数字新城 排队参观垃圾场?工业游成假期新玩法
    误丢$9亿比特币硬盘埋垃圾场!他苦寻12年后放弃了 房东噩梦:4口租约变12人毁成垃圾场
    马来西亚查缉非法电子垃圾场 中国科学家涉案遭逮 垃圾场一堆活"尸体" 曝富士康员工大逃亡内幕
    重庆一3岁男童家附近走失 当地:在垃圾场找到遗体 珠峰成垃圾场 军方清出11吨垃圾 200遗体待领
    贵州“中国天眼”变成“垃圾场”?实为美国废弃天文台(图) 黄陵摩崖造像头部 被盗被扔垃圾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