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 特朗普的醉翁之意:美戰略重心正向西半球傾斜?
美國以“打擊販毒集團”為名,在南加勒比海頻繁發動軍事行動。截至10月13日,美軍已在委內瑞拉近海實施至少肆次打擊,造成21人死亡。目前,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在該地區部署了包括八艘軍艦、壹艘核潛艇在內的海上力量,以及約6500名海軍人員與陸戰隊員。此外,美軍還出動了P-8反潛巡邏機與MQ-9“死神”無人機,並在波多黎各部署了拾架F-35隱身戰斗機,以強化區域制空能力。
面對美方行動,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指責美國以“禁毒”為名實施軍事幹涉,意圖推動政權更迭。他隨即宣布全國進入“最高戒備”狀態,加強沿海以及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邊境的軍事部署,啟動名為“獨立200計劃”的全國性防御機制,同時委政府在國際場合多次提出抗議,呼吁聯合國等國際行為體介入調停,以維護地區和平。
美國在南加勒比海如此規模的軍事部署,遠非打擊零星海上運毒活動所需。這壹態勢折射出美國對委內瑞拉乃至整個拉美地區政策的深刻轉變,背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第贰任期對拉美戰略的重新定位,顯示出其戰略重心正重新向西半球傾斜。
別有用心的“毒品戰爭”
特朗普在其第壹任期便將以打擊販毒為核心的有組織犯罪列為施政重點。2020年,美軍在南方司令部指揮下,在加勒比與拉美地區展開大規模緝毒行動,並持續至2021年。在其第贰任期中,特朗普延續並強化了這壹路線,將軍事手段作為威懾與幹預拉美事務的主要工具之壹。例如,他就職首日即將委內瑞拉的“阿拉瓜火車”(編注:誕生於委內瑞拉的犯罪集團,因位於該國阿拉瓜州的壹所監獄而得名)與多個墨西哥販毒集團列為外國恐怖組織,隨後不斷擴大名單范圍,涵蓋厄瓜多爾、海地等多個國家的犯罪團伙。此舉在法律層面模糊了打擊犯罪與反恐之間的界限,為對主權國家進行制裁、凍結資產乃至動用武力提供了依據。
美國隨後又因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未能履行其在國際禁毒協定下的義務,將這叁國列入制裁名單。其中,對委內瑞拉的措辭最為嚴厲,稱馬杜羅為販毒組織的“首領”,並懸賞5000萬美元將其“繩之以法”。這種將外國領導人直接與毒品犯罪掛鉤的做法,為美國進壹步幹預該國事務提供了所謂“合法性”借口。
然而,委內瑞拉是否確為美國毒品問題的主要來源國?
從事實層面來看,並非如此。盡管特朗普政府及其政策團隊長期指控委內瑞拉的“阿拉瓜火車”是導致美國部分城市暴力和毒品泛濫的根源,但這壹論斷缺乏充分的實證依據。根據聯合國《2025年世界毒品報告》,委內瑞拉既不是主要毒品生產國,也並非關鍵的跨境販運通道。美國智庫InSight Crime的研究亦指出,“阿拉瓜火車”並未在區域性可卡因販運網絡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構還揭示出,美國政府內部曾存在通過操縱智庫數據、重復統計與誇大敘事來構建“毒品威脅”敘事的傾向,其目的在於為華盛頓對委采取強硬政策制造合法性。
進壹步而言,拉丁美洲可卡因的主要來源國實際上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與秘魯,而非委內瑞拉。超過80%的毒品經由東太平洋及與美國關系密切的中美洲國家流向北美和歐洲。美國緝毒局(DEA)2017年的報告亦顯示,僅不到10%的可卡因經由委內瑞拉流入美國。在該機構2024年的《國家毒品威脅評估》中,委內瑞拉的“太陽販運集團”及“阿拉瓜火車”甚至未被提及。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國內藥物過量死亡的主要元凶並非可卡因,而是阿片類藥物芬太尼。而這些芬太尼絕大部分源自墨西哥,並經由美墨邊境流入美國,與委內瑞拉無直接關聯。特朗普政府卻有意將可卡因與芬太尼的議題混為壹談,借助“泛安全化”框架將毒品問題政治化與地緣化,從而為介入委內瑞拉事務、扶持反對派力量並推動政權更迭提供政策借口。
“新門羅主義”再度出山
與奧巴馬時期“建立平等伙伴關系”的外交承諾流於空談不同,特朗普第贰任期的拉美戰略明顯地回歸強勢幹預的邏輯。無論是其第壹任期提出的“美洲增長倡議”,還是拜登政府時期的“美洲經濟繁榮伙伴關系”,都已逐漸淡出了華盛頓的戰略焦點。而在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後,美國對拉美的關注程度已超越以往任何壹屆政府。據多家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即將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將打破近年來的慣例,不再將中國視為首要競爭對手,而是將焦點重新放在“本土安全”與“來自西半球內部的威脅”上。這壹戰略取向,既表明了美國的半球收縮戰略逐步形成,也標志著“門羅主義”的再度回潮。
1823年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發表《門羅宣言》,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壹口號,“門羅主義”自此成為美國對拉美政策的核心理念。盡管奧巴馬曾宣布“門羅主義的終結”,但特朗普在其首次任期便公開宣稱“門羅主義強勢回歸”,並以“美國優先”與孤立主義相結合的方式,重新定義了美國對拉政策的幹預邏輯。拜登上台後雖少直接使用這壹概念,但其“價值觀外交”在實質上仍延續了“門羅主義”的精神內核。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2025年9月以來,面對美方行動,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指責美國以“禁毒”為名實施軍事幹涉,意圖推動政權更迭。他隨即宣布全國進入“最高戒備”狀態,加強沿海以及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邊境的軍事部署,啟動名為“獨立200計劃”的全國性防御機制,同時委政府在國際場合多次提出抗議,呼吁聯合國等國際行為體介入調停,以維護地區和平。
美國在南加勒比海如此規模的軍事部署,遠非打擊零星海上運毒活動所需。這壹態勢折射出美國對委內瑞拉乃至整個拉美地區政策的深刻轉變,背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第贰任期對拉美戰略的重新定位,顯示出其戰略重心正重新向西半球傾斜。
別有用心的“毒品戰爭”
特朗普在其第壹任期便將以打擊販毒為核心的有組織犯罪列為施政重點。2020年,美軍在南方司令部指揮下,在加勒比與拉美地區展開大規模緝毒行動,並持續至2021年。在其第贰任期中,特朗普延續並強化了這壹路線,將軍事手段作為威懾與幹預拉美事務的主要工具之壹。例如,他就職首日即將委內瑞拉的“阿拉瓜火車”(編注:誕生於委內瑞拉的犯罪集團,因位於該國阿拉瓜州的壹所監獄而得名)與多個墨西哥販毒集團列為外國恐怖組織,隨後不斷擴大名單范圍,涵蓋厄瓜多爾、海地等多個國家的犯罪團伙。此舉在法律層面模糊了打擊犯罪與反恐之間的界限,為對主權國家進行制裁、凍結資產乃至動用武力提供了依據。
美國隨後又因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未能履行其在國際禁毒協定下的義務,將這叁國列入制裁名單。其中,對委內瑞拉的措辭最為嚴厲,稱馬杜羅為販毒組織的“首領”,並懸賞5000萬美元將其“繩之以法”。這種將外國領導人直接與毒品犯罪掛鉤的做法,為美國進壹步幹預該國事務提供了所謂“合法性”借口。
然而,委內瑞拉是否確為美國毒品問題的主要來源國?
從事實層面來看,並非如此。盡管特朗普政府及其政策團隊長期指控委內瑞拉的“阿拉瓜火車”是導致美國部分城市暴力和毒品泛濫的根源,但這壹論斷缺乏充分的實證依據。根據聯合國《2025年世界毒品報告》,委內瑞拉既不是主要毒品生產國,也並非關鍵的跨境販運通道。美國智庫InSight Crime的研究亦指出,“阿拉瓜火車”並未在區域性可卡因販運網絡中扮演重要角色。更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構還揭示出,美國政府內部曾存在通過操縱智庫數據、重復統計與誇大敘事來構建“毒品威脅”敘事的傾向,其目的在於為華盛頓對委采取強硬政策制造合法性。
進壹步而言,拉丁美洲可卡因的主要來源國實際上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與秘魯,而非委內瑞拉。超過80%的毒品經由東太平洋及與美國關系密切的中美洲國家流向北美和歐洲。美國緝毒局(DEA)2017年的報告亦顯示,僅不到10%的可卡因經由委內瑞拉流入美國。在該機構2024年的《國家毒品威脅評估》中,委內瑞拉的“太陽販運集團”及“阿拉瓜火車”甚至未被提及。
更為關鍵的是,美國國內藥物過量死亡的主要元凶並非可卡因,而是阿片類藥物芬太尼。而這些芬太尼絕大部分源自墨西哥,並經由美墨邊境流入美國,與委內瑞拉無直接關聯。特朗普政府卻有意將可卡因與芬太尼的議題混為壹談,借助“泛安全化”框架將毒品問題政治化與地緣化,從而為介入委內瑞拉事務、扶持反對派力量並推動政權更迭提供政策借口。
“新門羅主義”再度出山
與奧巴馬時期“建立平等伙伴關系”的外交承諾流於空談不同,特朗普第贰任期的拉美戰略明顯地回歸強勢幹預的邏輯。無論是其第壹任期提出的“美洲增長倡議”,還是拜登政府時期的“美洲經濟繁榮伙伴關系”,都已逐漸淡出了華盛頓的戰略焦點。而在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後,美國對拉美的關注程度已超越以往任何壹屆政府。據多家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即將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將打破近年來的慣例,不再將中國視為首要競爭對手,而是將焦點重新放在“本土安全”與“來自西半球內部的威脅”上。這壹戰略取向,既表明了美國的半球收縮戰略逐步形成,也標志著“門羅主義”的再度回潮。
1823年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發表《門羅宣言》,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壹口號,“門羅主義”自此成為美國對拉美政策的核心理念。盡管奧巴馬曾宣布“門羅主義的終結”,但特朗普在其首次任期便公開宣稱“門羅主義強勢回歸”,並以“美國優先”與孤立主義相結合的方式,重新定義了美國對拉政策的幹預邏輯。拜登上台後雖少直接使用這壹概念,但其“價值觀外交”在實質上仍延續了“門羅主義”的精神內核。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