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九月初。大洋彼岸,美国著名作家格雷迪·亨德里克斯与詹妮弗·罗伯逊代表数百名作者,向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盗版书籍训练AI模型OpenELM。
而就在三个月前,超千名作者签署了公开信,要求出版商承诺永远不会发行机器创造的书籍,抗议的作者中包括《小镇女孩的秘密》作者劳伦·格罗夫、《魔术师》三部曲作者列夫·格罗斯曼等等。
作家们拒绝机器代替人类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认知的主体,以这样的行动捍卫人文学科的尊严。这一反抗背后的残酷事实是,AI创作的内容已经可以与畅销书作家的作品并列于书架之上。
同样的危机也在国内网文行业上演。
“我天生夹子音,做作得不行。”这是小沈发布在知乎上的短篇小说的开头。
时隔半年多,小沈发现番茄小说上到处都是这个开头,还有各种各样AI改编后的版本——主要角色人设和整体情节都与小沈的设计大差不差,只是冗余的细节更多了,带着浓浓的AI味。

电影《人工智能》
小沈选择一一举报,侵权的作品被平台下架,但收入还是没有追回。
她的经历并非个例,去年以来,AI内容正在国内头部网文平台番茄小说上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标志性的节点是去年3月。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网文大数据统计,2024年3月1日,番茄小说首秀新书达5606部,2023年同期为400部,同比飙升13倍,这不是人为可以实现的成果。今年以来,相关状况有所缓解,但没有解决——9月中旬,番茄上首秀的新书日均仍有近2000部。
大量AI内容的涌入,冲击了字节引以为傲的算法。番茄小说提供给新人作者们的首秀流量扶持,被AI内容搅乱,尚未在番茄小说这片流量富足的土地上成功掘金的底层作者们,就这样被驱逐。
平台的大手多次按下,试图驱赶那些拙劣的AI内容。只是稍不注意,数据就又会反弹,还时常会有“误伤”发生。面对动不动就断崖式下跌的流量,平台上的新人作者们只能另寻出路。
01 AI抢夺饭碗的故事,在网文行业已经发生了
2024年6月的某一天,苍术突然发现自己番茄小说上的作品“一点流量都没有了”,收藏数和订阅增长数是最重要的两个数据,却几乎停滞不再变动。
这是苍术未曾想象过的局面。在那之前,他已经在起点上写了五年多的网文,毕业以来没有打过一份工,但可以做到月均5000元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网文作者的平均水平。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他才选择迁移到流量大、赚钱快,签约门槛也更低的番茄小说上。
这场风波可以追溯到番茄小说于去年2月开始内测的AI辅助写作功能,能使普通作者实现日均2万字以上的内容,专业工作室甚至可以实现月产百部作品的工业化生产。变化来得迅猛而直观,不过月余,也就是同年的3月1日,番茄首秀新书数量同比飙升了13倍。
大量的AI网文涌进平台,刮分走了有限的、平台给予新手的流量,新作者们的出头之日遥遥无期。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