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烧掉3万亿美元",越来越喂不饱的AI
文 / 巴九灵
“(原本)或许借助10GW的计算能力,AI能够攻克癌症的治疗方法。但若受限于计算资源,我们将被迫做出优先级选择——谁都不愿面临这种抉择。”
GW是一个功率单位,1GW相当于10亿瓦特,与一次强闪电的瞬时功率相当,能点燃1亿盏LED节能灯泡,可供一个百万人口的中型城市提供日常所用的电力。
当它被用于衡量算力时,指代的是该计算所消耗的能量。
在OpenAI创始人奥特曼看来,10倍这样的能量,还有机会还能为人类攻克癌症,前提是,让这股能量成为AI的食材。
人工智能领域总是充斥着“如果……我们就不能……”般奥特曼式的恐慌,与股票市场FOMO(Fear Of Missing Out)错失恐惧症类似,尽管他们已经走在了时代前沿,却依然害怕被时代所抛弃。
而能让他们安心的,唯有利用钞能力不断投入再投入,一场由全球巨头公司掀起的算力基建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奥特曼发表博文的前一天,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部署大规模算力中心,训练下一代模型。

OpenAI与NVIDIA官宣合作
图源:NVIDIA英伟达
1000亿美元相当于7100亿人民币,A股5400家上市公司里,只有15家的市值高于这个数字。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摩根士丹利预测,未来5年全球用于支持人工智能的数据中心的支出将达到约3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和法国2024全年的GDP相当。
在奥特曼的计划里:“我们的愿景很简单:建造一座每周都能生产1GW算力的工厂。这将是史上最酷且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算力永远不够用,只希望未来不会像现在这么捉襟见肘。”

全球陷入算力饥渴症
算力即计算能力,每一次下达指令、调用模型,都要进行大量计算。过去,所有的计算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直到云计算出现。其本质,是把大量零散的算力资源打包成一个资源池,实现动态分配。
于是,承载算力的实体从单一设备里的芯片,变成了一个个安装了大量机柜、机柜里接满芯片和服务器的数据中心。
这些日夜不休运作的机房里,可能处理着着千百里之外一次次DeepSeek等大模型的调用,它们是AI时代的水和电,是新型的基础设施。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