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哥们"献计美国 给中国敲响3记警钟
巴基斯坦军方顾问团队竟主动向美国提出建议:在帕斯尼市新建一座港口。这座计划投资 12 亿美元的新港口,与中国投资的瓜达尔港距离仅 112 公里,建成后主要用于运输铜、锑等重要矿产。
更值得警惕的是,项目文件中白纸黑字写着关键目的:既要“平衡瓜达尔港的影响力”,又要“帮助美国增强在阿拉伯海的存在感”。短短两句话,将这一港口的战略指向暴露无遗,绝非单纯的商业基建项目。
要知道,瓜达尔港是中国投资了337亿美元,花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它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对中国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中国绕过马六甲海峡,保障能源供应。而且从中东运来的石油,还可以通过瓜达尔港上岸,直接运到中国新疆。毫不夸张地说,瓜达尔简直是中国能源安全的“西大门”。
而帕斯尼港的选址非常巧妙。它距离伊朗边境只有160公里,将来可能成为美国威慑伊朗的前哨站。同时,它又紧挨着瓜达尔港,未来很可能会抢走瓜达尔港的一部分货物运输量。所以,这看起来不像是单纯的商业合作,更像是巴基斯坦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牵制中国投资的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巴基斯坦一直被我们称为“巴铁”,为什么这次会主动向美国提出这样的建议呢?其实,背后有三层考虑。
第一,巴基斯坦想借助美国资金,打击竞争对手的港口。伊朗和印度合作建设了恰巴哈尔港,这个港口一直在分流瓜达尔港的货物。巴基斯坦想通过帕斯尼港和瓜达尔港形成“双港夹击”,彻底挤垮恰巴哈尔港,从而掌握阿拉伯海东部的贸易主导权。
第二,巴基斯坦想用矿产资源换取美元,缓解经济压力。巴基斯坦目前外债高达1300亿美元,其中欠中国超过200亿美元。它的外汇储备只够支撑三个月的进口。而美国急需锑这种矿产,因为中国已经禁止出口锑,而锑是制造导弹和电池的关键原料。巴基斯坦趁机推出“矿产加港口”的合作方案,换取美国5亿美元的投资和一座精炼厂。这笔钱对巴基斯坦来说,可以说是救命钱,它很难拒绝。
第三,巴基斯坦想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争取更多利益。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之后,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有所回暖。巴基斯坦很清楚自己手里的筹码:它既保留中巴经济走廊的中国投资,又引入美国资本来形成牵制。它把中国投资项目当作和美国讨价还价的底牌,想学土耳其那样,从两边都获得利益。
巴基斯坦此次“献计”美国,与其说是“背叛”,不如说是给中国的海外合作与战略布局,敲响了三记震耳警钟:
第一记警钟告诉我们,战略项目绑不住国家关系。瓜达尔港对中国意义重大,俄罗斯用它来转运北极天然气,中国海军护航也以它作为节点。但对巴基斯坦来说,再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比不上缺钱的现实。美国一抛出矿产合作的橄榄枝,巴基斯坦就选择了“利益优先”。这打破了我们“用项目绑定关系”的幻想。
第二记警钟提醒我们,中国投资项目不能“高枕无忧”。瓜达尔港本来就面临俾路支省恐怖袭击的威胁,现在又多了112公里外美国投资的港口竞争,运营压力一下子变大了。更危险的是,美国在项目文件中故意炒作瓜达尔港“军民两用”,为以后干涉埋下伏笔。这种“舆论加实体”的围堵策略,已经在多个中国海外项目中上演。
第三记警钟让我们明白,地缘政治平衡不能靠“感情牌”。过去我们总是用“巴铁”来形容中巴关系,但这次事件证明,所谓的“铁哥们”只在“印度强、巴基斯坦弱”的时候存在。现在巴基斯坦在军事上压制印度之后,立刻成了中美博弈中的“摇摆者”。这说明,实力才是决定立场的根本,感情根本靠不住。
目前,帕斯尼港虽然还没有成为巴基斯坦的官方政策,巴基斯坦军方也否认“官方推动”这件事。但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已经和巴基斯坦签署了矿产合作备忘录,第一批稀土已经运往美国。所以,这个项目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对中国来说,与其纠结“巴铁变味”,不如赶紧采取行动。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瓜达尔港和内陆的物流连接,提升它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我们要拓宽资源合作渠道,不要在一个国家“押注太重”。毕竟,在大国博弈中,没有永远的“铁盟友”,只有永远的“主动权”。这次从112公里外传来的警钟,我们越早听进去,就越能避免将来陷入被动。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最近,《金融时报》发布了一则独家新闻,核心内容直指中巴合作的敏感地带,更值得警惕的是,项目文件中白纸黑字写着关键目的:既要“平衡瓜达尔港的影响力”,又要“帮助美国增强在阿拉伯海的存在感”。短短两句话,将这一港口的战略指向暴露无遗,绝非单纯的商业基建项目。
要知道,瓜达尔港是中国投资了337亿美元,花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它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对中国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中国绕过马六甲海峡,保障能源供应。而且从中东运来的石油,还可以通过瓜达尔港上岸,直接运到中国新疆。毫不夸张地说,瓜达尔简直是中国能源安全的“西大门”。
而帕斯尼港的选址非常巧妙。它距离伊朗边境只有160公里,将来可能成为美国威慑伊朗的前哨站。同时,它又紧挨着瓜达尔港,未来很可能会抢走瓜达尔港的一部分货物运输量。所以,这看起来不像是单纯的商业合作,更像是巴基斯坦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牵制中国投资的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巴基斯坦一直被我们称为“巴铁”,为什么这次会主动向美国提出这样的建议呢?其实,背后有三层考虑。
第一,巴基斯坦想借助美国资金,打击竞争对手的港口。伊朗和印度合作建设了恰巴哈尔港,这个港口一直在分流瓜达尔港的货物。巴基斯坦想通过帕斯尼港和瓜达尔港形成“双港夹击”,彻底挤垮恰巴哈尔港,从而掌握阿拉伯海东部的贸易主导权。
第二,巴基斯坦想用矿产资源换取美元,缓解经济压力。巴基斯坦目前外债高达1300亿美元,其中欠中国超过200亿美元。它的外汇储备只够支撑三个月的进口。而美国急需锑这种矿产,因为中国已经禁止出口锑,而锑是制造导弹和电池的关键原料。巴基斯坦趁机推出“矿产加港口”的合作方案,换取美国5亿美元的投资和一座精炼厂。这笔钱对巴基斯坦来说,可以说是救命钱,它很难拒绝。
第三,巴基斯坦想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争取更多利益。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之后,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有所回暖。巴基斯坦很清楚自己手里的筹码:它既保留中巴经济走廊的中国投资,又引入美国资本来形成牵制。它把中国投资项目当作和美国讨价还价的底牌,想学土耳其那样,从两边都获得利益。
巴基斯坦此次“献计”美国,与其说是“背叛”,不如说是给中国的海外合作与战略布局,敲响了三记震耳警钟:
第一记警钟告诉我们,战略项目绑不住国家关系。瓜达尔港对中国意义重大,俄罗斯用它来转运北极天然气,中国海军护航也以它作为节点。但对巴基斯坦来说,再重要的战略价值,也比不上缺钱的现实。美国一抛出矿产合作的橄榄枝,巴基斯坦就选择了“利益优先”。这打破了我们“用项目绑定关系”的幻想。
第二记警钟提醒我们,中国投资项目不能“高枕无忧”。瓜达尔港本来就面临俾路支省恐怖袭击的威胁,现在又多了112公里外美国投资的港口竞争,运营压力一下子变大了。更危险的是,美国在项目文件中故意炒作瓜达尔港“军民两用”,为以后干涉埋下伏笔。这种“舆论加实体”的围堵策略,已经在多个中国海外项目中上演。
第三记警钟让我们明白,地缘政治平衡不能靠“感情牌”。过去我们总是用“巴铁”来形容中巴关系,但这次事件证明,所谓的“铁哥们”只在“印度强、巴基斯坦弱”的时候存在。现在巴基斯坦在军事上压制印度之后,立刻成了中美博弈中的“摇摆者”。这说明,实力才是决定立场的根本,感情根本靠不住。
目前,帕斯尼港虽然还没有成为巴基斯坦的官方政策,巴基斯坦军方也否认“官方推动”这件事。但美国战略金属公司已经和巴基斯坦签署了矿产合作备忘录,第一批稀土已经运往美国。所以,这个项目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对中国来说,与其纠结“巴铁变味”,不如赶紧采取行动。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瓜达尔港和内陆的物流连接,提升它的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我们要拓宽资源合作渠道,不要在一个国家“押注太重”。毕竟,在大国博弈中,没有永远的“铁盟友”,只有永远的“主动权”。这次从112公里外传来的警钟,我们越早听进去,就越能避免将来陷入被动。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