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不起外賣....中國百萬年薪夫妻後悔移民日本
移民廣告也非常多,很多中產家庭都躍躍欲試。
覺得國外=高薪=機會多。
真的是這樣嗎?
這幾天,網上流行壹個“深圳年薪百萬的大廠夫妻夢碎日本”的視頻,說壹對名校畢業的學霸,在國內大廠拿著不菲的薪水,卻因壹次旅行便毅然辭職移民日本。
結果壹段時間下來,在生活成本、文化差異隔閡以及創業門檻下不得不铩羽而歸。
“好房子租不到,只能租別人不要的廉價房”。
“只是簡單的蔬菜水果壹天都要幾百塊,壹個月花費將近上萬。”
“家政價格是國內的叁倍,實在不舍得雇人,只能自己做家務。”

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
在壹些社交平台或微信推文上,你經常能看到企業高管去國外開出租車;大學教授到了國外只能做簡單體力活;大廠程序員賣房潤到加拿大,最後只能送外賣等故事。
壹趟盲目移民,半生財富歸零。
中國的中產,為何在異國他鄉難以長期生存?
越來越多的中產產生移民想法,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集體焦慮。
早在2010年,就有調查報告顯示,約68.5%的中產階層進入“房奴”“車奴”“孩奴”的新時代。
期間,壹些人非常害怕因為房子貶值,理財虧損,還有壹些人因為子女教育考慮移民他鄉。
所謂中產,大多都受過良好教育,信奉努力可以換來成功,但高昂的房價、教育成本,讓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其實從客觀上講,中產可以適度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房子買偏壹點,學校隨機分配。
可中產的屬性又決定他們不能將就,得保持外在的體面。
而移民產業恰恰抓住了中產階層的這種焦慮,他們用誘人廣告吸引著中產:
“50萬美金=美國房產+全家綠卡”、“買國內項目僅有70年的使用權,而買國外項目則是土地的永久產權”、“希臘25萬歐元購房移民、土耳其25萬美元購房移民……”

這些項目被包裝成“性價比高”、“投資潛力強勁”的中產家庭移民優先選擇。
在移民中介的描繪中,中產壹旦豁出去,就能打開國外的新世界:
住在郊區有4間臥室的房子,兩叁個孩子,1只狗,2輛汽車,門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
不卷不躁,歲月安好。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牆內自媒體無相財經文章:這幾年,大環境壹般,海外覺得國外=高薪=機會多。
真的是這樣嗎?
這幾天,網上流行壹個“深圳年薪百萬的大廠夫妻夢碎日本”的視頻,說壹對名校畢業的學霸,在國內大廠拿著不菲的薪水,卻因壹次旅行便毅然辭職移民日本。
結果壹段時間下來,在生活成本、文化差異隔閡以及創業門檻下不得不铩羽而歸。
“好房子租不到,只能租別人不要的廉價房”。
“只是簡單的蔬菜水果壹天都要幾百塊,壹個月花費將近上萬。”
“家政價格是國內的叁倍,實在不舍得雇人,只能自己做家務。”

這樣的故事並非個例。
在壹些社交平台或微信推文上,你經常能看到企業高管去國外開出租車;大學教授到了國外只能做簡單體力活;大廠程序員賣房潤到加拿大,最後只能送外賣等故事。
壹趟盲目移民,半生財富歸零。
中國的中產,為何在異國他鄉難以長期生存?
越來越多的中產產生移民想法,主要原因就是自身的集體焦慮。
早在2010年,就有調查報告顯示,約68.5%的中產階層進入“房奴”“車奴”“孩奴”的新時代。
期間,壹些人非常害怕因為房子貶值,理財虧損,還有壹些人因為子女教育考慮移民他鄉。
所謂中產,大多都受過良好教育,信奉努力可以換來成功,但高昂的房價、教育成本,讓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其實從客觀上講,中產可以適度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房子買偏壹點,學校隨機分配。
可中產的屬性又決定他們不能將就,得保持外在的體面。
而移民產業恰恰抓住了中產階層的這種焦慮,他們用誘人廣告吸引著中產:
“50萬美金=美國房產+全家綠卡”、“買國內項目僅有70年的使用權,而買國外項目則是土地的永久產權”、“希臘25萬歐元購房移民、土耳其25萬美元購房移民……”

這些項目被包裝成“性價比高”、“投資潛力強勁”的中產家庭移民優先選擇。
在移民中介的描繪中,中產壹旦豁出去,就能打開國外的新世界:
住在郊區有4間臥室的房子,兩叁個孩子,1只狗,2輛汽車,門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
不卷不躁,歲月安好。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