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奖金竟是分手费?诺贝尔奖七大秘辛
1.居礼家族的诺奖传统
诺奖得主圈里,玛丽·居礼的地位迄今为止仍独一无二:居礼夫人是唯一一位在两个自然科学领域里都曾获奖的科学家。为了表彰居礼夫人在放射性和发现新元素方面的突出贡献,她先后在1903年和1911年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她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礼(Irène Joliot-Curie)也显然得到了母亲的真传:1935年,因同丈夫弗雷德里克共同发现人工放射性,即在实验室中制造出放射性同位素,她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2. 诺贝尔奖金权当分手费
1919年,爱因斯坦在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玛丽奇(Mileva Maric)签署离婚协议时承诺,未来一旦获得诺贝尔奖,奖金会悉数交给前妻。
但问题在于,当时爱因斯坦并没有获颁诺贝尔奖。1921年,爱因斯坦终于愿望成真,而他也信守诺言,将全部奖金转给了前妻米列娃,她和子女们也从此有了生活保障。
3. “相对”正确的诺贝尔奖
在相对长的时期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直无法得到诺贝尔评选委员会的认同。专家们认为,相对论纯属理论推测,他们则更看重能够试验验证的结果。
在国际学术界的强劲压力下,诺贝尔委员会终于在1921年宣布爱因斯坦获奖,但获奖理由中开宗明义,是为了表彰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官方的颁奖理由中,相对论甚至只字未提,因为评委会内部对此仍有争议。

爱因斯坦。(美联社)
4. 数学与醋意
坊间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宣称阿尔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的妻子曾同一位数学家偷情,惹得诺贝尔醋意大发,所以就没有设立数学奖。事实上,诺贝尔从未结过婚,所谓妻子同数学家偷情一说自然也是无稽之谈。
至于他为什么没有设立数学奖,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诺贝尔认为,数学不能直接“造福于人类”。
5.男人的世界
丽泽·迈特纳(Lise Meitner)在发现核裂变现象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但1944年,诺贝尔奖最终却被化学家奥托·哈恩(Otto Hahn)一人所得。迈特纳一生中总共被提名了48次之多,但最终却无缘于诺贝尔奖。
女科学家乔斯琳·贝尔·伯奈尔(Jocelyn Bell Burnell)是脉冲星的主要发现者,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却授予了她的导师安东尼·休伊什( Antony Hewish)。这两位女性科学家的遭遇是科学领域妇女遭受结构性歧视的典型案例。
6. 拍卖场上的诺贝尔奖牌
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s)去世后,他的家人为了偿还拖欠税务局的款项,就把克里克的诺贝尔奖牌送去拍卖,最终以200万美元成交。克里克是因为发现DNA结构而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项的。
而克里克当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同事詹姆斯·华生(James Watson)也在2014年公开拍卖了自己的奖牌,成交价高达480万美元。不过,买家最终还是将奖牌物归原主。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