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陪读10年,我把儿子送进了耶鲁大学
故事里的孩子有些偏科、有些内向。明明很有天赋,却被困在老师追求“标准答案”的框架里。
感觉到国内教育不适合自己家孩子,花友@lili 选择了一个非常大胆,也非常彻底的应对方法:带娃远赴美国读中学。
美国教育跟中国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美国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现在还建议去美国留学吗?
如今,花友@lili 已经陪儿子在美国留学10年。为什么选择美国,美国高中的体验如何,孩子的现状如何 ...
今天,通过我们的采访,一起来看看这个家庭的故事,感谢@lili !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我们家“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孩子的教育,我家从大连搬到上海,再到美国留学陪读10年。
看着娃从一个内向的 “理工男”,慢慢成长为能自己组建编程俱乐部,本科考入南加州大学USC,直博(本科生毕业后,跳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直接以博士研究生身份攻读博士学位)耶鲁大学,研究前沿AI机器人专业。
我这一路踩过的坑、攒下的经验,如果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那就再好不过。
1.
不适应国内教育
我们带娃留学美国
娃三岁启蒙起,我就带着他玩剪纸、折纸、积木、魔方、乐高。他从小喜欢乐高这类拼搭玩具,能自己看图纸,一步步搭出复杂的模型,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都比同龄孩子好不少。
到了小学阶段,我发现孩子对理科特别感兴趣,别的孩子觉得难的数学题,他却愿意花时间去琢磨。我们给他报了数学思维班,他不光不抵触,还挺喜欢去,回来总跟我说 “今天老师讲了个有意思的题”。
本文由@lili 发布于小花生App(花友阅读打卡和经验交流园地)
那时候我们从大连搬到上海定居,我每周都带他去上海科技馆。当时地铁还没全开通环线,从浦西到浦东得兜个大圈,早上早早出门,晚上天黑才回来,有时候坐公交,有时候倒地铁,折腾是真折腾,但看着孩子眼里的光,就觉得值了。
科技馆里的机器人特别吸引他,下棋的、玩魔方的、跳舞的,他能站在那儿看半天,嘴里还念叨 “这个机器人怎么这么厉害”。我趁机跟他说 “要是你学编程,以后也能自己设计机器人的动作,甚至做新的机器人”。
那时候他似懂非懂,但“编程”这两个字,算是在他心里扎了根。
当时我们谁也没想到,后来会决定去美国留学。
儿子从小学到初中,读的都是上海的公立重点学校,成绩虽说不是顶尖,但理科一直不错,本来打算就让他一路读下去,考个重点高中,再考个好大学。
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我们全家去美国旅游,顺便带孩子参观了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他立马就被美国的学习氛围吸引了,跟我说 “妈妈,这里的学校真好,我想在这儿读书。”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