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巨頭警告:中國經濟已岌岌可危
地產市場需中央出手救市、股市短期樂觀但長期難持續。與此同時,北京國企集中拋售房產,李嘉誠家族加速撤離內地房地產,進壹步加劇市場對房價下行的擔憂。這些事件交織,凸顯中國經濟擺脫通縮循環、實現結構轉型的緊迫性與復雜性。
養老金危機
《Tom財經視角》油管節目中披露,大摩宏觀分析師蔡志鵬在9月29日的閉門會議上指出,現行社保體系若不改革,到2035年左右養老金將面臨耗盡風險。原因包括人口老齡化加速、出生率下滑及早期“視同繳費”制度遺留問題。現收現付模式下,早期未繳費人員享受高額養老金,替代率高達70%,遠超國際50%的合理水平,導致基金長期負擔沉重。中長期看,財政轉移支付需求將剛性增長,社保可持續性岌岌可危。
大摩建議在“拾伍伍”期間推進社保改革,兼顧公平與可持續。核心措施是將農村居民和農民工養老金逐步提高至每月1000元,通過全國統壹分層統籌縮小城鄉差距。測算顯示,伍年過渡期後,額外支出占GDP約1%,財政壓力可控。改革需通過國有資本劃撥、提高分紅率及加大財政補貼緩沖成本。中長期,應強化第贰、叁支柱養老金(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降低第壹支柱替代率至20%-30%,讓高收入群體更多依賴個人儲蓄。
蔡博士強調,改革需漸進推進,避免代際不公。財政需通過透明路線圖協調各方利益,確保待機公平。社保改革不僅關乎養老,更與打破通縮循環緊密相關。當前就業預期不穩、收入信心不足導致居民儲蓄率高企、消費疲軟。加強社會安全網可減少後顧之憂,預計到2030年,消費率提升將為GDP貢獻額外0.5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國企砸盤信號明確
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正經歷深度調整。大摩會議指出,自去年9月24日(“924”)政策拐點以來,北京出台托底措施,但效果有限。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庫存高企,短期無大規模刺激,需中央動用金庫收儲。大摩建議在大中城市收儲100-200萬套房產,耗資約3萬億元,分叁年實施,庫存消化周期可降至1年。這將為市場注入信心,縮短調整周期,否則經濟脫底無望,地方債危機將惡化。
近期國企動作佐證了這壹判斷。9月25日,北京天恒集團(西城區國資委)掛牌出售111套房產,總價超33億元,稱“優化資產結構”。同期,浙江紹興、山東煙台、遼寧遼城等地國企拋售房產、商鋪、車位,規模從幾拾到數百套不等。近壹年,廣州國企甩賣183套,北京中鐵集團出售154套,福州國企出讓64套,濟南承發集團拋售1312套,廈門國企清倉1472套。這些動作表明,國企不看好2025年房價築底,寧願降價清倉。
李嘉誠家族的撤離進壹步加劇市場恐慌。自2009年起,其賣出至少600億港元房產。2013年內地房市狂飆時,他開始清倉,被質疑“誤判”。但時間證明其洞察力,潘石屹效仿全身而退,而恒大、碧桂園、萬科、萬達等巨頭陷入困境。王健林雖解除限高,但萬達廣場骨折價甩賣預示更大危機。
有評論指出,李嘉誠國際化布局早在贰叁拾年前開始,香港及內地雇員僅占其全球員工肆分之壹。他崇拜古代商人范蠡,擅察先機,但資本邏輯使其難以“泛舟湖上”逍遙。李嘉誠的撤離被視為風向標。普通投資者若參考其操作,需等待房價穩定信號。當前國企砸盤表明下行壓力未減,新壹輪房價下跌或已開始。

股市展望
大摩首席策略師Laura回顧“924”以來股市表現,歸因於政策、企業、資金“叁醒”。政策打破思維定勢,企業堅持創新出海,資金從債市轉向權益。短期看,流動性改善: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5月底見底回升,債市向股市配置剛起步。基本面反彈強勁,2024年6月後加速,金融、互聯網、硬核科技、制藥、原材料、高端制造等板塊盈利上調。大摩上調阿裡巴巴目標價至200港元,反映AI投資前景。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中國經濟正處於關鍵轉折期,摩根士丹利(大摩)9月29日的最新閉門會議揭示了叁大結構性難題:養老金體系瀕臨2035年崩盤、房養老金危機
《Tom財經視角》油管節目中披露,大摩宏觀分析師蔡志鵬在9月29日的閉門會議上指出,現行社保體系若不改革,到2035年左右養老金將面臨耗盡風險。原因包括人口老齡化加速、出生率下滑及早期“視同繳費”制度遺留問題。現收現付模式下,早期未繳費人員享受高額養老金,替代率高達70%,遠超國際50%的合理水平,導致基金長期負擔沉重。中長期看,財政轉移支付需求將剛性增長,社保可持續性岌岌可危。
大摩建議在“拾伍伍”期間推進社保改革,兼顧公平與可持續。核心措施是將農村居民和農民工養老金逐步提高至每月1000元,通過全國統壹分層統籌縮小城鄉差距。測算顯示,伍年過渡期後,額外支出占GDP約1%,財政壓力可控。改革需通過國有資本劃撥、提高分紅率及加大財政補貼緩沖成本。中長期,應強化第贰、叁支柱養老金(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降低第壹支柱替代率至20%-30%,讓高收入群體更多依賴個人儲蓄。
蔡博士強調,改革需漸進推進,避免代際不公。財政需通過透明路線圖協調各方利益,確保待機公平。社保改革不僅關乎養老,更與打破通縮循環緊密相關。當前就業預期不穩、收入信心不足導致居民儲蓄率高企、消費疲軟。加強社會安全網可減少後顧之憂,預計到2030年,消費率提升將為GDP貢獻額外0.5個百分點。
房地產市場:國企砸盤信號明確
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正經歷深度調整。大摩會議指出,自去年9月24日(“924”)政策拐點以來,北京出台托底措施,但效果有限。地方財政捉襟見肘,庫存高企,短期無大規模刺激,需中央動用金庫收儲。大摩建議在大中城市收儲100-200萬套房產,耗資約3萬億元,分叁年實施,庫存消化周期可降至1年。這將為市場注入信心,縮短調整周期,否則經濟脫底無望,地方債危機將惡化。
近期國企動作佐證了這壹判斷。9月25日,北京天恒集團(西城區國資委)掛牌出售111套房產,總價超33億元,稱“優化資產結構”。同期,浙江紹興、山東煙台、遼寧遼城等地國企拋售房產、商鋪、車位,規模從幾拾到數百套不等。近壹年,廣州國企甩賣183套,北京中鐵集團出售154套,福州國企出讓64套,濟南承發集團拋售1312套,廈門國企清倉1472套。這些動作表明,國企不看好2025年房價築底,寧願降價清倉。
李嘉誠家族的撤離進壹步加劇市場恐慌。自2009年起,其賣出至少600億港元房產。2013年內地房市狂飆時,他開始清倉,被質疑“誤判”。但時間證明其洞察力,潘石屹效仿全身而退,而恒大、碧桂園、萬科、萬達等巨頭陷入困境。王健林雖解除限高,但萬達廣場骨折價甩賣預示更大危機。
有評論指出,李嘉誠國際化布局早在贰叁拾年前開始,香港及內地雇員僅占其全球員工肆分之壹。他崇拜古代商人范蠡,擅察先機,但資本邏輯使其難以“泛舟湖上”逍遙。李嘉誠的撤離被視為風向標。普通投資者若參考其操作,需等待房價穩定信號。當前國企砸盤表明下行壓力未減,新壹輪房價下跌或已開始。

股市展望
大摩首席策略師Laura回顧“924”以來股市表現,歸因於政策、企業、資金“叁醒”。政策打破思維定勢,企業堅持創新出海,資金從債市轉向權益。短期看,流動性改善: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5月底見底回升,債市向股市配置剛起步。基本面反彈強勁,2024年6月後加速,金融、互聯網、硬核科技、制藥、原材料、高端制造等板塊盈利上調。大摩上調阿裡巴巴目標價至200港元,反映AI投資前景。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