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杰荣逝世:深耕中国法律界的美国律师

孔杰荣去年出版的回忆录《东行,西行》。
一些同事对此持怀疑态度。孔杰荣在回忆录中提到,当时的法学院院长威廉·普罗瑟曾对他说:“不要把你的职业生涯浪费在中国上。”
但孔杰荣仍毅然投身其中。对亚洲艺术怀有兴趣的妻子开始研习中国历史与文化,后来更成为艺术史学家、策展人、作家和摄影师。

1988年,孔杰荣与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的吉尔·斯普鲁斯走出新加坡一家法院。他们此前旁听了一宗政治案件的审理。
学习中文后,孔杰荣于1963年携家人移居香港。当时关于中国法律体系的文献极为匮乏,他着手采访来自大陆的难民,包括曾经的警察,以深入探究法律的实际运作。1968年,他出版了开创性研究着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程序(1949-1963)》(The Criminal Proces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63)。他累计主编、撰写或合着了十余部着作,其中多部是关于中国法律的指南读物。
“他展现了关注现实层面以了解真实情况的重要价值,而非仅仅依赖书面材料,”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荣休教授郭丹青(Donald C. Clarke)在采访中说。

孔杰荣后来转赴哈佛大学,并积极参与推动美国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他亦渴望亲身前往中国大陆,曾多次尝试未果——包括提出书面请求,以及为一座美国动物园购买一只大熊猫的提议。
1972年,机会终于降临,他加入一个规模不大的学者代表团,访问了北京等城市。他忆及在一家早餐店与警惕的当地民众喝着豆浆艰难攀谈的情景。此行最精彩的部分则是与周恩来总理共进晚宴。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