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黄仁勋详解驱动AI革命的"三大规模法则"
利率与竞争对手50-65%的毛利率之间的差距,远小于30倍的性能差距。即便竞争对手免费提供芯片,客户因选择其产品而损失的机会成本过高,仍会选择英伟达高性能、高每瓦效率的系统。未来Ruben、Ultra、Fineman系列将继续保持这一优势。
08.英伟达的竞争护城河
格斯特纳:我们再回到竞争护城河的话题。英伟达推行年度发布周期,与供应链协同开发,规模远超预期,通过收购以及NV Fusion、CPX等战略增强了平台能力。你认为英伟达的竞争护城河在扩大吗?市场认为,市值4.5万亿美元的公司不可能再实现大幅增长,但你认为五年后英伟达收入能增长2至3倍吗?
黄仁勋:我们面临的机遇远超市场共识。我认为英伟达有可能成为首家市值达到10万亿美元的公司。十年前,没人相信会出现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今这样的公司已有10家。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将增长5至10 倍,我们不仅是一家芯片公司,更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司。我们与OpenAI的合作就证明了这一点。客户可以选择购买我们的芯片、组件或完整系统,我们能灵活满足不同需求。市场低估了我们的增长潜力。
格斯特纳:你提到马斯克是顶尖的建设者。xAI的Colossus 1整合了数十万颗H100/H200芯片;Colossus 2可能会配备50万颗GPU,相当于100万颗H100芯片的算力,或许会成为首个1吉瓦规模的计算集群。这种建设者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黄仁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的建设极为复杂,涉及技术、融资、场地、电力等多个方面。马斯克的独特优势在于,他能统筹所有环节,包括融资,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高效。他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将意愿与技能相结合,能够创造奇迹。
09. 主权人工智能与全球布局
格斯特纳:30年前,你肯定想不到会与各国国王、总统会面。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英伟达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堪比20世纪40年代的核项目,但如今这项“项目”的资助者是英伟达、OpenAI、Meta、谷歌等公司,而非政府。你是否认同各国将人工智能视为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关键生存要素这一观点?
黄仁勋:没有人需要原子弹,但所有人都需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现代软件的核心,正在推动计算从通用计算转向加速计算,从人工编写代码转向人工智能生成代码。
每个国家都必须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因为它代表着现代化。各国需要将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编码到人工智能中,发展主权人工智能能力,涵盖语言模型、工业模型和国家安全模型。他们会使用OpenAI、Gemini(谷歌旗下人工智能模型)、Grok(xAI旗下人工智能模型)、Anthropic(人工智能公司)等平台的技术,但也需要自建基础设施,就像需要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一样。
10.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与英伟达的角色
格斯特纳:你对中国的了解无人能及。英伟达曾在中国市场占据95%的份额,但近年来受政策限制,华为借此获得了发展,并计划在三年内超越英伟达。你认为美国应如何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取胜?
黄仁勋:中国有权支持本国企业,他们拥有全球顶尖的创业者和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人才,工作文化高效。中国的制造能力强大,与我们的技术差距仅在“纳秒”级别。美国试图限制中国的做法,反而加速了华为的发展。我们应承认中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外国投资,同时允许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英伟达希望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这对中美双方都有利。我们的业绩预测并未包含中国市场,但中国市场至关重要。我相信理性最终会占上风。
11.H-1B签证、人才与美国梦
格斯特纳:美国政府对H-1B签证收取10万美元费用,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对吸引全球人才的影响?这对大公司和初创企业的影响有何不同?
黄仁勋: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希望这不是终点。美国的核心品牌是“美国梦”和“上升权”(The Right to Rise,即每个人都有通过努力提升自身地位的权利),我就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特朗普总统支持合法移民,10万美元的H-1B签证费用有助于减少签证滥用,但可能会给初创企业带来负担,导致投资流向海外。政府需要调整政策,吸引顶尖人才,尤其是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者。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黄仁勋:从收入角度来看,假设客户拥有2吉瓦的电力,我们系统的每瓦性能是竞争对手的两倍,那么客户就能从数据中心获得双倍收入。我们75%的毛08.英伟达的竞争护城河
格斯特纳:我们再回到竞争护城河的话题。英伟达推行年度发布周期,与供应链协同开发,规模远超预期,通过收购以及NV Fusion、CPX等战略增强了平台能力。你认为英伟达的竞争护城河在扩大吗?市场认为,市值4.5万亿美元的公司不可能再实现大幅增长,但你认为五年后英伟达收入能增长2至3倍吗?
黄仁勋:我们面临的机遇远超市场共识。我认为英伟达有可能成为首家市值达到10万亿美元的公司。十年前,没人相信会出现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如今这样的公司已有10家。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将增长5至10 倍,我们不仅是一家芯片公司,更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司。我们与OpenAI的合作就证明了这一点。客户可以选择购买我们的芯片、组件或完整系统,我们能灵活满足不同需求。市场低估了我们的增长潜力。
格斯特纳:你提到马斯克是顶尖的建设者。xAI的Colossus 1整合了数十万颗H100/H200芯片;Colossus 2可能会配备50万颗GPU,相当于100万颗H100芯片的算力,或许会成为首个1吉瓦规模的计算集群。这种建设者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黄仁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的建设极为复杂,涉及技术、融资、场地、电力等多个方面。马斯克的独特优势在于,他能统筹所有环节,包括融资,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高效。他具有强烈的紧迫感,将意愿与技能相结合,能够创造奇迹。
09. 主权人工智能与全球布局
格斯特纳:30年前,你肯定想不到会与各国国王、总统会面。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英伟达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堪比20世纪40年代的核项目,但如今这项“项目”的资助者是英伟达、OpenAI、Meta、谷歌等公司,而非政府。你是否认同各国将人工智能视为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关键生存要素这一观点?
黄仁勋:没有人需要原子弹,但所有人都需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现代软件的核心,正在推动计算从通用计算转向加速计算,从人工编写代码转向人工智能生成代码。
每个国家都必须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因为它代表着现代化。各国需要将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编码到人工智能中,发展主权人工智能能力,涵盖语言模型、工业模型和国家安全模型。他们会使用OpenAI、Gemini(谷歌旗下人工智能模型)、Grok(xAI旗下人工智能模型)、Anthropic(人工智能公司)等平台的技术,但也需要自建基础设施,就像需要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一样。
10.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与英伟达的角色
格斯特纳:你对中国的了解无人能及。英伟达曾在中国市场占据95%的份额,但近年来受政策限制,华为借此获得了发展,并计划在三年内超越英伟达。你认为美国应如何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取胜?
黄仁勋:中国有权支持本国企业,他们拥有全球顶尖的创业者和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人才,工作文化高效。中国的制造能力强大,与我们的技术差距仅在“纳秒”级别。美国试图限制中国的做法,反而加速了华为的发展。我们应承认中国是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外国投资,同时允许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英伟达希望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这对中美双方都有利。我们的业绩预测并未包含中国市场,但中国市场至关重要。我相信理性最终会占上风。
11.H-1B签证、人才与美国梦
格斯特纳:美国政府对H-1B签证收取10万美元费用,你如何看待这一政策对吸引全球人才的影响?这对大公司和初创企业的影响有何不同?
黄仁勋: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希望这不是终点。美国的核心品牌是“美国梦”和“上升权”(The Right to Rise,即每个人都有通过努力提升自身地位的权利),我就是这一理念的受益者。特朗普总统支持合法移民,10万美元的H-1B签证费用有助于减少签证滥用,但可能会给初创企业带来负担,导致投资流向海外。政府需要调整政策,吸引顶尖人才,尤其是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者。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