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3岁上大学38岁猝死 母亲"恨不得他死掉"

2021年11月9日,一位曾拥有“神童”称号的男人,因为压力过大而猝死,那一年,他才38岁。


回顾他的履历,简直犹如开挂。

4岁能认识上千字,8岁就上了初中,13岁考上双一流重点大学,17岁到中科院硕博连读。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神童,除了会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

而这可能也是他年纪轻轻就失去生命的间接原因。

原生家庭之痛

魏永康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跟他母亲曾雪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从儿子1岁的时候曾雪梅就教儿子识文断字,魏永康也是争气,天生就有一个好脑子。



4岁的时候,在曾雪梅的调教下,魏永康已经认识上千个汉字了,甚至还能提笔写字。这让曾雪梅看到了希望,儿子或许能给她带来不一样荣耀。

就是这个想法,让魏永康对人生的认知,开始变得扭曲。

在孩子本应该玩耍锻炼社交能力的时候,母亲把他关在家里看书。

这让他从小就没有社交意识,在他的生命里,生活只是学习,窗外的世界与他完全没关系,他貌似也并不在乎。



这也为后面的各种悲剧埋下了伏笔。

魏永康8岁,曾雪梅托了好多关系,终于找到愿意招收儿子的重点初中。

寒假开学,老师问魏永康回家为什么没有完成读课外读物的作业。


魏永康回答说:“我妈说了,那些东西都没用,只有课本才对我有用。”

看出来了吗?我们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像胚胎时期的“分化细胞”一样大有可为。但曾雪梅却只在白纸上写下大大的两个字——学习。

这直接导致年纪尚小的魏永康,在内心深处认为,学习就是生命的全部。这就是原生家庭对“白纸”的影响。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里传递出来的东西,是会像刻刀一样,刻在孩子的“骨头”上,伴其一生。

比如有调查发现,如果父母在孩子尚小的时候,过度强调物质积累,那孩子在成年之后出现对金钱焦虑的概率,要比别人高出3.2倍。

在心理学上,这叫作原生家庭带来的“认知固化。”

因此,如果想让孩子有更丰富的灵魂,就要谨慎对待他们刚诞生的“白纸人生”。

上面不应该只有学习,还要有社交、道德等生而为人必须要有的东西,甚至还要添上缤纷的颜色。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今年出国游,中国新中产恨不得掏空积蓄 那些买了以后恨不得天天穿的衣服
    现在有人恨不得一口痰吐居委会脸? 男被拐32年后拉黑亲生父母 恨不得
    吴亦凡进去,6女星恨不得找个地缝 吴亦凡进去了,有六位女明星恨不得  (7条评论)
    看菲律宾华人墓地 恨不得搬进去住 戊戌6君子 爱国群众恨不得食其肉
    这剧当年居然过审 恨不得每句截屏 硅谷工程师流行这 让你恨不得做鸡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