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急了,中国男人正在群体性的消极

需要重视了。


最近,有关部门发起全国性的挑动负面情绪整治行动。

同时,网上也在流行各种所谓的男性社会学理论升级。

这些所谓理论的广泛传播似乎说明:

男人正在经历群体性的消极。

疫情前后,我们可以看到男性总体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

焦虑——觉醒——消极。

2017年,房价翻番之后,男女对立兴起,男人这个时候的心理状态是焦虑,一方面买房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女性要求越来越高。但那个时候经济还算好,在房地产泡沫下,男人搏一搏,还能迎娶小白美站上人生巅峰。

2023年,疫情结束之后,男人开始流行觉醒叙事,因为预想的经济报复性反弹并没有出现,各种内卷、降本增效、消费降级,经济出现通缩迹象,男性这个时候开始倾向主动放弃责任或者说负担,标榜躺平或者摆烂,鄙视一切舔狗行为。

2025年,通缩迹象三年后,不只是年轻人,中年男人也有点扛不住了,社交媒体到处弥漫着消极的情绪,这些情绪还被总结成各种理论,帮助男人解释自身的困境,同时鼓励进一步放弃主动参与婚姻和家庭生活。

这三个阶段男人心理的变化,是逐渐加强的,从底层逻辑来看,是经济调整带来的群体性阵痛,但是还有复杂的社会和技术原因。



简单来说说。

1、经济压力带来的无力感

这一轮经济调整期很长,远远不是1998或者2008年的经济危机可以比拟的:

全球债务周期进入不可持续的阶段,进而引发了全球产业链和地缘的再平衡,国内随着房地产时代的落幕,也已经开始了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再平衡的新时期。

时代的调整,不是个人意志能转移的,这个阵痛,大部分人都要承受。

很可能是五年到十年,或者可能就是一代人。

年轻人的就业,中年人的负担,老年人的养老,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无力感也越来越强。

这是消极的主要原因。


2、社会期待带来的挫败感

虽然现在都说男女平权,但是传统观念里,社会对男人的期待往往更高。

很多时候,女人比男人多了一条退路:

大不了就去嫁人。

男人没有办法,萧山女婿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当的。

社会对男人的期待包括:

事业、收入、婚姻、家庭、孩子、父母…

一个男人需要承担起这些期待,才能是一个合格的或者说成功的男人。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已经有 3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万人夜骑开封,一种新时代的群体性癔症 猎巫:群体性焦虑与压抑中,人性的必然选择(图)
    深度:中国人陷入群体性迷失时代  (1条评论) 美国又发生群体性枪击 4人被枪杀
    重庆爆发群体性事件 警方到场被.. 云南官员突遭刑拘 曾涉群体性事件
    2015年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 社会出问题 中国女孩陷群体性自卑
    官民矛盾升级:揭刘少奇调研群体性事件 中国群体性事件激增 社会危机五日一发  (2条评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
    评论1 游客 [亲.不.流.经] 2025-09-26 17:34
    其根源是不要再给外人超国民待遇了,要让自己的男人有自信有自尊有担当。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