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条"丧家狗"——我的三孔游记
皇帝来的,孔庙里也是前殿后寝,后宫里还供奉着孔子他老婆的排位,大成殿里的孔子像也是十二章服加冕旒冠带,金銮宝座龙藻井,一幅要在冥界登极坐殿、复刻一把秦始皇大一统的样子。
我去的时候还正赶上当地在为“乙巳年孔子大祭”搞排演,遍地都是穿古装的当地学生在筹备,管理人员在喇叭里喊“八佾舞的同学准备上场!”
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可在这样的大成殿前跳这样的舞蹈祭祀孔子,似乎倒也没什么违和感。
因为这不是孔子的意志,而是后世帝王的意志,古代君王们需要这么一个神主排位,让思想也宛如现实中一般,有一个皇帝、执行一套外儒内法的皇权统治,孔子就成了这个被推出来的人。
这就是大成殿所祭祀的孔子的实质。
真实的孔子,其实不在这里。

当然你也能感觉到,三孔里对古代皇权的这种趋从与复刻,其实时时处处透着一股小心,无所不在的小心。
大成殿虽然也是重檐歇山顶,但开间只有九间,而不是太和殿的十一间。门前的盘龙柱,清代皇帝真来祭祀的时候,据说是要用彩绸给包起来的,以示假龙不见真龙天子。
孔子墓碑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最后那个“王”字,是被那个高高的祭坛给挡起来的。防止明清皇帝来祭祀的时候看见了觉得尴尬、猜忌——异姓不封王么,汉代就立下的规矩,你孔老二怎么可以破?嘴上敬你一句至圣先师,你还真当真了?
多说一句,这个“大成至圣文宣王”,是元代给封的。草原上来的蒙古族哥们也是真实在,一听中原人尊敬孔子,就给真封了王爵,还让孔子后代嫡系、宋代才开始封的衍圣公实授了“曲阜县令”的职位。这相当于在早就实行郡县制的古代中原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度,让孔家后人真的在当地建立国中之国了。
可是蒙元这么一搞,就弄得明朝很尴尬,“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尊号都已经给出去了,你号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总不能弄得比胡元还小气,把给出去的王爵褫夺回来吧?
于是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就让那一代衍圣公孔克坚来见自己,孔克坚说自己病重了、不能远行,让自己儿子去南京见驾。
老朱于是就让孔家儿子给他老爹送了一封信,信里客客气气的说了点狠话:衍圣公啊,听说你病了,朕很挂念,让令郎送些汤药给你……但你最好是真的有病,否则不敬新朝是个什么罪名,你可得想清楚。
孔克坚得信之后,病立马就好了,跳下床来连夜水陆兼程数百里跑到南京见驾……
嗯,朱元璋先生就这样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奇迹。
其实,上追远古,孔子后人在秦制之初的骨头还是非常硬的。
“伐无道,诛暴秦”的秦末大起义当中,孔子的后人孔鲋和他的侄子孔藂都曾经拉起义军挺身抗暴,孔藂还因功授官左司马、将军、都尉、封蓼侯,那是正正经经的“战斗的儒家”。
后来到了汉末,又出了个知名的大思想家孔融,孔融是那年头最知名的“公知”。这辈子没别的兴趣爱好,就喜欢和曹操唱个反调。
曹操说要禁酒,孔融立马写《酒德颂》、赞扬豪饮,曹操说要打官渡,孔融就说袁绍势不可敌,曹老板假惺惺的要弘扬孝道,孔融举办沙龙和他学生祢衡搞座谈,批了一通他祖宗最神化的孝道:父亲对子女有何恩义?还不是图一时的快活罢了?母亲对子女有何恩义?瓶子装了水,那水倒出来之后还要感谢瓶子么?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所以整个三孔里的形制都是仿着我去的时候还正赶上当地在为“乙巳年孔子大祭”搞排演,遍地都是穿古装的当地学生在筹备,管理人员在喇叭里喊“八佾舞的同学准备上场!”
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可在这样的大成殿前跳这样的舞蹈祭祀孔子,似乎倒也没什么违和感。
因为这不是孔子的意志,而是后世帝王的意志,古代君王们需要这么一个神主排位,让思想也宛如现实中一般,有一个皇帝、执行一套外儒内法的皇权统治,孔子就成了这个被推出来的人。
这就是大成殿所祭祀的孔子的实质。
真实的孔子,其实不在这里。

当然你也能感觉到,三孔里对古代皇权的这种趋从与复刻,其实时时处处透着一股小心,无所不在的小心。
大成殿虽然也是重檐歇山顶,但开间只有九间,而不是太和殿的十一间。门前的盘龙柱,清代皇帝真来祭祀的时候,据说是要用彩绸给包起来的,以示假龙不见真龙天子。
孔子墓碑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最后那个“王”字,是被那个高高的祭坛给挡起来的。防止明清皇帝来祭祀的时候看见了觉得尴尬、猜忌——异姓不封王么,汉代就立下的规矩,你孔老二怎么可以破?嘴上敬你一句至圣先师,你还真当真了?
多说一句,这个“大成至圣文宣王”,是元代给封的。草原上来的蒙古族哥们也是真实在,一听中原人尊敬孔子,就给真封了王爵,还让孔子后代嫡系、宋代才开始封的衍圣公实授了“曲阜县令”的职位。这相当于在早就实行郡县制的古代中原部分恢复了封建制度,让孔家后人真的在当地建立国中之国了。
可是蒙元这么一搞,就弄得明朝很尴尬,“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尊号都已经给出去了,你号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总不能弄得比胡元还小气,把给出去的王爵褫夺回来吧?
于是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就让那一代衍圣公孔克坚来见自己,孔克坚说自己病重了、不能远行,让自己儿子去南京见驾。
老朱于是就让孔家儿子给他老爹送了一封信,信里客客气气的说了点狠话:衍圣公啊,听说你病了,朕很挂念,让令郎送些汤药给你……但你最好是真的有病,否则不敬新朝是个什么罪名,你可得想清楚。
孔克坚得信之后,病立马就好了,跳下床来连夜水陆兼程数百里跑到南京见驾……
嗯,朱元璋先生就这样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奇迹。
其实,上追远古,孔子后人在秦制之初的骨头还是非常硬的。
“伐无道,诛暴秦”的秦末大起义当中,孔子的后人孔鲋和他的侄子孔藂都曾经拉起义军挺身抗暴,孔藂还因功授官左司马、将军、都尉、封蓼侯,那是正正经经的“战斗的儒家”。
后来到了汉末,又出了个知名的大思想家孔融,孔融是那年头最知名的“公知”。这辈子没别的兴趣爱好,就喜欢和曹操唱个反调。
曹操说要禁酒,孔融立马写《酒德颂》、赞扬豪饮,曹操说要打官渡,孔融就说袁绍势不可敌,曹老板假惺惺的要弘扬孝道,孔融举办沙龙和他学生祢衡搞座谈,批了一通他祖宗最神化的孝道:父亲对子女有何恩义?还不是图一时的快活罢了?母亲对子女有何恩义?瓶子装了水,那水倒出来之后还要感谢瓶子么?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