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高通想抱紧小米、抱紧王兴兴,更想抱紧中国
今年的骁龙峰会中国专场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高通邀请宇树科技CEO王兴兴与高通公司研发副总裁兼全球AI研发负责人侯纪磊现场对谈具身智能。
要知道,重仓小米只是一个旧高通的故事,而牵手王兴兴则是一个新高通的叙事。
所以,一个新的问题同样值得长期关注——高通会不会复制当年投资小米的逻辑,入股宇树科技?
03 从旧高通,到新高通
汽车、IOT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反映出高通多元化的成效。
借助多元化,从“旧高通”转型成为“新高通”,关键就在于人工智能。但这个观点并不新鲜,自Transformer“大流行”以来,所有人都在高喊拥抱人工智能,只不过在这件事情上,高通的做法略有差异,其将着眼点重点放在了端侧,但也认同边缘端侧和云端保持协同发展。
“你们会听到很多关于算力的讨论,关于云端与边缘端的争论从未停止。”安蒙在骁龙峰会的演讲上说,“我们认为,未来必然是云端与边缘端协同发展。”安蒙强调,边缘端具备实时性、个性化、上下文感知能力,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它能保护数据隐私。
所以一开始我们就说,“让骁龙无处不在”这个概念,边界就在于端侧,但这也只是暂时的状态,因为高通在最近一个季度的业绩会上明确表态,已经在沟通数据中心芯片的合作,预计2028财年将产生收入。
为了给端侧AI背书,安蒙在近40分钟时间的演讲中,接近3/4的时间都在强调AI。
这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用户界面”、“从智能手机为中心转向Agent为中心”、“计算架构变革”、“模型混合化”、“边缘数据强相关”、“未来网络可感知”这些认知外,更是用了一套多个Agent协同处理任务的Demo来阐述高通对端侧AI的理解。
只不过,这40分钟和为数不多的几个Demo演示还远远不足以感知到高通在AI时代的角色。
在与高通的一位内部人士的交流中,我们提到一个问题,“英伟达=GPU”,“Intel=AI PC”,“高通=?”。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高通在AI时代的标签是什么?”的问题。
1991年,Intel提出了一个时至今日仍然深入人心的概念——Intel inside,作为一个to B的公司来说,AI时代的“新高通”需要有一个类似的、更清晰的标签。现在一些ARM架构Windows PC上虽然也贴上了“Powered by Snapdragon”的标签,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无数的合作伙伴、海量的demo来展示。
最近几年,高通一直尝试跨界营销,其中包括与英超豪门曼联合作,与电动F1合作,高通全球CMO也在峰会上介绍称,骁龙社交媒体的全球粉丝达到了2000万。而这类“赛事营销”、“体育营销”和“粉丝营销”,早已被中国厂商们玩得滚瓜烂熟,但对高通来说又不得不做。
前述高通内部人士表示,“消费者有选择权,但这样的跨界传播可以让消费者在购买时产生一定的倾向性和选择判断。”
最后再分享一个真实案例,这次在过海关的时被问及此行目的,回答参加高通骁龙峰会(Snapdragon Summit),却被反问“What is Snapdragon?”。
是的,骁龙是什么?这不仅是扎根手机时代的旧高通需要回答的问题,更是聚焦AI时代的新高通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Mor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