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个国家的人吃了五十年预制菜
日本的小龙虾预制品生产线。图/受访者提供
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增长,主要由经济高速发展后国民需求的改变驱动。20世纪50年代,以肯德基为代表的美国快餐业崛起,食品以半成品形态进驻全球门店。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由于本土食品资源匮乏,日本政府于1965年出台“冷藏链劝告”,大力扶持速冻食品企业以及冷链建设,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等快餐品牌也迅速发展。
据国信证券研报,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端(B端)需求受学校供餐制度驱动,团餐标准化需求上升,冷冻食品产值快速提高。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在老龄化、单身化、家庭小型化、女性就业率上升等社会人口趋势的推动下,出于便捷性需求,消费者端(C端)也迎来拐点,延续了产值增长。
时至今日,“做饭简单方便”的需求仍在影响日本年轻人的选择。今年2月,日本冷冻食品协会对1250名25岁以上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食用冷冻食品的频率同比增长了20%,约28%的女性、31%的男性每周食用2—3次。饺子、冷冻蔬菜,乌冬面/荞麦面/拉面、意大利面,以及炒饭/烩饭等品类受到欢迎。
在一些发达国家,不花时间做饭、便利至上是共识。李明在德国从事餐饮行业市场拓展工作,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德餐的品类没有法餐、意餐丰富,高度的工业化发展也塑造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大家中午也不去外面就餐,习惯到超市买个预制汉堡或三明治。即便有在家做饭的习惯,也是从超市购买半成品、冷冻食品,快速完成制作”。
为此,商家要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日本食品巨头日冷集团的发家产品,正是一款看似平平无奇的炒饭。2001年,日冷集团推出“正宗炒饭”。此前,市场上冷冻米饭的口感更接近于拌饭,与真正的炒饭相差较远。日冷集团研发了特殊的炒菜技术与设备,让每一粒大米被蛋液包裹,通过蛋液和油脂的润滑防止大米粘连,实现了粒粒分明的效果。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市场欢迎,二十多年来始终位居同品类全球销量第一。
最近几年,预制的中华料理在日本受到欢迎,也是因为便利。据王宏鑫介绍,预制小龙虾采取了速冻锁鲜的技术。凭借这一技术,经冷冻的麻辣、蒜香、十三香等调味小龙虾,能在消费者解冻的过程中逐渐吸收调料入味。相比于购买半成品、回家现炒的方式,冷冻制品不仅节约时间,入味效果也更好。
近几年,他也持续向日本市场引进其他预制技术成熟的中国产品,如虾饺,以及烤鱼、剁椒鱼、酸菜鱼等调味鱼片。“以鱼类食品为例,日本的消费者是吃不完一整条鱼的,得做一人食分量。我们要切成鱼片,并将1/2或1/4的鱼片调味后制成产品,才能面向零售市场。”
连锁扩张的必然
2010年,沙铭开始带领国内的餐饮企业去日本考察,后来创立了北京玖玖一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她负责中日餐饮交流研学业务。她发现:“从2014、2015年开始,国内餐饮企业的需求明显升级了,要求学习国外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如何与连锁模式对接。”
连锁品牌的扩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设中央厨房作为食品制造中心和供应链的核心,实现运营的标准化,优化人力成本,提升效率。
沙铭对日本一家做乡土料理的连锁面店印象深刻,店里也售卖炒饭、煎饺等,在日本快速扩张了数百家门店。其中,面和炒饭等主食由中央厨房制作,包菜等净菜由中央厨房切配,搭配酱料包配送到店现场炒制,店员只需加热和配上调料即可,即便如此味道也很不错。

日本的一家中央厨房 图/受访者提供
她表示,与国内情况不同,日本OEM中央厨房(第三方中央厨房)的分类非常细,一家企业往往长期服务于某一类需求,例如分别为大型超市、餐饮店、老人餐、学生餐的需求服务;品类区分也很严格,鱼类,肉类(如牛肉、猪肉、鸡肉等),蔬菜都会具体到细分种类。她曾去过一家专门做葱的加工厂,机器快速地去除头和葱叶,根据大中小号进行加工装配。“这也有助于食品的溯源。”她说。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王宏鑫的公司内,出口在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增长,主要由经济高速发展后国民需求的改变驱动。20世纪50年代,以肯德基为代表的美国快餐业崛起,食品以半成品形态进驻全球门店。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由于本土食品资源匮乏,日本政府于1965年出台“冷藏链劝告”,大力扶持速冻食品企业以及冷链建设,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等快餐品牌也迅速发展。
据国信证券研报,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端(B端)需求受学校供餐制度驱动,团餐标准化需求上升,冷冻食品产值快速提高。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在老龄化、单身化、家庭小型化、女性就业率上升等社会人口趋势的推动下,出于便捷性需求,消费者端(C端)也迎来拐点,延续了产值增长。
时至今日,“做饭简单方便”的需求仍在影响日本年轻人的选择。今年2月,日本冷冻食品协会对1250名25岁以上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食用冷冻食品的频率同比增长了20%,约28%的女性、31%的男性每周食用2—3次。饺子、冷冻蔬菜,乌冬面/荞麦面/拉面、意大利面,以及炒饭/烩饭等品类受到欢迎。
在一些发达国家,不花时间做饭、便利至上是共识。李明在德国从事餐饮行业市场拓展工作,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德餐的品类没有法餐、意餐丰富,高度的工业化发展也塑造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大家中午也不去外面就餐,习惯到超市买个预制汉堡或三明治。即便有在家做饭的习惯,也是从超市购买半成品、冷冻食品,快速完成制作”。
为此,商家要不断进行产品、技术创新。日本食品巨头日冷集团的发家产品,正是一款看似平平无奇的炒饭。2001年,日冷集团推出“正宗炒饭”。此前,市场上冷冻米饭的口感更接近于拌饭,与真正的炒饭相差较远。日冷集团研发了特殊的炒菜技术与设备,让每一粒大米被蛋液包裹,通过蛋液和油脂的润滑防止大米粘连,实现了粒粒分明的效果。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市场欢迎,二十多年来始终位居同品类全球销量第一。
最近几年,预制的中华料理在日本受到欢迎,也是因为便利。据王宏鑫介绍,预制小龙虾采取了速冻锁鲜的技术。凭借这一技术,经冷冻的麻辣、蒜香、十三香等调味小龙虾,能在消费者解冻的过程中逐渐吸收调料入味。相比于购买半成品、回家现炒的方式,冷冻制品不仅节约时间,入味效果也更好。
近几年,他也持续向日本市场引进其他预制技术成熟的中国产品,如虾饺,以及烤鱼、剁椒鱼、酸菜鱼等调味鱼片。“以鱼类食品为例,日本的消费者是吃不完一整条鱼的,得做一人食分量。我们要切成鱼片,并将1/2或1/4的鱼片调味后制成产品,才能面向零售市场。”
连锁扩张的必然
2010年,沙铭开始带领国内的餐饮企业去日本考察,后来创立了北京玖玖一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她负责中日餐饮交流研学业务。她发现:“从2014、2015年开始,国内餐饮企业的需求明显升级了,要求学习国外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如何与连锁模式对接。”
连锁品牌的扩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设中央厨房作为食品制造中心和供应链的核心,实现运营的标准化,优化人力成本,提升效率。
沙铭对日本一家做乡土料理的连锁面店印象深刻,店里也售卖炒饭、煎饺等,在日本快速扩张了数百家门店。其中,面和炒饭等主食由中央厨房制作,包菜等净菜由中央厨房切配,搭配酱料包配送到店现场炒制,店员只需加热和配上调料即可,即便如此味道也很不错。

日本的一家中央厨房 图/受访者提供
她表示,与国内情况不同,日本OEM中央厨房(第三方中央厨房)的分类非常细,一家企业往往长期服务于某一类需求,例如分别为大型超市、餐饮店、老人餐、学生餐的需求服务;品类区分也很严格,鱼类,肉类(如牛肉、猪肉、鸡肉等),蔬菜都会具体到细分种类。她曾去过一家专门做葱的加工厂,机器快速地去除头和葱叶,根据大中小号进行加工装配。“这也有助于食品的溯源。”她说。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