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房价小区里的公租房,两边住户都委屈

公租房建在商品房小区里,这种“配建”模式在一二线城市并不鲜见。
2010年后的十年间,为快速建设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小区配建公租房”成为许多城市采用的阶段性政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批崭新的商品房小区里,配置有不同比例的公租房楼栋,商品房业主和公租客,就这样同住一个屋檐下。
有网友分享过极端的个案:在华东某大城市,一座核心地段小区的房价一度冲上10万元/平米,而其中公租房的月租金只要一千多元。
今天,随着保障房缺口缩小,配建公租房的商品房项目正在逐步减少。但在一些已经建成的小区里,“混住”造成的争执旷日持久。特别是在房价波动的大背景下,“住得公平”和“住得安心”重新成为很多小区的核心议题。
一段现场拍摄的视频中,一扇小区内部的隔离铁门轰然倒下。夜色中,人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小区里的“历史性事件”——这是一场两类居民、两种住房之间的对峙。
最近一个月,位于杭州的杭樾润府小区里,商品房业主和公租房租户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导火索就是这扇被推倒的铁门,它的作用是隔开小区内的公租房和商品房。这并不是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第一次冲突,可预见的未来,矛盾也不会随着铁门被推倒而消失。
杭樾润府小区并非个例,过去几年,在公租房和商品房混住的楼盘中,类似的争议不断出现。

8月20日,杭樾润府小区内的公租房租户和商品房业主产生了冲突。(图/由受访者提供)
公租房属于公共保障性住房项目,在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为快速建设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小区配建公租房”成为过去数年的阶段性政策。
例如西安,如果建设单位选择实物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根据《西安市商品住房项目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细则》(市政办发〔2018〕118号),即按照不低于宗地住宅建筑面积的15%配建,其中5%无偿移交政府;10%由政府回购。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城市的商品房、公租房混住模式形成。
“公”字当头,注定了公租房带有社会福利性质。谁来住、怎么住,具体到各地,原则常有差异,但总体来说,是向低收入家庭倾斜。而在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房价较高的城市,“混住小区”里业主和租客付出的成本,往往悬殊,享受的却是同一小区几乎一致的居住体验。
2024年5月,曾有媒体报道,杭州一楼盘的业主表示,公租房租户经常有驾驶电瓶车驶入小区架空层、任由儿童横躺在小区乒乓球桌上等不文明行为。公租房租户同样不满,认为小区并未给他们录入人脸识别,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今年7月9日,深圳龙华区一个小区里的公租房楼栋被其他楼栋的住户用门锁锁住,最后只能叫来消防员开锁。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