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專家:政府正跟美國艱難談判 反華游行會壞大事
韓國社會針對華人的歧視浪潮螺旋上漲,“反華”集會層出不窮。
近日,韓國總統、總理多次發聲,擬對“反華”集會出重拳。
香港《南華早報》9月20日刊文稱,多名韓國專家認為,此類集會無益於韓國的國家利益。其中有專家指出,當前,韓國正與美國進行“艱難談判”,現在必須與中國改善關系。
在韓國政府表態要動真格的同時,韓國總統李在明日前表示,“韓國站美國壹邊,但要妥善處理對華關系”。他還坦言,他擔心若處理不當,韓國“有可能成為兩個不同陣營對抗的前沿陣地”。
今年年初,韓國前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後,各黨派為在6月大選前凝聚民心,越來越傾向於利用和煽動“反華”言論。當時,許多在韓中國公民和華人表示,他們正遭受著來自政治言論、社交媒體仇恨言論和街頭騷擾的歧視。這些針對華人的歧視浪潮正螺旋上漲,令人不安。
6月初,李在明當選韓國新壹任總統。然而,韓國社會“反華”情緒仍持續上漲。
報道稱,數月以來,多達數百名“仇華”示威者壹直在首爾多地舉行集會和游行,揮舞橫幅,高呼“反華”口號,甚至在明洞等游客聚集區騷擾、辱罵中國游客。
明洞壹家商鋪老板接受采訪時稱:“這些人太過分了,有時候還會把示威標語直接懟到游客臉上。這對我們是巨大幹擾。自從抗議者出現,我幾乎做不成任何生意。”
上周,韓國警方阻止抗議者進入繁忙商業區。
但情況依舊沒有好轉。這些“反華”人士開始轉移至位於首爾的華人聚集區,騷擾當地居民。
“我在韓國生活夠久了,感覺自己是半個韓國人,”其中壹名在韓華人告訴當地電視台,“我不想看到這些抗議,聽到這樣的話讓我很傷心。”
韓國“北韓大學院大學”校長楊武仁表示:“政府不能坐視不管,因為此類抗議恐不利於改善與中國關系。”他說,當前,韓國政府正致力於“在加強對美同盟的同時改善對華關系”。
韓國國立全南大學政治學教授尹成碩(Yoon Sung-Suk,音譯)同樣指出,“反華”抗議無益國家利益。據報道,韓國正尋求改善與中國關系,中韓關系此前在尹錫悅執政期間跌至低谷。
“目前,韓國政府正在與華盛頓進行艱難的貿易談判,”尹成碩稱,“極端分子的此類抗議活動,可能會阻礙首爾與北京修補隔閡的努力。”
9月18日,美國《時代》雜志刊登對韓國總統李在明的專訪。他表示,他希望將韓國定位為連接東西方的 “橋梁”,以避免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在新時代大國競爭中陷入“關系失控”的局面。
“我們秉持的民主與市場經濟價值觀,建立在美韓同盟的基礎之上,”他說,“但由於我們與中國地理相近,而且雙方存在歷史淵源、緊密的經濟聯系和人文交流,我們不能徹底斷絕與中國的關系。因此,我們需要將兩國關系維持在適當水平,我認為西方世界對此應當予以理解。”
他還說,“在新的全球秩序,以及以美國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中,我們將與美國站在壹起,但我們也需要妥善處理與中國的關系,避免與之對立。”
李在明坦言,他擔心如果處理不當,韓國“有可能成為兩個不同陣營對抗的前沿陣地”。
近來,韓國“反華”示威游行,以及針對外國人或社會弱勢群體的仇恨、歧視和暴力事件頻發。對此,中方向韓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
李在明近期內多次發聲。8月12日,李在明指出,“這是超越了言論自由的界限、充斥著辱罵與暴力的仇恨示威”,類似事件有損韓國國家形象,要徹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發生。他還特別向有關部門強調道,“如有必要,請制定制度性的補充對策”。
當天,中國駐韓國大使戴兵表示:“我對韓方高層予以重視並將采取措施表示贊賞。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中韓加強友好合作符合雙方利益,也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期待。少數勢力借政治謊言企圖抹黑中國,相信中韓兩國民眾都能明辨是非。希望早日解決此類問題,期待中韓關系更好發展。”
8月26日,韓國總統特使、前國會議長樸炳錫在北京與韓媒記者團座談並介紹訪華成果。他提及,訪華期間,特使團會見的所有中方人士幾乎都高調提及韓國國內“反華”情緒,並要求韓方對此采取措施。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近幾個月以來,近日,韓國總統、總理多次發聲,擬對“反華”集會出重拳。
香港《南華早報》9月20日刊文稱,多名韓國專家認為,此類集會無益於韓國的國家利益。其中有專家指出,當前,韓國正與美國進行“艱難談判”,現在必須與中國改善關系。
在韓國政府表態要動真格的同時,韓國總統李在明日前表示,“韓國站美國壹邊,但要妥善處理對華關系”。他還坦言,他擔心若處理不當,韓國“有可能成為兩個不同陣營對抗的前沿陣地”。
今年年初,韓國前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後,各黨派為在6月大選前凝聚民心,越來越傾向於利用和煽動“反華”言論。當時,許多在韓中國公民和華人表示,他們正遭受著來自政治言論、社交媒體仇恨言論和街頭騷擾的歧視。這些針對華人的歧視浪潮正螺旋上漲,令人不安。
6月初,李在明當選韓國新壹任總統。然而,韓國社會“反華”情緒仍持續上漲。
報道稱,數月以來,多達數百名“仇華”示威者壹直在首爾多地舉行集會和游行,揮舞橫幅,高呼“反華”口號,甚至在明洞等游客聚集區騷擾、辱罵中國游客。
明洞壹家商鋪老板接受采訪時稱:“這些人太過分了,有時候還會把示威標語直接懟到游客臉上。這對我們是巨大幹擾。自從抗議者出現,我幾乎做不成任何生意。”
上周,韓國警方阻止抗議者進入繁忙商業區。
但情況依舊沒有好轉。這些“反華”人士開始轉移至位於首爾的華人聚集區,騷擾當地居民。
“我在韓國生活夠久了,感覺自己是半個韓國人,”其中壹名在韓華人告訴當地電視台,“我不想看到這些抗議,聽到這樣的話讓我很傷心。”
韓國“北韓大學院大學”校長楊武仁表示:“政府不能坐視不管,因為此類抗議恐不利於改善與中國關系。”他說,當前,韓國政府正致力於“在加強對美同盟的同時改善對華關系”。
韓國國立全南大學政治學教授尹成碩(Yoon Sung-Suk,音譯)同樣指出,“反華”抗議無益國家利益。據報道,韓國正尋求改善與中國關系,中韓關系此前在尹錫悅執政期間跌至低谷。
“目前,韓國政府正在與華盛頓進行艱難的貿易談判,”尹成碩稱,“極端分子的此類抗議活動,可能會阻礙首爾與北京修補隔閡的努力。”
9月18日,美國《時代》雜志刊登對韓國總統李在明的專訪。他表示,他希望將韓國定位為連接東西方的 “橋梁”,以避免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在新時代大國競爭中陷入“關系失控”的局面。
“我們秉持的民主與市場經濟價值觀,建立在美韓同盟的基礎之上,”他說,“但由於我們與中國地理相近,而且雙方存在歷史淵源、緊密的經濟聯系和人文交流,我們不能徹底斷絕與中國的關系。因此,我們需要將兩國關系維持在適當水平,我認為西方世界對此應當予以理解。”
他還說,“在新的全球秩序,以及以美國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中,我們將與美國站在壹起,但我們也需要妥善處理與中國的關系,避免與之對立。”
李在明坦言,他擔心如果處理不當,韓國“有可能成為兩個不同陣營對抗的前沿陣地”。
近來,韓國“反華”示威游行,以及針對外國人或社會弱勢群體的仇恨、歧視和暴力事件頻發。對此,中方向韓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
李在明近期內多次發聲。8月12日,李在明指出,“這是超越了言論自由的界限、充斥著辱罵與暴力的仇恨示威”,類似事件有損韓國國家形象,要徹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發生。他還特別向有關部門強調道,“如有必要,請制定制度性的補充對策”。
當天,中國駐韓國大使戴兵表示:“我對韓方高層予以重視並將采取措施表示贊賞。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中韓加強友好合作符合雙方利益,也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期待。少數勢力借政治謊言企圖抹黑中國,相信中韓兩國民眾都能明辨是非。希望早日解決此類問題,期待中韓關系更好發展。”
8月26日,韓國總統特使、前國會議長樸炳錫在北京與韓媒記者團座談並介紹訪華成果。他提及,訪華期間,特使團會見的所有中方人士幾乎都高調提及韓國國內“反華”情緒,並要求韓方對此采取措施。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