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2nm芯片为何集体"跳票"
富士康的组装线也要跑起来。
良率也是手机厂商今年不追2nm的另一个因素,只是这个影响不及量产节奏的因素大,且不同fabless敏感程度也有差异。
3nm节点上,早期良率仅有60%左右,后期N3E和N3P才逐步爬坡至80%以上,2nm这个节点上同样会走一遍这样的过程。
“(2nm)产品导入的良率可能都超过了70%,慢慢爬升,明年到80%的水平。”前述业内人士预估。
早期良率低,价格也相对高,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就会将量产规划在良率爬升后,并且采用“晶圆交付”(wafer buy)的模式,否则量产越多亏损就越多,但价格因素不是绝对的拦路虎。
以苹果为例,其与台积电签订的是“成品交付”(finished goods buy)协议,只为良品芯片付款,只要不是极低的良率,价格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但在这个问题上,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有另外一种看法,他认为苹果虽然采购成品芯片,但采购成本实际上已经将不良芯片的成本包含在内。
“最好的证据是,新款 iPhone 使用的新处理器的成本每年都会大幅增加,今年的A17也不例外。”郭明錤说。
03 晶圆代工战争
海外晶圆厂目前都在攻关2nm量产,但在节点命名上略有差异,包括N2、20A、SF2、2nm等等,但各家“默契”地采用了全新的GAA晶体管架构,并在后续迭代上不约而同地规划采用背面供电技术。
额外说一句:背面供电可以将电源连线和信号连线分开,转移至集成电路背面,降低电阻,提升晶体管密度,提高性能。
量产节奏上,三星、台积电等基本都在按时间表推进,反而原本最激进的英特尔,计划2024年底就开放2nm产能,但由于技术挑战、管理层变动等多重因素,最终取消了2nm(20A)工艺,18A(1.8nm)短期内不接外部新单,全力冲刺14A(1.4nm)工艺。
具体的产能方面,据TrendForce透露,明年台积电预计有四座2nm晶圆厂满负荷运转,总月产能将达到6万片晶圆。

前述业内人士则表示,“新竹科学园的Fab 20月产能至少6万片,高雄的Fab 22预计月产能3万片,明年2nm月产能至少9万片-12万片。”
而关于三星的产能,4月份TrendForce曾援引首尔经济日报(SEDaily)的数据,称其2nm的月产能为7000片晶圆。
2025年是2nm开产能的关键点,但这场晶圆代工战争可以往前倒推数年。
2021年10月,三星就在年度代工大会上宣布启动2nm研发,并公布了相关的时间表、技术路线,而台积电更早,2019年6月就对外官宣进入研发阶段,其曾在全球技术论坛上透露,计划建立一条全新的2nm研发线,投入超过8000名工程师。
整体看,主流晶圆厂2nm节点的研发用时在4-6年之间。在这一阶段,晶圆厂每年在研发上的资本开支普遍超过10亿美元,台积电更是在2022年冲到了36亿美元。
巨额的研发投入不仅体现在技术方案上,也体现在研发设备的争抢之上,最典型的就是对ASML高数值孔径(High NA)EUV的争抢。
2022年,三星通过李在镕访问ASML,意图争夺先进光刻机设备,但最终全球首台单价接近4亿美元的高数值孔径EUV于2023年底被英特尔拿下,2024年英特尔再度接收了一台同型号光刻机。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也就是说,即便苹果这样的大客户在2024年底完成A20芯片的流片和测试,也要等到今年6月份才能投片量产,无法赶上iPhone 17的备货节奏,毕竟良率也是手机厂商今年不追2nm的另一个因素,只是这个影响不及量产节奏的因素大,且不同fabless敏感程度也有差异。
3nm节点上,早期良率仅有60%左右,后期N3E和N3P才逐步爬坡至80%以上,2nm这个节点上同样会走一遍这样的过程。
“(2nm)产品导入的良率可能都超过了70%,慢慢爬升,明年到80%的水平。”前述业内人士预估。
早期良率低,价格也相对高,那些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就会将量产规划在良率爬升后,并且采用“晶圆交付”(wafer buy)的模式,否则量产越多亏损就越多,但价格因素不是绝对的拦路虎。
以苹果为例,其与台积电签订的是“成品交付”(finished goods buy)协议,只为良品芯片付款,只要不是极低的良率,价格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但在这个问题上,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有另外一种看法,他认为苹果虽然采购成品芯片,但采购成本实际上已经将不良芯片的成本包含在内。
“最好的证据是,新款 iPhone 使用的新处理器的成本每年都会大幅增加,今年的A17也不例外。”郭明錤说。
03 晶圆代工战争
海外晶圆厂目前都在攻关2nm量产,但在节点命名上略有差异,包括N2、20A、SF2、2nm等等,但各家“默契”地采用了全新的GAA晶体管架构,并在后续迭代上不约而同地规划采用背面供电技术。
额外说一句:背面供电可以将电源连线和信号连线分开,转移至集成电路背面,降低电阻,提升晶体管密度,提高性能。
量产节奏上,三星、台积电等基本都在按时间表推进,反而原本最激进的英特尔,计划2024年底就开放2nm产能,但由于技术挑战、管理层变动等多重因素,最终取消了2nm(20A)工艺,18A(1.8nm)短期内不接外部新单,全力冲刺14A(1.4nm)工艺。
具体的产能方面,据TrendForce透露,明年台积电预计有四座2nm晶圆厂满负荷运转,总月产能将达到6万片晶圆。
前述业内人士则表示,“新竹科学园的Fab 20月产能至少6万片,高雄的Fab 22预计月产能3万片,明年2nm月产能至少9万片-12万片。”
而关于三星的产能,4月份TrendForce曾援引首尔经济日报(SEDaily)的数据,称其2nm的月产能为7000片晶圆。
2025年是2nm开产能的关键点,但这场晶圆代工战争可以往前倒推数年。
2021年10月,三星就在年度代工大会上宣布启动2nm研发,并公布了相关的时间表、技术路线,而台积电更早,2019年6月就对外官宣进入研发阶段,其曾在全球技术论坛上透露,计划建立一条全新的2nm研发线,投入超过8000名工程师。
整体看,主流晶圆厂2nm节点的研发用时在4-6年之间。在这一阶段,晶圆厂每年在研发上的资本开支普遍超过10亿美元,台积电更是在2022年冲到了36亿美元。
巨额的研发投入不仅体现在技术方案上,也体现在研发设备的争抢之上,最典型的就是对ASML高数值孔径(High NA)EUV的争抢。
2022年,三星通过李在镕访问ASML,意图争夺先进光刻机设备,但最终全球首台单价接近4亿美元的高数值孔径EUV于2023年底被英特尔拿下,2024年英特尔再度接收了一台同型号光刻机。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