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新闻] 纽约时报:中国年轻人为何怀念"经济上行期的美"

???????
一个新的流行语正在席卷中国社交媒体:经济上行期的美。
通过小红书和抖音等应用程序,人们用大胆的着装照片、欢快的歌曲和复古电视广告重温2000年代和2010年代初的记忆,这些元素以不同方式唤醒了那个在中国处处跃动着乐观主义的时代。
“那时的音乐洋溢着蓬勃活力,充满了未来只会越来越好的感觉,”一位中年男子在小红书的视频中说,“而如今的歌词开头都是‘我们都在努力活着’。”
也有人怀念起过去的时尚。“20年前我上大学时,穿的是吊带衫和热裤。”一名小红书用户在“#经济上行的美”标签下写道。“现在的学生穿得更像修女,总是裹在宽大的衣服里。”
在这个标签下,20年前踏入职场的中国人炫耀自己曾经同时收到多个工作机会,年终奖金丰厚。年轻用户则发出阵阵惊叹,追忆他们的童年时代,那会儿的中国更有活力、更温暖,充满了可能性。
这个流行语折射出人们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怀念,对很多人来说,那时的乐观几乎是一种本能。它同时也成为当下社会心态的注脚,尤其道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心声——他们正面临着经济放缓、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和愈发严苛的社会管控。
“或许我们怀念的不是某个特定的‘黄金年代’,而是那种‘相信未来可期’的勇气,”《经济上行的美有多野?从前跳槽涨薪30%,现在考公卷成麻花》一文的编者按写道。
据数据公司新榜统计,“千禧年”、“中式梦核”、“经济上行的美”等怀旧主题标签在中国互联网已获得超百亿次的浏览量。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用穿搭演绎经济上行的美”这一标签内容的播放量已突破2.1亿次。

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前排左一)庆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的经济上行期通常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起点。那是一个充满创业活力、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职业机遇层出不穷的时代。热门歌曲《明天会更好》和热播电视剧《奋斗》的名字都恰如其分地捕捉了当时的社会氛围。
那种乐观主义不仅是一种憧憬,更像是一种理性判断。当时许多人相信,只要足够努力,谁都可能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如果说那些年鼓励冒险精神,那么当下的环境则趋向谨慎。曾经被视为乏味的公务员职位如今正主导着年轻人的择业话题,他们希望在日益萎缩的就业市场里谋得一份稳定的职业。
另一款热门社交应用小红书上的一个滑动图文帖对比了两个时代:当年是轻松的浪漫喜剧与欢快的广告,如今则是沉重的电视剧和疗愈系广告,反映出压力重重的社会现实。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