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 一个学生配三名老师,大湾区大学来了

大湾区大学建筑群一角 图/视觉中国


“要有长期主义的耐心”

《中国新闻周刊》:无论人才培养还是学科布局,关键都在于人。作为一所刚成立的大学,并且坐标在东莞,湾大在引进人才时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克服?

田刚:人才引进上,我们始终坚持高学术标准。比如,湾大先进工程学院院长王煜是享誉国际的机器人领域专家;大湾区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湾大讲席教授夏志宏则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解决了百年数学难题庞勒维猜想,全职加盟湾大后,已成为我们在人工智能方向的领军人物。此外,学校还有一批非常优秀的青年学者,目前,教师团队整体上比较年轻。

对于已取得较高学术成就的知名学者来说,加入湾大不是来领导一个现成的、大而全的院系,而是可以自行选定方向,组建团队,建设一个全新的学科或研究方向,是“从0到1”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创业”。对此,学校给他们提供了资源上的充分支持。同时,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也为国际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落地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的目标是,重点布局的几个学科方向,湾大至少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以数学为例,我选择的就是与北大等传统综合性大学不同的差异化竞争路径。我们主要聚焦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等前沿方向,并不追求在各个方向上全面铺开,这是学科建设上的“小而精”。

《中国新闻周刊》:湾大的教师团队相对年轻。现在,最困扰青年学者的就是“非升即走”,国际顶尖大学常用的“预聘—长聘制”在中国的实践中已经变形。湾大如何构建自己的人才评价体系,让青年教师跳出“卷论文”“卷项目”的焦虑与困境?

田刚:我在担任北大副校长时就分管过人事工作,经验告诉我,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方面,要找对人;另一方面,要有长期主义的耐心,为人才成长提供充分的制度和资源支持。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一样,湾大在聘用机制上也采取国际通用的“预聘—长聘制”,新引进教师通过6年的考核期后,可以晋升为长聘岗位。但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分序列管理,教研序列侧重教学和科研,产业序列则关注教师解决实际产业问题的能力。对产业序列教授的评价,不看重文章,而是关注项目、产品、专利与科技成果转化,关注教师为企业究竟解决了哪些真问题。

对于教研序列的教师,湾大在制定考核标准时,也不设置论文、课题项目等需要量化的硬指标,唯一的标准就是小同行评议,尤其是国际同行评议。我们会重点考察其科研成果是否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充分认可,学术独立性对青年学者而言也至关重要。

《中国新闻周刊》:下一阶段,你的工作重心是什么?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未来面临哪些挑战?


田刚:在学校已完成初步建设、具备一定师资规模的情况下,当前最主要的挑战集中在两方面——人才培养和持续性的高水平人才引进。当然,想要管理好一所大学,还涉及各种复杂的平衡问题。比如,我们希望给老师充分的自由度去探索前沿领域的研究,但学校管理也需要规章制度,其中的平衡如何把握?行政团队规模大了之后,是否会出现官僚化、行政化的问题?等等。

对于新型研究型大学来说,优势在于从零开始,制度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但其难点也正在于此:如何在一开始就把制度设计得更具系统性?如何让多背景人员构成的队伍形成合力、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对湾大而言,这将是发展早期要克服的关键挑战。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员,新型研究型大学必然要遵守一些既定的制度。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制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绕不开的问题。

此外,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总体偏年轻化,给学校注入活力的同时,部分教师可能在独立招收研究生和承担教学任务方面缺乏经验。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我们还需考虑如何引导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寻找平衡,让两者相互促进。

新型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使命。我认为,这些新型学校对传统大学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与刺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崛起,不意味着对传统大学的某种否定,二者应优势互补,共同进行适应时代变化的变革。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全美首例,加州禁止大部分执法人员行动中佩戴面罩 冰川逐渐消融,美国阿拉斯加州出现了一个新岛
    加州新住房法通过 你家会被高楼包围吗? 硅谷巨头携大单随特朗普访英:投资超300亿英镑
    旧金山名厨被捕 警方:用"纸条"1天抢3家银行 重磅新规!加州或全面禁售此类不粘锅、烤盘
    加州名厨铤而走险 不用枪一天连抢三家银行遭逮 硅谷这群人,放弃酒精与娱乐,唯一信仰是万亿市值
    硅谷宫斗大戏:姚班天才的"亿元叛逃"闹剧 加州伯克利交160名师生资料给川普政府调查"反犹"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