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将3文豪9宰 宋朝最牛一届"高考"
嘉祐二年正月初六省考,苏轼写的赋就“没及格”。按过去的规矩,他的科考生涯就此完结了。幸好他运气比较好,这种“一考定生死”的规则这个时候被改掉了。
后来苏轼靠着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翻了身,得了一个省试第二名。以上这些事都发生在嘉祐二年的正月间,等到当年三月初五“殿试”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这一年殿试时,主考官按例是宋仁宗。没错,说的就是那个因为看不惯柳永的《鹤冲天》,在卷子上批示“且去浅斟低唱”的小气皇帝。这个小气皇帝在本届科考的时候,又干了一件小气的事情。
在讲这件事情之前,我得补充说明一下,北宋“省考”的情况。当时的“省考”分三种:一种就是普通的“省试”,还有一种是主考和官员亲戚、门生等参加的“别头试”。
最后一种是现任官员参加的“锁厅试”,分三拨人进行。普通“省试”主考是欧阳修,“锁厅试”主考王安石,“别头试”主考不知道是谁。
总之根据史书记载,最后考试的结果,苏轼是“省试”第二名,第一名叫李寔。“别头试”那边也有第一名,叫林希,当时他殿试夺魁的呼声最高。
小气皇帝听说了林希的大名,也十分看好他,还专门派太监在殿试时去看他写文章,写完第一时间把试卷给他拿过去。结果打开一看,就因为第一句话写得不中他的意,林希的状元就没当成。
原来当天考题让大家伙作《民监赋》,大概是想让考生们探讨一下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林希在试卷开头写了一句“天监不远,民心可知”,小气皇帝一下就不爽了。
因为小气皇帝觉得林希是在提醒他,“人在做,天在看”,或者是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什么的。中国古代说“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子”,在人间皇帝就是真神啊。
现在林希把“老天”单列出来,意思是说在皇帝的头上还随时有个“老天爷”在监视着呢,小气皇帝的脸色当时就很难看了。考官们最擅长察言观色,一看皇帝的表情,就不敢给林希打高分了。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