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和罗永浩战火升级,争的是"预制菜"吗?
此次争议的直接焦点是预制菜。
预制菜的定义是什么?当前预制菜的国家标准又是什么?采用“中央工厂+门店现制”混合模式的西贝所出的菜品,是否属于预制菜?
“我觉得这个事情,需要分时间段来看”,9月12日,餐宝典研究院院长、餐饮分析师汪洪栋告诉《星岛》记者,2024年3月之前,行业确实存在预制菜概念不清,人们对预制菜认知不同。但2024年3月2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被视为目前最权威的预制菜监管标准。
根据《通知》,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面包、汉堡等主食类产品,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都不属于预制菜。
“如果是按照这个概念来看,西贝的很多菜品不在预制菜的范围。”汪洪栋表示,因为西贝很多食材是中央厨房提供,对连锁餐饮企业,这种形式目前来看不能说是最优,但是比较可行的一个解决方案,目前采用“中央工厂+门店现制”混合模式的情况较为普遍。
而罗永浩持有的是另外一种观点。他在直播中展示了一张冷冻鱼包装的图片,并称就是他们此前吃的西贝菜品原材料。包装显示,保质期为18个月,配料当中复配水分保持剂含有7种食品添加剂。
在罗永浩看来,现做的菜和预制菜有明显区别。现做的菜虽然也会做预处理,但其原材料不会是保质期特别长的冷冻半成品。
“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因为没有国标。说预制菜的定义很复杂,我认为一点也不复杂。”罗永浩说。

这是9月12日,罗永浩在微博发言中特意@过贾国龙的图片,但是细看这篇文章发表于2023年。
在汪洪栋看来,此番预制菜之争备受关注,也反映出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希望享受到品质优良、价格实惠商品的需求更为强烈。
②西贝菜品贵不贵?
9月12日,汪洪栋告诉《星岛》记者,影响菜品价格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品牌定位,食材、门店租金、人力等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物价水平。他分析,西贝不够平价可能与其门店大多开在商场,租金成本高,员工数量多有一定关系,另外西贝一直强调所用食材好,可能成本也相对较高。
《星岛》记者搜索西贝以前的信息发现,“分量少、价格高”的吐槽早有许多,一直是其被诟病的重要原因。
不过也有观点说,这是痛处也是亮点,因为一说起高端餐饮就能想到西贝;一提到儿童餐,抢占了先机的西贝也最有话语权。
麦肯锡2025年1月发布的《中国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也提到,西贝的目标客群主要集中在月收入1.5万元以上的城市中产阶级,这部分人群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足12%。
或许是同在商界感受不易,9月12日-13日,胖东来集团创始人于东来及众多餐饮知名品牌人在社交平台纷纷力挺西贝。其中,于东来发文称西贝、海底捞等是“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强调“企业家付出心血不易,不能让其灰心”。但该言论引发争议,被质疑回避预制菜透明度问题。9月13日凌晨,他删除相关内容并改发“回到自己的世界吧!享受每一天的美好”,同时将抖音账号设为私密状态。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