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相关] 学了7年电影后,我在流水线装起了保险杠
我带着一腔热情,北电、中戏、国戏、中传都去考了,但真去了北京之后,觉得挺幻灭的。原来在山西,我觉得自己写东西还挺厉害的。到了考场,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最终我考上了一所双非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整个大学期间,我每个假期都在实习,从电影前期的大纲创作,到中期电影拍摄、制片,到后期电影宣发上映,甚至电影展等等。除了没有去电影院卖过票,可以说跟电影有关的岗位我基本都干过。
班里28个人,没一个做电影
刚上大学时,我还挺自信的,认为自己只要好好学,就能当导演。我甚至觉得自己有很多创意和想法很厉害。
可随着看的东西越来越多,我慢慢发现:很多东西别人早就拍过了,我的创意其实没有那么标新立异。见识越多,我心里就越虚,好像这个世界上的故事都已经讲完了,我还能写出什么新东西来?
但那会儿我的电影梦还没完全醒。我说不行,我得继续深造,去知名院校里头混一下,哪怕混个人脉、圈子也好。只有进了那个圈子,我才可能再往前迈一步。
那年考研有253个人报中戏,只有12个人进复试,我排第六。如果按照最终录取结果看,我是将将卡线能进,因为就录取6个人。但进了复试之后要先报导师,跟同样报这个导师的考生去竞争。
我当时加了一个中戏复试的群,大家在群里彼此试探,都想报个竞争小一点的导师。很快有个小艺人私聊我,说TA跟我报了同一位导师,并且甩给我TA和这位导师的聊天记录,劝我另做打算,原话是“你跟我比肯定没有竞争力”。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what can I say?我赶紧换了另一位导师,结果发现竞争更激烈了。我有点心灰意冷,也怕鸡飞蛋打,就赶紧调剂去了一所211院校,想着万一将来考选调、考公,还有点儿用。
读研期间,我去一家电影公司实习,做制片助理——那是我距离电影产业最近的一刻。我在那儿写了不少剧本大纲,拿给制片人看,经常被说“太学生气了”。最后写了二三十个剧本大纲,只有两个被立项了。

研究生期间进行短片创作
我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干这行的料。再写下去,也是碌碌无为。
那时候我有点慌了:马上毕业要找工作了,这水平怎么养活自己?实习工资一天100多,连房租都差点儿不够交。身边的同学去京东、字节实习,一个月八九千,而我每天还在琢磨这点儿钱能不能撑到月底。
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23年秋招时几乎没有影视公司招聘。我之前还在想,哪怕不能进大公司,至少能在中小公司里分到一杯羹。但到了秋招,根本找不到一个正式的工作岗位。能找到的只有实习岗,实习半年、一年也不一定能留下来。
相当于,出走半年,归来仍是应届生。
当时还有那种传媒招聘公众号,说你交50块钱,帮你海投简历。我交了。过了半个月我问有没有回应,对方说没有。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